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利用苛碱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之下浸泡铝土矿使铝土矿中含有的氧化铝溶出制成铝酸钠溶液,溶液经过降温和搅拌同时添加晶种使溶液分解析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经过焙烧得到氧化铝,析出后的溶液经过蒸发浓缩重新溶出新的矿石,一个完整生产循环中的溶液的分解析出成为一个核心环节,本文结合氧化铝工厂的生产实际重点介绍了这一工序的二次成核问题。  相似文献   

2.
拜耳法赤泥分离、洗涤系统现状1.工艺流程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原理是:(Ⅰ)用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到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铝呈氢氧化铝析出,即种分过程。(2)分解得到的母液,经蒸发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氧化铝生产工艺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就是拜耳法生产,其生产流程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以溶出以及分解两个生产工序最为主要,矿石经过研磨调配和在溶出工序制备为铝酸钠溶液,然后经过赤泥的沉降洗涤后进入到分解工序,使溶液中的氢氧化铝析出,在分解工序,析出的氢氧化铝粒度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把控好生产过程的控制措施,本文结合氧化铝生产的实践重点分析介绍了氢氧化铝析出时的相关工艺和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4.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是目前最为经济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工艺,有多个生产环节构成其中尤以溶出和分解两道工序为重点工序,矿浆在溶出工序制备为铝酸钠溶液,又在分解工序析出其中的氢氧化铝,因而分解工序对最终氧化铝的粒度、质量有很大影响,本结合分解工序的调整控制介绍了析出氢氧化铝粒度的相关工艺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锂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铝土矿中约有80%金属锂在高压溶出过程中以铝酸锂的形式进入铝酸钠溶液,后经晶种分解全部进入结晶氢氧化铝中,在氢氧化铝的高温煅烧过程中,因升华作用损失约25%的金属锂,其余以氧化物形式富集在氧化铝制品中,其含量随着入磨铝土矿中金属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铝土矿A/S比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草酸钠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工序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对种分过程草酸钠结晶析出的行为进行研究.用含草酸钠的合成和工业铝酸钠溶液分别进行分解实验,考察草酸钠对分解产物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对草酸钠的结晶习性、草酸钠与氢氧化铝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草酸钠在氢氧化铝表面或颗粒间隙结晶析出,使氢氧化铝二次成核增加,并严重阻碍氢氧化铝的附聚,这是其造成产品氢氧化铝粒度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打破了拜耳法Na2O-Al2O3-H2O体系固有的相平衡,分解效率大幅度提高。研究了用NaOH溶液溶解铝土矿得到铝酸钠溶液,考察了铝酸钠溶液脱硅净化、碳酸氢钠分解及氢氧化铝焙烧对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两次石灰净化脱硅(净化温度98℃;一次净化时间1 h,石灰添加量15 g/L;二次净化时间1 h,石灰添加量10 g/L),二段分解(分解温度90℃,碳酸氢钠质量浓度90~100 g/L,缓慢持续加入,分解时间不大于16 h(其中一段8~10 h),第一段分解率控制在85%左右),适宜条件下,所得氢氧化铝质量达到一级品或接近一级品,在1200~1250℃煅烧后所得氧化铝产品质量可达二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8.
铝土矿的溶出是氧化铝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主要负责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充分溶解而进入铝酸钠溶液中,为了使整个高压溶出的过程得到很好的控制和调节确保在有限的条件下得到更优化的指标效果,增加氧化铝产能。本文结合氧化铝溶出工序的生产实际重点介绍分析了铝土矿在溶出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铝土矿溶出工序是生产氧化铝的一道关键环节,主要负责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充分溶解而进入铝酸钠溶液中,为了确保整个高压溶出工序稳定的控制和灵活调节,保证生产操作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优化指标,增加实际的产能。本文结合铝土矿溶出工序的实践着重介绍分析介绍了溶出过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铝的强度与氢氧化铝颗粒独特的显微形貌有着内在的联系,而氢氧化铝颗粒的显微形貌取决于铝酸钠溶液的分解工艺。氧化铝与氢氧化铝颗粒的显微形貌相似,通过跟踪监测流程中分解产物氢氧化铝颗粒的显微形貌来合理调整分解工艺,对得到强度较好的氧化铝产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强化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过程,提高产品氢氧化铝的强度、粒度和分解率.选用8种添加剂,100mg/L和200mg/L两种添加量做分解试验,对加入不同类型添加剂的铝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电导率进行了测试,考察了添加剂的加入量对铝酸钠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C、E2、F可以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并能增大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与强度;添加剂的加入使铝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0.015~0.020N/m时,析出的氢氧化铝的粒度与强度较好;能使氢氧化铝粒度增大、强度提高的添加剂,均使铝酸钠溶液的粘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溶析法分解铝酸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超细氢氧化铝。考察了分解温度、铝酸钠溶液浓度、分子比、溶析剂体积比等工艺参数对铝酸钠溶液分解率的影响,发现在常温下,Al2O3100~200g/L、分子比1.4~2.0的铝酸钠溶液与同体积的溶析剂反应,铝酸钠分解率大于90%。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SEM、XRD、TG-DTA对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拜耳石片状晶体,产品晶型完整、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  相似文献   

13.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很多过程存在固体颗粒与溶液形成的悬浮液。如熟料溶出以后所得到的溶出浆液,脱硅后的脱硅浆液,分解后的氢氧化铝浆液等。这些悬浮液的固液分离是氧化铝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的种分分解不仅耗时长,而且分解率远远低于其理论值,因此强化种分分解十分必要,通过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气快速碳分制取的氢氧化铝做铝酸溶液晶种分解试验可知,该法制备的晶种活性大,可以提高其分解率。  相似文献   

15.
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复杂性在于铝酸根阴离子结构随浓度变化的复杂性。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分解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详细地介绍了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不同方法。超声波、磁场、活化晶种、添加剂等方法对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具有不同的作用,各有特点,可相互协同,极大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分解速度和分解深度,从而得到优质的氧化铝产品。  相似文献   

16.
以铝酸钠溶液分解制备Al(OH)3为基础,通过加入异丙醇溶析的方式,解决了铝酸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分解速率缓慢、分解率低的问题,再结合超声波有机酸洗纯化的方式,去除了生成Al(OH)3中的晶间碱。考察了不同条件对溶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分解温度为30 ℃、分解时间12 h、异丙醇与铝酸钠溶液体积比为1∶1时,分解率可达72.98%。在超声波有机酸纯化阶段: 当柠檬酸与Al(OH)3粉末质量比为1∶2、乙酸浓度为9 mol/L时,可有效去除Al(OH)3中的晶间碱。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发现利用异丙醇溶析铝酸钠溶液结合超声波有机酸洗去除晶间碱的方式,可以制备出分解率达75.98%、D50=2.539 μm、纯度为99.9034%的高纯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磷酸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浓度小于5g/L时,磷酸盐能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使晶种分解产品的粒度增大.磷酸盐杂质的存在不会显著影响铝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铝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值,但是会使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增大.  相似文献   

18.
黄铁矿在拜耳法溶出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铝土矿中含硫矿物黄铁矿在拜耳法溶出过程中的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热力学分析表明:在373~573 K的温度范围内,黄铁矿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都为负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黄铁矿容易与碱液反应.实验研究表明:在原矿浆预脱硅条件下(温度约为100℃,时间8~10 h),黄铁矿中会有超过一半的硫反应进入溶液;而在铝土矿高温溶出过程中,绝大部分黄铁矿都将反应,硫会进入铝酸钠溶液中;黄铁矿经高温溶出后的溶液在降温静置后会析出墨绿色物质,该物质为氢氧基硫代铁酸钠(Na2[FeS2(OH)2].2H2O),是一种羟基铁硫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铝种子分解是氧化铝企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序,它直接影响着氧化铝产量、质量以及电耗、汽耗等重点成本指标。如何强化分解过程,提高分解率,一直是氧化铝企业重要操作和研究课题。通过保障一定条件调整铝酸钠溶液温度,做出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试验,根据试验分析和生产实践,总结出分解温度制度在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的作用,为氧化铝生产的分解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高浓度铝酸钠溶液两段法晶种搅拌分解制取砂状氧化铝实验室模拟连续分解试验统计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实验室多级桨叶式机械搅拌分解中搅拌速度对:①附聚效率;②分解产物氢氧化铝粒度组成;③产品氧化铝的强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