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赋存于NWW、NNW向断裂构造带内,矿体呈脉状,具有膨缩和尖灭再现特点.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地层为金矿之矿源层,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岩浆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构造作用对含金热液的流动与迁移提供了通道.该金矿矿床成因为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2.
张纯歌 《甘肃冶金》2011,33(6):69-72
黑龙江右岸是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带,带内蕴藏有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砂宝斯、东安、团结沟等大型金矿床产出于该区。带内矿床大体可划分为燕山中期产于碎屑岩中与中酸性岩有关的金矿床、与燕山中期中性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燕山期与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金矿床、燕山中期与中酸性潜火山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四种类型。矿床在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时代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成矿作用集中于中生代,矿床成因以浅成低温热液为主,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是成矿主要控制条件。矿床在空间分布上,集中产出部位均具有受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综合控制的特点,矿床空间丛集产出地段在空间上呈现北东呈串、北西呈带、交汇地段成片的规律,反映成矿作用受区域构造控制,特别是区域性断裂、褶皱及其低序次构造,为成矿提供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是吉林省南部重要的金成矿带,其内分布有大中小型金矿床20余处。通过对带内典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棚沟金矿床、夹皮沟金矿床、海沟金矿床和金城洞金矿床地质特征基本相似,是同一成矿作用下的产物;金矿床受太古宇变质岩、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及断裂构造"三位一体"控制,太古宇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为中生代成岩、成矿提供了物源;燕山早期黄泥河岩体、海沟岩体成岩年龄(约160~185 Ma)与成矿年龄(160~178 Ma)相吻合,为成矿母岩体,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化学成分特征,为中生代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分析认为,石棚沟—夹皮沟—金城洞金矿带内的金矿床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有关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沂沭断裂带内金矿化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沂水-汤头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含矿构造,与鲁西地区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古生界碳酸盐岩建造有关的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有明显区别。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区及其边界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附近是金成矿的有利位置,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十分必要。对矿区龙泉站矿段主要是控制矿带走向长度、深部延深和查明相对远离主断裂的2条矿带赋矿情况。南小尧、牛家小河金矿床以及龙泉站-司家官庄金矿床的形成说明沂沭断裂带内也具有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扎阔金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外接触带--晚三叠世侏倭组碎屑岩中,赋存于NE向韧脆性断裂构造带内,矿体呈脉状.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分析,指出晚三叠世侏倭组碎屑岩地层为金矿之矿源层,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岩浆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热源,构造作用对含金热液的流动与迁移提供通道.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关系密切.其矿床成因为热液一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山西代县马桥一带地层主要为滹沱群四集庄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与滩上杂岩体接触的构造蚀变带中。初步认为该区金多金属矿的金属物质来源于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矿床类型应属于岩浆热液充填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牛角坞钨矿地处扬子板块南缘之九岭-鄣公山隆起带东段,位于鄣公山巨型复背斜构造南端与景德镇深大断裂的交接部位。矿区钨矿体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三位一体"特征,即钨矿体严格受到层间破碎带、元古界板桥组浅变质岩系及沿鄣公山复背斜轴部产出的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金厂金矿床产于岩浆岩内部,主要的矿(脉)体类型有角砾岩型、岩浆穹隆裂控型,各类矿(脉)体在形态、产状、容矿构造特征、矿石类型、矿化特征和蚀变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区分特征。NE、NW、近EW、近SN向断裂是主要控岩控矿断裂,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环状断裂、放射状裂隙和角砾岩构造是主要容矿构造。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断裂构造为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相应的控制了燕山晚期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的侵入。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侵入时,在早期岩浆岩中的断裂交汇部位形成了侵入角砾岩型矿体,在断裂交汇与燕山晚期岩体接触带部位形成了塌陷角砾岩型矿体;花岗斑岩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穹隆构造控制了环状、放射状矿脉。下一步找矿方向为寻找穹隆构造南西部环状、放射状矿体,穹隆内部深部隐伏的环状、放射状矿体;燕山晚期侵入体接触带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角砾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9.
东安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物质来源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安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中燕山晚期潜流纹岩与印支晚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接触带及外带交代石英岩中, 少部分赋存于白垩系下统光华组(K1gn) 英安岩和流纹岩中的交代石英岩带中。严格受近SN向张性断裂控制。其热液流体来源于中燕山晚期潜流纹岩体, 在成矿晚期混合了部分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潜流纹岩体, 并萃取了结晶基底上元古界一面坡群浅变质酸中性火山 细碎屑岩和赋矿围岩印支晚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和中燕山晚期细粒碱长花岗岩部分成矿矿质和介质。  相似文献   

10.
吉南复兴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一老岭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矿体严格受NNE、N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矿石类型、结构与构造,矿石矿物组成,矿化期次、矿化阶段的划分,围岩蚀变,成矿温度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其中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通过对矿石硫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浆岩,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所以认为该矿床属燕山期中低温热液断裂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主要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任广智  高永军 《黄金》2010,31(9):21-25
通过对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阿西金矿床产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第三、四段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赋存于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受NW向断裂带控制。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围岩构造破碎带中的金矿体是阿西金矿床最重要的矿体。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矿化相对均匀。金矿化与硅化、碳酸盐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该矿床成因为岩浆及(期后)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刘金友  刘于旺  高池兴 《黄金》2006,27(1):13-16
鲁西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岗-绿岩带分布区,金成矿与之关系密切。其中岳家庄-虎头崖构造杂岩带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泰山岩群花岗-绿岩带为金成矿主要矿源层,退变质带和燕山期岩体的边部为主要赋矿部位。金异常沿NW向构造展布,金矿化严格受构造控制。该构造杂岩带成矿条件良好,是金成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安生  王洋  卢伟国 《黄金》2004,25(6):20-23
老柞山金矿床由东、中、西矿带组成,东矿带矿体产于麻山群变质岩中,中矿带矿体产于海西花岗岩与麻山群的接触带矽卡岩中,西矿带矿体产于海西早期花岗岩体内。金矿化以含金(硫化物)细网脉、含金蚀变岩两种类型产出。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形成受麻山群柳毛组碳酸盐地层、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及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综合控制。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发育程度、矿化信息与标志特征,在矿床外围及深部圈定成矿预测区6处,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烧锅营子地区金矿的形成主要是由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和围岩蚀变等成矿控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东西向构造带严格控制着金矿带、金矿床呈等距离展布,与其具有成生联系的次级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又是含金矿脉的主要容矿构造.合金矿脉皆产于岩体边缘相地带,且与细粒闪长岩脉相伴而存,表明脉岩矿脉于空间上、时间上及成因上和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浆的演化活动有关,三者为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辽宁大巴沟金矿区位于排山楼金矿外围,为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床。目前已发现4条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呈NW向展布,矿体主要产于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地层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接触部位。通过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活动及围岩蚀变等方面探讨金矿成矿机理,表明:太古宇建平群地层为矿源层,多期次构造活动提供了储运空间,燕山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提供了热液源和推动力,上述条件促使太古宇建平群地层中金活化、迁移、聚集,最后在断裂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东阳钨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矿体受背斜构造及其派生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近东西向的背斜褶皱构造和北北东向横张节理交汇处是富钨石英脉带的有利地段,矿体赋存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与白云质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矿石类型主要为云英型钨矿体、石英细脉带型及残坡积砂型,初步研究表明,沿富钨石英脉带、云英型钨矿体倾向向深部勘查,有望发现位于隐伏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钨矿。  相似文献   

17.
南雄市某铀矿床位于南雄油山岩体北西部,产于燕山一期及燕山三期接触界面上、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广,以燕山一期为主,次为燕山三期,局部见辉绿岩脉;区内构造发育,已发现一组(5条)呈北北东向、平行产出的含铀矿化蚀变带;铀矿化均产于构造带内及旁侧,并严格受构造控制;物探异常具一定规模,与矿化蚀变带相吻合。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成矿条件有利。  相似文献   

18.
鲁西地区主要有两种金矿类型:火山热液型和绿岩带型。火山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成矿热动力强,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绿岩带型金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动力及赋矿构造空间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只能形成小型金矿或矿(化)点。鲁西地区主要的找矿方向为寻找与燕山期侵入杂岩体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西准噶尔地区是新疆最好的金成矿域,区内己发现金矿床、矿点近200余处。该地区金矿床有两种成因类型:一是火山晚期热液型,二是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赋矿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赋矿岩系为火山碎屑岩,华力西中晚期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与金矿的关系非常密切。北东向的深大断裂为主干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控制和限定了带内金矿的分布及产出,北西、近东西、北东向的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成矿、容矿构造。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地段和中酸性侵入体内部、边部、接触带是本区最主要的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东安金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新发现的浅成中 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赋存于白垩系下统中酸性火山 侵入岩、晚印支期碱长花岗岩和中燕山晚期细粒碱长花岗岩脉强硅化蚀变带中, 受库尔滨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