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光军 《材料保护》1999,32(1):30-30
电子业中的大量镀银零件常用铬酸浸亮.浸亮液几番使用后,其三价铬含量不断上升,氢离子浓度不断下降,使溶液中六价铬、三价铬及氢离子浓度比例失调.此时,大量补充铬酐和其他成分也不能使浸亮正常进行.过去常将老化的浸亮液部分或全部倒掉,补充或重配新液,浪费较大,而且又污染了环境.我们采用001×7强酸性苯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使老化的浸亮液再生.  相似文献   

2.
获得一个干净、清晰的断口,在金相失效分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中使用的钢铁零件断裂后,断口上常常附有水泥及混凝土,由于附着牢固、覆盖层较厚,用薄膜粘净、刮凿等物理方法很难去除干净,经试验,用10%~25%铬酸水溶液可以将断口上的水泥、混凝土快速、洁净地清除。该法方便、经济,对断口的腐蚀作用较小,使断口重新显现出断裂时原有的断裂形貌及裂源。 铬酸溶液的配制 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适量铬酐,配成10%~25%的铬酸溶液,室温下使用。溶液中  相似文献   

3.
3Cr13不锈钢低铬酐化学着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群  李晓南  刘晨敏 《材料保护》2000,33(9):21-22,24
讨论了3Cr13不锈钢在含有添加剂的低浓度铬酐-硫酸溶液中,进行化学着色处理的工艺和各种添加剂对表面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铬酐含量可降至60~80g/L,并根据着色时间的不同获得多种色彩的着色外观。着色膜层耐候性、耐磨性优良。  相似文献   

4.
某乡镇企业有一电镀硬铬槽,装槽液约550L,溶液成分及工艺规范如下:铬酐250~300g/L硫酸2.2~3.4g/L电流密度25~35A/dm2温度50~55℃电镀工艺流程:工件化学除油→冷水清洗→酸洗→冷水清洗→碱中和→冷水清洗→下槽→反向电流冲击→正常电镀硬铬→出槽→回收→冷水清洗→浸热水→甩干→除氢。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镀铬层出现了灰黑、孔眼等故障,向槽液中添加硫酸或铬酐或同时添加两种,故障依然存在。对此,正确的做法应是先检查电源是否有问题,若无问题,可用波美比重计测一下溶液的比重,因为根…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黄铜制品的防腐能力,为表面涂漆打下良好底层,黄铜制品在机械加工以后都将进行表面钝化处理。按传统的钝化工艺,黄铜制品须在铬酐含量高达300g/L的强酸性溶液中进行钝化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昂贵的、产生严重污染的铬酐。所以,不但成本很高,而且给废水处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造成很大负担。基于这种情况,国内近年来有关单位都在研究和应用无铬或超低铬钝化新工艺,力争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样品中铜含量C测量的不确定度就是采用AAS用标准曲线法测量时,通过对用回归方程和换算公式建立的数学模型中Y、a、b、V、G五个分量的不确定度分析计算,最后合成求出被测量C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钢铁零件镀锌后必须经过钝化处理,以便提高锌镀层的抗腐蚀能力,增加镀层的光泽和美观,防止手印玷污锌层,并可使锌镀层用作油漆的底层. 锌镀层的钝化一般都是沿用铬酸为主的三酸钝化工艺进行,其钝化液铬酐含量高达200~300克/升,甚至更高一些,习惯上常常称为高铬钝化.传统的高铬钝化工艺具有钝化液化学抛光能力强,钝化膜光泽好,色彩鲜艳,结合力牢固,抗腐蚀能力较强等优点.但是高铬钝化需要消耗大量铬酐,工件带出高浓度钝化液,不仅造成了很大浪费,更严重的是污染江河水质,毒化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个问题便越来越突出了.因此,采用低浓度铬酸钝化工艺(简称为低铬钝化)和推广无氰电镀  相似文献   

8.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镀铬工艺应用于生产以来有60多年历史,镀铬工艺已被广大电镀工作者所熟悉和掌握。众所周知在生产实践中,新配的镀铬溶液不能直接进行镀铬。这是因为新配溶液中缺少三价铬离子,三价铬在镀铬溶液中的作用,是可以与硫酸根生成促使阴极碱式铬酸铬溶解的硫酸铬,从而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谈螺纹中径与齿厚减薄量换算关系的必要性入手,推导了换算关系公式,并对该公式的作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电沉积非晶态铬镀层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低浓度铬酸溶液中,室浊罡获得了镜面光亮的铬镀层,X射线衍射,透射电镀选区电子衍射(SAED)表明,镀层为非晶态。非晶态铬镀层在1mol/LHCl、1mol=LH2SO4和3%NaCl溶液中的俯腐蚀结果,与传统铬镀层相比,非晶态铬镀层具遥更为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铬渣中铬的回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建军  赵彩云 《材料保护》2002,35(11):44-45
用纤细丝网电极处理含铬废渣,并以固体形态回收其中的铬,可彻底消除铬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变色材料中的两大类材料--热致可逆变色材料和光致可逆变色材料,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类总结.从化学角度阐述了其变色机理,同时结合实例对该两种变色材料在防伪包装和商品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The mechanism of the high shrinkage that occurs in chromic oxide in reducing condition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icrographic, analytic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and other means. The effect of the reducing conditions is to modify the surface of the oxide particles, the core remaining normal oxide (i.e. oxygen excess). The modification is predominantly a change to a lower oxide or oxides and/or metal, although transitional formation of oxygen-deficient oxide is implied. In oxidising conditions (which cause fritting, but not shrinkage), modification to the extent that surfaces become of approximately stoichiometric proportions also occurs, but this change is apparently caused by loss of trioxide and results in unreactive oxide.Types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test employed include (i) constant low-temperature, variable-oxygen, p/n tests on compacts and powders, and (ii) variable-temperature tests across a compact surface, across a fracture, and across chromium trioxide undergoing decomposition.Additionally, chromium trioxide has been decomposed to chromic oxide over the range 400 to 1400° C, in argon and in oxygen. The apparent O/Cr ratio decreases on decomposition at 1400° C, particularly markedly in an oxygen atmosphere, and is accompanied by a drastic reduction in re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环保、适用范围广的温变转色防伪油墨。方法利用隐色染料(热敏黑)、显色剂(双酚A)及溶剂(十四醇)组成可逆温变转色复配物,然后用原位聚合法对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最后将微胶囊加入UV连接料体系中制成可逆温变转色UV油墨,分析油墨的色度学特性。结果当乳化转速为16 000 r/min、p H值为2~3、乳化温度为45℃、乳化时间为30~40 min时,微胶囊粒径较小,显色效果较好。对该可逆温变转色UV油墨样品进行CIE-Lab色度学特性分析,在整个加热/冷却循环后,温变转色油墨又回到初始明度值,油墨样品明度发生滞后现象,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明度值形成一个闭环的回路。结论该法制备的可逆温变转色油墨具有检测方便、变色效果明显等优点,在包装防伪印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17.
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膜的低铬封孔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红霞  罗静  尹茂生  廖广其 《材料保护》2004,37(7):32-32,51
通过封孔试验、盐雾试验、膜层连续性试验和油漆附着力试验,研究了铝合金封孔溶液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铬酸阳极化膜层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低铬、高耐蚀的铝阳极氧化膜封孔工艺,采用该低铬新工艺的铝铬酸阳极化膜层性能不低于传统的高铬封孔.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三价铬对铬酸镀硬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镀硬铬溶液,用电解法改变镀液中Cr^3+的含量,考察Cr^3+浓度对硬铬镀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铬度液中Cr^3+含量的升高,镀液分散能力和电流效率下降,光亮区电流密度范围减小,而镀液的深镀能力,镀层硬度及其耐磨性随Cr^3+含量的升高出现极值。  相似文献   

19.
向科峰  毛森  罗于杰 《包装工程》2023,44(15):161-167
目的 针对铬酸酐有腐蚀性与有毒有害性,及其手动封装环境给人身体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安全、高效的铬酸酐物料桶封装工艺。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三坐标桁架的自动封装系统,其中机械臂实现自动抓取桶盖完成桶盖自动上料的工序,螺杆和螺母供料器由重力效应完成螺杆和螺母顺序供料的工序,螺栓封盖机构完成螺栓紧固物料桶桶盖的工序,从而实现三坐标绗架封装系统的自动封装功能,并通过数字模拟和试验的方式验证封装工艺的合理性。结果 在封装环节,精密设计的螺栓封盖机构实现了自动供货和高负载精确的螺栓封装工艺。设计的自动封装系统的封装速度高达1.2个/min,试验阶段封装成功率高达100%。结论 该设备结构合理,在保证铬酸酐物料封装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规避了人工生产带来的安全隐患,推动了化工企业的自动化进程,为桶的自动封装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铬酸酐含量测量过程中测量的重复性、天平、吸量管、容量瓶、滴定管及标准溶液浓度等因素对铬酸酐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计算出工业铬酸酐含量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