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具有服务质量保障的面向服务的网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面向服务的网格系统中提供服务质量(QoS)支持,本文较深入地研究了OGSA及Web Service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个具有QoS保障的面向服务的网格系统模型SoGSM-QoS.该模型通过物理网格节点的联合,来消除管理上的冗余并简化网格系统结构.模型支持虚拟组织和资源虚拟化,在各层次间提供用户QoS需求的映射和监控,保障用户的QoS.本文详细阐述了模型的结构、功能和访问控制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过程模型.分析了有关性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在对当前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深入地阐述了有关概念,详述了参考模型的结构以及其中的服务总线和服务合约的元模型,并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价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成熟度模型.该参考模型为进一步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7.
针对传统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体系结构思想陈旧、数据集成困难,不能很好体现网络教育特性等不足,设计一个面向服务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模型。讨论服务科学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内涵,建立软硬件服务模型,讨论系统实现的理论基础,描述系统架构和关键模块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9.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JMX技术的面向服务的管理体系结构SOAM(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Management)框架.结合一个实际的Web服务,重点论述了如何用JMX技术实现SOAM系统中的代理层,并对该SOAM系统的性能和应用领域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1.
传统构架下的ERP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软件架构方法--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理念及其特点,并对面向服务架构的ERP和面向对象架构的ERP分别在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上作比较,最后选取SAP公司的NetWeaver和ESA产品设计理念作为案例,进一步阐述了SOA思想在ERP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面向服务的可信软件体系结构代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在形式化和可信属性建模方面的不足,用代数学方法对服务、服务组合以及服务体系结构的属性和行为特征进行抽象,把服务组合解释成组件运算实现,并结合进程代数中算子概念,定义了多种服务组合运算,从而建立SOA的代数模型.在代数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对SOA可信属性建模,提出多种SOA可信范式,为可信SOA软件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最后介绍了一个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3.
在基于分布式应用的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解决异构平台互联、不同协议系统之间的通信、遗留系统和新增系统接口等等传统技术较难解决的问题,一种被称为"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的软件工程方法应运而生。SOA由于具有基于标准、松散耦合、共享服务、粗粒度和联合控制等优势,比以前的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构件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前述问题而日益受到软件理论界和业界的青睐。该文从概念介绍开始,逐步深入探讨SOA作为一种新型软件架构的基本特征和优点,详细介绍了SOA参考架构中的三个角色和三种操作,以及组成SOA的四个关键元素;然后把SOA与传统的软件架构进行比较,说明了SOA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支持SOA系统开发,需要对各种形式的服务进行有效地管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语义增强服务库,用于基于语义的服务注册、搜索和组装.重点介绍其中的服务注册库部分,包括服务注册库的功能、所用的服务描述规范,并用一个实例说明了服务注册、发布的整个过程.该服务库通过支持多种形式的服务,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现有的各种软件资源,并为基于SOA的系统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线程池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杰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5):58-60
目前几乎所有操作系统都支持多线程的工作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本文研究了采用线程池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程序性能,并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了线程池技术中线程池尺寸和任务数对服务器程序的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面向服务的知识发现体系结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知识发现服务(Knowledge Discovery Service,KDS)作为一种数据、计算、语义密集型的高层服务应用。用户通常需要具备非常全面的知识才能正确使用.如何实现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智能的、有质量保证的KDS架构面临很多困难.现有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数据挖掘本体和预测执行时间的方法来帮助用户选择正确并且高质量的KDS.但是数据挖掘本体只是对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枚举,无法保证服务的质量,而预测执行时间的方法不能体现KDS本身的特点,因而难以获得满意的服务效果.为了更有效地辅助最终用户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上自助地实现知识发现应用,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知识发现体系结构——SOA4KD,将用户的知识发现需求分为内容需求和质量需求,并提出了扩展的知识发现任务本体EKDTO。以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用户意图获取;在考虑到KDS的服务特性的前提下,充分分析了KDS自身的特点,提出了KDS质量本体KDSQO,采用元学习来进行选择最适合的KDS.相对于目前的体系结构,提出了为最终用户提供高质量知识发现服务的一些新方法和技术,为面向服务的知识发现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
Tapio Saarelainen 《通讯和计算机》2014,(2):124-132
The pace of war is increasing since militaries are adopting the ideas of NCW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Therefore, the process of war has to be modeled into the BP (business process)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available resources in real-tim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to automate command and control tools utilized in military operations because of the versatility and increase d tempo of operations. Operations can be commanded and orchestrat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is currently seen as a technology that can satisfy these needs of NCO (network centric operations). The BPs are chains of logic that request SOA servic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the case of a military setting, in order to achieve maximum impact with minimal effort (cf. downsizing), military operations need to be modeled as BPs (e.g., a dismounted company attack). This asks for using a RM (resource manager), a scheduler and a BSS (battle secure scheduler) in allocating the requested services (e.g., processing a fire support order). In the future, a single FFW (future force warrior), an essential performer in military operations, can benefit from the BPs approach via enhanced performance, improved SA (situational awareness) and with decreased instances of fratricide. This introduced model examines war as a business proces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OA and discusses how a business process--like orchestration of systems and services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n given military settings. 相似文献
20.
Web集群区分服务接纳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作者提出的一种新的Web集群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防止系统过载,实现区分服务的多级控制策略与机制,给出了区分服务接纳控制的系统模型及其数学描述。然后提出了基于事务的区分服务接蚋控制策略.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在系统过载时能有效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高优先级任务得到较好的服务,在某些情况下比基于会话的接纳控制效率好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