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模糊理论的角度理解英语低调陈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低调陈述作为一种语言修辞也不可避免具有模糊性,本文力图从模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对英语低调陈述的理解,并对使用模糊语言进行低调表达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取词的品级、句子、语篇各个层面上,它使得语言本身成了一个意思潜势理解系统,能够以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意义。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也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与此同时,语言的模糊性存在着对一些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模糊"是语言的重要属性,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是修辞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试图解析模糊语言如何构建修辞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修辞功能,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语言的特征之一。而广告语言模糊现象的产生大都是产品广告设计者精心所为,其目的就是为了推销产品。本文从广告语言模糊现象产生的条件着手,探讨并分析了广告语言模糊现象的表现形式,并结合语用学的认知和语境理论对广告语言模糊现象进行了例证分析,认为广告语言模糊现象的恰当运用是产品得到广泛销售的极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能对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幽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双关、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时,常通过模糊语言来表达幽默,让人在揣测中理解幽默,比直观地表达更能达到听说者的共鸣。以往的研究多单一研究幽默语言的特征、技巧等。本文通过对模糊语的特点分析,结合幽默语将其分为幽默语中的语音模糊、词汇模糊、句法模糊和语用模糊,并对他们逐一解析。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自然属性,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新闻报道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模糊语言为何会在力求及时,准确,真实,简洁的新闻报道中大量存在呢?笔者认为这是由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新闻报道的自身特点和受众三个原因共同决定的。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结合维索尔伦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等相关语用学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旨在发现其语用规律及存在价值,帮助解决新闻传播中精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统一问题,使记者(新闻写作者)能够更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把握好报道的分寸,更好地实现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闻英语中的模糊词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阐述了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和模糊词的种类;分析了模糊词存在的原因:类属不清楚的事物具有模糊性,人类具有模糊思维,模糊是语言的一大特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新闻英语中模糊词运用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模糊限制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在试图分析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以及Grice会话含义的关系基础之上,以数量会话含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将这几种理论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本质属性。虽然模糊语言不如精确语言精确,但在很多场合下却有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用。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模糊语言,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笔者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教师课堂用语在语音、词汇、句子、篇章等层面中都存在语言的模糊性。通过列举众多事例,使教师意识到模糊语言的重要作用,学生也能充分体会到教师模糊语言的特殊功效,从而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