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查明安徽某矿石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化学方法、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 研究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 结果表明:试样属铜铁硫矿石,铜、铁、硫品位分别为 0.27 %、 27.87 %、16.76 %. 铜主要(94.4 %)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铁约 84.63 %以非磁性铁(黄铁矿、赤铁矿) 形式存在,次为磁铁矿,并含有少量磁黄铁矿. 铜、硫矿物主要为细粒嵌布,且单体解离良好,铁以粗中粒级嵌布为主,单体解离情况较差. 铜、铁、硫矿物形态各异,嵌布特征较复杂,分离较难.   相似文献   

2.
以都龙矿区低品位伴生铜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化学物相分析的方法、显微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分析及矿物解离度分析仪(MLA)等研究了原矿的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及粒度组成。结果表明:黄铜矿主要是乳浊状结构、包含结构,矿石中闪锌矿普遍包含有磁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多呈乳浊状;原含铜0.15%,铜主要以黄铜矿形式存在,硫化铜分布率达92.9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该矿石的化学组成、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及粒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主要由铜矿物、锌矿物、黄铁矿、脉石组成,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氯铜矿、斑铜矿和铜蓝,锌矿物主要由菱锌矿、闪锌矿组成,主要硫化物为黄铁矿和硫化铜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矿石中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各种矿物颗粒紧密的嵌布,大多结合成连生体,不利于彼此之间单体解离;主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铜矿物、黄铁矿和菱锌矿的粒度总体上均属于中细粒嵌布范畴。该研究为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有价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集矿石样品进行矿物鉴定,查明了巴鲁巴铜钴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在此基础上,在显微镜下用线段法对光片中硫化铜矿物、硫铜钴矿和黄铁矿的嵌布粒度,以及对这些矿物在不同磨矿细度下的单体解离度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得出了在相同磨矿细度条件下硫化铜矿物与硫铜钴矿、黄铁矿的单体解离度差异较大。综合考虑硫化矿物的总体解离效果,建议在实际生产时选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0%左右时的磨矿工艺。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某铜铅锌硫化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结构与构造,矿物组成,金属矿物的分布特征,解离特征,赋存状态等,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铅锌均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且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而铜矿物嵌步粒度较细,金属硫化物之间以及硫化物与脉石之间嵌步关系复杂,会对铜铅锌的分选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西某钨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某钨钼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着重研究了钨、锡、钼、锌、铜的矿物组成、粒级组成、嵌布特征、矿物单体解离等工艺性质。  相似文献   

7.
《黄金》2016,(12)
对云南某含金多金属硫化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详细测定与研究,目的是查清矿石性质,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单体解离等特征,为其多金属选别工艺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研究表明:矿石主要有价元素为金和铜,为铜金共生矿床,同时金银与含铁矿物存在紧密嵌布关系,方铅矿和闪锌矿是回收铅、锌的主要矿物。  相似文献   

8.
对非洲中南部某镍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为合理有效利用该镍矿石提供依据,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镜下鉴定等方法,分析了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矿石结构构造以及主要金属矿物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的嵌布粒度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镍含量高达3.42%,以镍黄铁矿的形式存在;硫化镍矿嵌布粒度较粗,+150 μm粒级含量为38.20%,+75 μm粒级含量达68.58%,但分布不均匀。该矿石镍品位高且含镍矿物嵌布粒度相对较粗,属于易选矿石类型,白云石、滑石等含镁脉石矿物的存在是影响该镍矿分选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镜铁矿因为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细微,是一种难选矿,因此对其细粒粉矿,采用回转窑进行磁化焙烧—磁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焙烧效果良好,在细磨至-0.074 mm占85%,磁选强度为144 k A/m的工艺条件下,磁选精矿的铁品位仅为55.22%,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未充分单体解离,影响精矿铁品位。通过分析焙烧过程中含铁矿物的物相及其微观结构,表明原矿经过磁化焙烧,菱铁矿、褐铁矿及其大多镜铁矿已经转变成磁铁矿,部分磁铁矿解离发育完全,颗粒疏松多孔。但大多数磁铁矿的矿石结构沿袭原矿中的镜铁矿,嵌布特征与嵌布粒度未发生明显变化,磁铁矿的矿石构造仍旧以粗粒条带状,稠密集与稀疏侵染状为主,并呈"不等粒"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之中,部分磁铁矿嵌布粒度较细,影响后续磨矿解离。  相似文献   

10.
某复杂低品位微细粒嵌布铜矿石,原矿铜品位0.55%,铜主要呈黄铜矿和铜蓝的形式存在且与其他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单体解离粒度微细。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73.43%,采用石灰和亚硫酸钠作抑制剂,YS-1作铜矿物捕收剂,优先浮选铜,尾矿进一步浮选硫,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18.18%,回收率79.89%,硫精矿硫品位43.68%,回收率87.07%。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制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库鲁兹铜矿有代表性矿样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属于含铜较高的硫化铜-氧化铜混合矿石,矿石有价成份主要为铜,其含量为2.29%,铜赋存于黄铜矿中约占29.26%,赋存于铜蓝、辉铜矿、蓝辉铜矿等占23.14%,赋存于铜氧化物含量占36.25%,赋存在硅孔雀石含量11.35%;矿石中有用矿物总体上属粗粒嵌布,但嵌布粒度不均匀。当矿石磨矿细度为-0.074 mm粒度且占70%时,黄铜矿的单体解离度67%,铜氧化物的单体解离度6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的矿石性质与可选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光学显微镜鉴定、X衍射、MLA能谱分析等方法,对矿石进行了化学多元素、物相组成、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铜、铅和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属于原生铜多金属硫化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组成较复杂,而脉石矿物组成相对简单,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较细,矿物间包裹现象严重,且有价元素铜、铅、锌与脉石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云南迪庆有大量铜铅锌硫化矿资源,查明其工艺矿物学特性对该类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矿物解离分析技术(MLA)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该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包括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嵌布粒度、连生及包裹关系及理论选矿指标预测。结果表明,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有价矿物嵌布粒度细,解离性差,嵌布不均匀,建议细磨提高矿物单体解离度是提高铜、铅、锌选矿回收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缅甸实皆省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金物相、单体解离度和矿石结构构造。结果表明:(1)原矿金品位为5.13×10-6,为主要有价元素。(2)矿石具自形晶粒结构,块状、斑杂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物组成简单。其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少量黄铜矿、磁铁矿和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绿泥石和白云母。(3)矿石中金易单体解离,重矿物中金分布率为3.94%,以单体金形式存在,金成色较好(大于93%),呈角粒状、块状、片状和圆片状;非重矿物中大部分金也已单体解离,游离金分布率为92.68%,包裹金分布率为3.38%。(4)细粒级矿石中金的单体解离度也比较高,-0.074 mm粒级中单体金含量为98.72%,连生体金含量为1.28%,各粒级中金的富集现象不明显。因此,重选-全泥氰化、浮选和重选-浮选等工艺均能有效回收矿石中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XRF、XRD、SEM-EDS、MLA及ToF-SIMS等检测分析手段,对四川省某斑岩型铜多金属矿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元素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共伴生关系、目的矿物的嵌布特征、目的元素(Fe、Cu、Mo)的赋存状态等,确定采用选矿回收有用金属及伴生贵金属金、银的方案。采用ToF-SIMS分析铜、钼精矿产品,确定伴生稀散元素铼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中含Fe、Cu、Mo、Au、Ag,分别为17.56%、0.68%、0.043%、0.27 g/t和1.52 g/t。铜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斑铜矿之中,占同分配率比例为99.97%;钼主要存在于辉钼矿之中,占比99.7%;铁主要存在于磁性铁、菱铁矿之中,占比61.2%。矿石中所含的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自然金之中;矿石中未见独立的银矿物,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云母、石英与长石中。铼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辉钼矿之中。  相似文献   

16.
《稀土》2021,(4)
采用化学分析、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MLA)等分析手段对白云鄂博白云石型稀土-铁矿石中化学元素、粒度组成、矿物解离度和嵌布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铁的含量为15.52%,稀土氧化物含量为6.56%;矿石中可利用的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和独居石,氟碳铈矿中La、Ce、Pr、Nd的相对含量为66.39%(原子分数),独居石中La、Ce、Pr、Nd的相对含量为61.33%(原子分数),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萤石和磷灰石等;磁铁矿多以半自形至他形粒状变晶结构以及集合体形式出现,与稀土和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密切,20μm~74μm粒级之间,分布率为63.23%;氟碳铈矿常以星散状和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嵌布在脉石中,主要分布在43μm以下;独居石粒度大小以及在矿石中的嵌布特征与氟碳铈矿基本相同,常呈粒状或椭粒状嵌布在脉石矿物中;磨矿细度-74μm占90%时磁铁矿、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单体解离度分别为87.21%、77.36%和69.44%。因此,矿石细磨和微细粒高效分选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采用MLA矿物自动定量检测系统结合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定量测定湖南某钨锡多金属矿原矿的矿物组成、有价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解离度、有价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等,为选矿回收矿石中的有价组分提供依据和指导。结果表明,该钨锡多金属矿中的有价元素为钨、锡和铁,分别主要以白钨矿、锡石和磁铁矿形式存在。白钨矿和磁铁矿嵌布粒度较粗,主要粒度范围都是0.04~0.32 mm,解离性较好;锡石嵌布粒度微细,适宜重选0.04 mm以上的锡石仅占47%左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3%以上时,锡石的解离度仅为80%左右。分别从白钨矿、锡石、磁铁矿中回收钨、锡、铁,其理论回收率分别为96%、29%和46%左右。  相似文献   

18.
云南某高硫铁铅锌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矿物定量解离系统(MLA)对云南某高硫铁铅锌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矿石的物质组成和赋存状态,着重研究了铅、锌、铁的矿物组成、粒级组成、嵌布特征、矿物单体解离等工艺性质。原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少量石英、云母。最后阐述了影响铅锌选矿指标的矿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东沟钼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化学物相分析法、显微镜观察法、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了东沟钼矿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石结构、重要金属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解离特性等,对影响选矿指标的工艺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的有价元素为钼和铁,品位分别为0.128%和4.73%;辉钼矿、磁铁矿嵌布特征复杂,且粒度分布不均。根据矿石工艺特性,提出了适合该矿石的选矿工艺原则流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学显微镜、矿物参数自动分析仪(MLA)、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江西某钨锡多金属矿的矿物组成、有价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解离度、有价元素的赋存状态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该矿区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该钨锡多金属矿中有价元素主要为钨和锡,其次为锌和铜。钨、锡主要以黑钨矿和锡石的形式存在。矿石中黑钨矿和锡石的嵌布粒度较粗,解离性较好;闪锌矿和黄铜矿的嵌布粒度偏细,解离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