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城市的文化不仅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转型最需要的复兴要素。本文基于研究了白浮泉这昌平的核心历史文化遗存,探讨了它在北京历史上的生命之根,进而提出白浮泉乃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点段"之一,是大运河之"源",其价值不仅指导该项目城市设计也佐证了它在大运河线性遗产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本项目进而深化研究龙山、凤山诸多历史遗迹,在永安城湮灭的历史遗憾下,提出一系列重新构建昌平城区文化城市、山水城市的设计手段。正如城市设计无法离开城市文化策划一样,项目设计文化品质的传承与提升,既离不开对重要历史资源整体挖掘的文化规划,更不可缺少对城市历史感的记录、建设与善待,也离不开大山水格局的梳理,"白浮泉-龙山"城市设计的命题提供了一个说服力强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张剑葳 《中国园林》2012,28(4):81-84
北京昌平白浮泉是元大部以及大运河通惠河段的旧源,也是著名的“燕平八景”之一.其名声近年日盛,然而却与昌平另一处曾经著名的明代泉景九龙池相混淆.通过实地调查,扒梳史志、诗文,配合样式分析的方法,辨析了白浮泉之“龙泉喷玉”与犬寿山九龙池之“九龙吐水”2处泉景,指出两者并非一处.九龙池是明陵的附属景观,以“九龙吐水”著称,清代逐渐衰败;白浮泉本无“九龙吐水”,现有的九龙头石雕,可能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之后所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于史实的探究,进一步明确了(元)通惠河的定义和作为线性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主线的历史依据,明确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及引水工程曾经横贯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这一史实,通过对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变迁研究对白浮泉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源"点提供理论支持,力图提升白浮"源"的公共认知,避免北"起"点的争论,在后申遗时代北京的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我国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该探究使大运河文化带沿(元)通惠河贯穿京城后与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在北京西北郊昌平交汇,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挖掘和文化复兴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文化载体,记录着城市的文化发展,以城市历史地段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环境为研究主体,立足于城市设计的角度,研究和规划适宜于历史地段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强 《城市规划》2007,31(5):93-96
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在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的设计上,认为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文化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与空间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冯靖茹  单超 《华中建筑》2023,(7):106-111
江苏省苏州市松陵街道是苏州市吴江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大运河江南段从这里穿行,孕育了名动天下的吴文化。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城市空间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生活的需求,历史街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空间和功能割裂。该文基于城市历史景观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理论,对场地环境及其周边建筑现状进行了详尽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从建筑选址、业态分布、功能分区和景观优化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流川·炊烟”这一意象衍生的邻里中心设计,完成对历史城区空间修复设计设想及可供操作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婷婷 《城市住宅》2021,28(2):61-63,87
城市更新作为目前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备受关注,而历史街区更新因存在诸多难题极易引发城市历史文化发展断裂和特色丧失.在安庆市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研究中,引入城市设计方法,研究安庆老城特色、现状矛盾,分析其原因,提出特色发掘与塑造、交通优化、建筑修复与改造、公共空间梳理等具体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设计是人们对于特定城市的特定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城市外部空间和环境的组织及设计.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形态,成为城市设计必须结合的因素.西安市曲江新区就是一个紧扣城市历史文化的优秀城市设计作品.本文分析评价了西安曲江新区的城市设计,对于其它城市设计的立项及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设计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俏瑶 《安徽建筑》2005,12(2):6-6,5
城市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本文力图从历史和文化的层面上探索城市设计的内涵,从而为创造一个人性化的、有着自身独特气质的城市环境提供认识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展开较为全面的阐述和探讨,广泛引用、借鉴西方在此方面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提出探索我国历史文化 中的城市设计与景观环境保护的一些相关思考和观点,以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紧迫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