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无线通信已经融入到家庭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家庭无线Wi-Fi设备、蓝牙设备、无绳电话等,在带给我们生活便捷的同时,也给家庭电磁环境带来了考验.由于ISM频段的开放性,在当今的家庭电磁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工作在该频段,同时还存在其他可能会在ISM频段产生辐射干扰的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和微波炉.这使得家庭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于是不得不对各种电子设备在此恶劣工作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2.4~2.5 GHz频段范围内家庭的电磁环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单个家庭住宅和多个家庭住宅的典型应用场景图.利用频谱分析仪和喇叭天线对这一频段的电磁环境进行了测量,给出了测量数据和波形,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还通过用户调研和电磁环境测量,对这一环境内设备间的相互干扰,尤其是无绳电话与WLAN设备间的电磁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使用1.8 GHz频段建设CBTC(列车控制系统)专网,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的1.8 GHz频段开展电磁环境测试,发现存在与同频段其他系统的干扰。对CBTC系统信号分别建立使用自由空间和泄漏同轴电缆的传输模型,以上海市相关标准指标为参数,通过确定性计算的分析方法,分别得到两种传输方式下的1.8GHz频段同频保护距离,可以保护CBTC系统不受同频段其他系统干扰。  相似文献   

4.
多部甚高频/特高频(VHF/UHF)频段机载通信电台在机上同时工作时,存在严重的自扰、互扰、串扰等同址干扰电磁兼容性问题。以3部VHF/UHF频段机载通信电台同机工作为例,分析了影响其通信效果的天线安装位置、空中电磁环境特性、杂散及互调等因素,并进行了空中实际测试;对空中电磁环境特性与地面电磁环境特性进行了比对,初步验证了通信电台发射机杂散辐射射频分量等相关指标优劣的重要性以及多部电台同频段与不同频段通信时带来的二阶互调、三阶互调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指导机载通信电台的电磁兼容设计。  相似文献   

5.
蓝牙(BT)和无线局域网(WLAN)均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在相同环境下同时使用容易产生相互干扰。文章通过WLAN和BT设备间相互干扰机制的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实验,对两者之间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蓝牙抗干扰技术及2.4GHz无线网络频率共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工作于2.4GHz的几种无线网络技术的特点,对其性能作了比较,并从噪声系数指标及抗同频干扰等方面分析了蓝牙的抗干扰性能,同时讨论了2.4GHz频段无线电设备的共存机制。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抗干扰天线.该抗干扰天线由矩形波导腔体,铺设于波导腔体底部宽边的电磁超材料以及位于波导腔体上部宽边的辐射缝隙构成.当电磁超材料表现为完美电导体时,该抗干扰天线同传统波导缝隙天线类似,可高效辐射电磁波.当电磁超材料表现为完美磁导体时,该抗干扰天线的性能与带阻滤波器相似,可抑制特定频段的干扰电磁波.该抗干扰天线实现了天线与滤波器的高度集成,结构紧凑.仿真与测试结果显示该抗干扰天线在工作频段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同时对干扰频段电磁波的抑制可达40 dB.  相似文献   

8.
蓝牙与IEEE802.11g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都工作在2.4GHz频段上,因此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分析了蓝牙与IEEE802.11g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方法:自适应跳频和删除标记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性能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802.11与蓝牙共存的一些技术应用,以及蓝牙信号在其他干扰信号源,如PCS、GSM、CDMA等的环境下,如何做阻塞测试以验证蓝牙的抗干扰能力。一般而言,当802.11无线局域网装置与蓝牙装置相距2米以上时,不会有共存干扰的问题。文章先介绍802、11b/g及蓝牙的基本原理,然后再介绍目前业界所提出的共存(Coexistence)技术,最后再阐述测试的方法以验证各种共存技术的性能优劣。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标准,给出了我国调频频段广播数字化的方案,为了了解系统的传输性能及其在我国实际播出环境及广播频道规划条件下,与邻频道广播电台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需要对其传输性能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场地测试。本文主要探讨了实验室性能测试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ITU-TK.92建议介绍了家庭网络电磁环境,给出了在家庭网络环境中典型的传导和辐射现象,阐述了家庭网络环境中的属性和干扰特性的规格和等级,对如何评估家庭网络中的电磁(EM)环境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恶化,电子元器件对电磁兼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电线电缆的电磁屏蔽效果,减小电磁干扰也越来越受到电线电缆行业的关注。为此主要对电磁波、电磁干扰、屏蔽机理、屏蔽设计、屏蔽材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主要针对蓝牙设备在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环境下所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提高蓝牙系统性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首先对无线个域网(WPAN)应用环境下的干扰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WPAN工作的系统中引入速率自适应控制算法以提高诸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并减小对系统内其它设备及不同系统间设备的相互干扰。文章对自适应速率控制算法进行了分析,然后以蓝牙系统为例,给出了自适应速率控制算法对蓝牙系统性能改善的程度,重点讨论了对系统误比特率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在理想反馈信道条件下,随着单信道信噪比的改善,自适应速率控制系统的最佳误比特率比固定速率传输系统有1~3个数量级的改善;即使采用简单的双速率自适应控制系统,也可以得到1~2个数量级的改善。由此得到的结果同样可应用于其它工作于无线个域网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IEEE 802.11b WLAN (Wi-Fi) and IEEE 802.15.1 WPAN (bluetooth) are prevalent nowadays, an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which has wider applications. 802.11b occupies unlicensed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ISM) band (2.4-2.483 5 GHz) and use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to alleviate the narrow band interference and fading. Bluetooth is also one user of ISM band and adopts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 to avoid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RFID can operate o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such as 135 KHz, 13.56 MHz and 2.45 GHz. When 2.45 GHz RFID device, which uses FHSS, collocates with 802.11b or bluetooth,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is inevitable. Although DSSS and FHSS are applied to mitigate the interference, their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may be very significant.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the impact of 2.45 GHz RFID on 802.11b and bluetooth is investigated. Bit error rate (BER) of 802.11b and bluetooth are analyzed by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justify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设备在军事、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网络通信等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因为其自身特性较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制约了其使用性能的有效发挥,为此,深入分析电磁环境下电子设备运行状态和受干扰程度,能够促进电子设备的不断完善,而本文正是以此为研究重点,分析了电磁干扰源及其对电子设备性能的具体影响,进而提出了预防和规避电磁干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蓝牙技术的Ad hoc网络是现阶段实现移动Ad hoc网络的便捷方案之一。讨论了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Ad hoc网络设计实现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主要技术,并详细分析了蓝牙Ad hoc网络的路由结构设计、调度与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磁干扰下LCDs显示异常问题,基于信号传输完整性理论,提出提升LCDs抗电磁干扰能力方法,旨在提升LCDs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显示质量和电磁兼容性能。首先,基于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干扰下显示异常机理,分析画面异常原因。其次,基于自适应信号品质增强模型、信号传输路径优化和LCDs专用复合结构型吸波材料3个方面,总结LCDs抗电磁干扰性能提升的方案。最后,基于电磁仿真和产品实测,验证3种方案改善效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改善方案可有效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抗电磁干扰性能,提高LCDs产品电磁兼容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