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首钢2号高炉有效容积1726m^3,于1991年5月15日扩容大修改造后投产。2002年3月该高炉停炉进行现代化新技术改造,于2003年5月23日送风投产。在首钢2号高炉长寿技术设计中采用了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铜冷却壁、热压炭砖、陶瓷垫等一系列高炉长寿技术,经过3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疆八一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号高炉扩改工程于1999年6月28日竣工投产。该工程从停炉到投产仅用了55天,高炉本体原地扩容(由310m~3到380m~3),设计年产生铁32.59万t。高炉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大框架  相似文献   

3.
1号高炉投产近4年,2号高炉过二年也将投产,3号高炉正在进行建设的前期工作。看看这三座高炉走过的历程和即将继续走的路子,可以看到当代大型高炉差不多30年技术进步的缩影,可以衡量出宝铜高炉在世界的地位与差距,可以明确3号高炉的设计方向。本文从回顾1号高炉与2号高炉来展望3号高炉。  相似文献   

4.
前言     
叶军 《炼铁》2003,(Z1)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炼铁厂于1995年5月16日成立,现有2座2500m~3高炉,其中在建的新2号高炉拟于2003年11月投产。另外,还新建1座850m~3高炉,预计于2004年4月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生铁500万 t 的生产规模。新1号高炉(2500m~3)于1987年10月18日奠基,1994年4月25日投产,至今已生产9年。回顾这9年来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艰难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大约历时3年多。新1号高炉投产以后,由于系统不配套,设备缺陷多,加上人员新以及缺乏大型高炉操作经验,造成故障频发,炉况波动大,严重影  相似文献   

5.
伍颖 《炼铁》2001,20(2):54-55
1 引言 柳钢2号高炉(308m~3)大修改造工程于2000年3月15日开始进行,5月16日顺利开炉投产。在2号高炉大修改造设计中。采用了一些先进实用的技术,如高炉本体采用大框架自立式结构,炉顶装料采用串罐式无料  相似文献   

6.
唐蓉 《钢铁》2004,39(11):40-40
2004年9月18日,江苏沙钢集团2号大高炉投产,沙钢宏发炼铁厂2500m^3 2号大高炉顺利出铁。2号大高炉项目由奥钢联(VAI)负责概貌式的方案设计,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为设计总包院,广泛采用了可靠而成熟的新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酒泉钢铁公司2号高炉(750m~3)于1989年12月16日顺利点火投产.该高炉由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设计,酒钢自行建设施工.从设计、施工、调试到投产约2年时间.投资约1.3亿元. 该高炉采用了如下实用技术:炉体为带炉腰托圈的自立式框架结构,水冷综合炉底,球墨铸铁冷却壁;炉顶为全液压串罐无料钟装置;三座改造内燃式悬链线拱顶热风  相似文献   

8.
2013年,通过对全国投产的炼铁高炉进行跟踪统计分析,1-12月底全国投产的高炉中除有5座(济钢1750m3、四川达钢1号、酒钢1号、2号1800m3、鞍钢10号高炉)为大修或技术升级改选投产外,全国新建投产炼铁高炉共22座,总容积约28000m3,按设计能力计算,生铁产能约为2500万吨.这与2012年全国新建投产高炉38座、投产高炉的总容积约57000m3、生铁产能约5000万吨相比,2013年新投产高炉数量、炉容积和产能大幅度下降,其中高炉座数减少16座,总容积减少50%.见表1.  相似文献   

9.
伏明  周爱林 《炼铁》2002,21(1):14-16
马钢2500m^3高炉投产后不到2年,4座热风炉的热风短管及波纹管相继损坏,使高炉投产6年多风温难以达标。2000年5月至7月,在高炉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成功地更换了2号、3号、4号热风护的热风短管及波纹管,高炉风温很快就超过了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储滨 《炼铁》2003,22(3):23-24
1 概况 上海一钢公司750m~3高炉经过112天的大修改造,于2001年3月3日点火投产。高炉投产2年来,不断改善原燃料质量,加强生产管理,改进高炉操作,提高风温使用水平,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较大进步(见表1)。本文着重对750m~3高炉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竹民  王书彬 《炼铁》1999,18(4):38-40
1 前言 邯钢4号高炉大修扩容后,炉容由620m~3扩大到900m~3。大修扩容后的高炉采用无钟炉顶,设有18个风口,1个铁口,2个渣口。4号高炉于1997年7月2日投产,投产初期炉况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改  相似文献   

12.
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鞍钢炼铁厂于1971年9月30日投产一座容积为2025米~3的高炉。1972年10月15日又投产一座容积由1513米~3扩大至1806米~3的高炉。两座高炉投产后,生产比较稳定。最好的时期,11号高炉1977年5月份系数曾达1.515吨/米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炼铁厂现有新1号高炉(2500m^3),配置4座外燃式热风炉,1994年4月25日建成投产。在单烧低热值高炉煤气条件下年均风温2001年达到1153℃,月均风温达到1180℃。新2号高炉(2500m^3)于2001年11月开始施工图设计,2003年10月16日建成投产,历时仅2年。该高炉配置4座外燃式热风炉,投产1个月,高炉利用系数就达到2.4t/(m^3.d),日均热风温度达到1150℃。  相似文献   

14.
风口衬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涛  章兴高 《炼铁》1998,17(2):43-44
1 前言 湘钢现有3座高炉(1、2、3号高炉容积分别为1000、750、1000m~3),1号高炉大修后于1996年7月开炉,2号高炉于1987年4月投产,3号高炉于1994年5月投产。在3号高炉建成前,湘钢只有1号、2号两座  相似文献   

15.
技术信息     
《钢铁》2004,(10)
宝钢 2号高炉跻身世界高效长寿高炉行列2 0 0 4年截止到 8月 2 8日 ,宝钢股份投产 13年的 2号高炉累计产铁量达到 4 0 6 3万 t,单位炉容产铁量突破万吨大关 ,创造了国内高炉长寿新纪录 ,跻身世界高效长寿高炉行列 ,宝钢 2号高炉是首次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开炉的 4 0 0 0m3级特大型高炉 ,炉容为 4 0 6 3m3,国产化率达 90 %以上。该炉投产 11个月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 ,其后创造了日吨铁工序能耗 372 .79kg标准煤的世界先进水平。在高炉长寿方面 ,宝钢成功研制了安装微型冷却器技术 ,有效解决了热负荷波动对高炉炉墙的破坏 ,建立了炉缸活跃指…  相似文献   

16.
王付勤  陈道明 《炼铁》1995,14(4):47-49
1 概述 莱芜钢铁总厂第二炼铁厂(以下简称莱钢二铁厂)2号高炉(750m~3)于1993年6月投产,投产后高炉运行情况良好,投产10个月就达到了设计产量。随着操作人员经验的丰富,高炉设备运转日趋正常,在1994年创造的年产50.53万t成绩的基础上,1995年头2个月,高炉炉顶压力达0.12MPa,利用系数达2.30左右,高炉操作稳定且高产,为莱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涟钢2~#高炉已于1993年7月12日顺利出铁。该工程的主体是涟钢自行设计施工的。从设计到出铁不到一年时间。现在,涟钢共有300m~3型高炉4座,总容积1304m~3。新高炉的投产为涟钢1993年年产铁72万t,产钢100万t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姜敏  储滨 《炼铁》2002,21(3):27-29
1 引言 上海一钢750 m~3高炉于1991年3月21日点火投产,设计一代炉龄为8年。750 m~3高炉经过9年多生产运行后,已到炉龄后期,虽然在此期间进行过2次中修,但是目前炉体冷却设备损坏严重,高炉内衬大面积脱落,大部分设备陈旧老化,钢结构不同程度地锈蚀变形,无法长期维持正常生产,因此  相似文献   

19.
李竺青 《炼铁》2000,19(5):45-46
1 引言 湘钢1号高炉(1000m~3)大修后于1996年7月3日投入生产,采用了无料钟炉顶,设计炉顶压力0.15 MPa(最大0.20 MPa),18个风口,1个铁口,2个渣口。高炉投产后,一直采用单环布料,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一直不稳定。1999年3月份,采取加强外部原料管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高炉操作水平等措施后,高炉生产稳定性增强,当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021,入炉焦比485 kg/t。1999年9月27日至10月3日,1号高炉进  相似文献   

20.
德蓉 《钢铁》2004,39(10):5-5
2004年截止到8月28日,宝钢股份投产13年的2号高炉累计产铁量达到4063万t,单位炉容产铁量突破万吨大关,创造了国内高炉长寿新纪录,跻身世界高效长寿高炉行列,宝钢2号高炉是首次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开炉的4000m^3级特大型高炉,炉容为4063m^3,国产化率达90%以上。该炉投产11个月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其后创造了日吨铁工序能耗372.79kg标准煤的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