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中,氧气的配注量直接影响油藏好氧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情况,进而影响驱油效率.在模拟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_3区块油藏条件下,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考查产出液表面张力、微生物浓度变化和代谢产物中的低分子有机酸、醇、酚和脂,分析确定了氧气的最佳注入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一区Ng_3区块油藏条件下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最佳配气量为气液比20:1(常压),该结论为空气辅助微生物驱现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微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针对S12区块开发现状和地质条件,通过对油藏内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地层流体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了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筛选了可以激活油藏中利于采油细菌的营养配方,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确定了激活剂的注入浓度,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水驱之后,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可提高采收率9个百分点以上,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注入试验。现场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注入筛选的营养剂配方以后,油藏中的细菌被激活,并代谢产生了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物质,起到了一定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邵家油田沾3 块内源微生物驱激活剂优化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微生物驱是通过向油藏注入适当的激活剂,选择性地激活油藏中已有的微生物,实现微生物驱油。因此激活剂选择和优化对内源微生物驱来说至关重要。在对胜利油区沾3块油藏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磷酸氢二铵为磷源,以沾3-斜24井产出水作为激活对象,首先利用静态激活实验从微生物活性角度初步确定出2组激活剂配方;然后利用动态物理模拟对2组配方进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及增油效果评价实验,最终优化出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最佳激活剂配方为0.3%淀粉水解液+0.2%(NH4)2HPO4+0.2%NaNO3,该配方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平均大于6.7%。在胜利油区沾3块3口油井进行了单井吞吐现场试验,试验后单井平均日增油量为1.2t,含水率平均下降3.5%,见效周期超过3个月,截至2011年3月底累积增油量超过4000t。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文明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针对文明寨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开发现状和地质条件,选卫7块明159井组对微生物驱油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用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筛选出的耐温耐盐菌种,开展了注入水和地层水的微生物学特征分析、试验菌液的微生物适应性评价和微生物驱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微生物菌液的注入量及浓度,制定了施工方案。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已增产原油1695t。表明微生物驱油能够起到强化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盘2-33断块常规稠油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2-33断块为常规稠油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水驱稳产难度大,根据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地层条件,该块适合微生物驱油.针对油藏地质特点,进行了微生物驱油室内试验研究,包括菌种筛选、菌种适应性、物理模拟菌液驱油及空气辅助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在地层中有较强的生长及繁殖能力,经优选的微生物作用后,原油被乳化,原油粘度降低,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于是进行了现场施工设计,包括注入周期、注入量等,实施后效果明显,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采收率提高6.8%.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文明寨油田卫7块明159井组微生物驱先导试验进行室内评价研究的成果。通过菌种在注入水中的定向驯化、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及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评价了高含水期该菌种的驱油效果,为在该区块开展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直接影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实施效果,摇瓶培养及一维物理模拟实验手段无法真实模拟微生物动态驱替过程。利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体系,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对激活剂的滞留和吸附作用,三维模拟动态驱替体系中内源微生物群落激活剂消耗C∶N∶P比传统微生物培养的比例低,而且不同生长阶段的组分消耗比例不同;模拟油藏环境的动态驱替体系中,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呈现出与传统微生物培养相似的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但生长周期明显延长。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规律与生产动态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生长延滞期含水无明显变化,对数生长和稳定期含水快速降低,进入衰亡期后驱替效率快速降低,该认识与现场产出液微生物浓度与生产动态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验区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8%~8.3%。在室内实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产出液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微生物得到了有效激活,且具有良好的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乙酸根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05 mg/L;生产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后油藏的生产动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采收率为1.27%,试验期间试验区采出程度提高了4.7%,达57.8%。  相似文献   

9.
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说明内源微生物在激活后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在现场试验区,共注入激活剂17轮,累积增产原油2700t。  相似文献   

10.
模拟克拉玛油田试验区块的地层条件(油层温度、孔隙度、渗透率、剩余油饱和度等),选用长600mm,内径52mm岩心进行物理模型实验,脱水原油与地层水分别用2台计量泵同时注入,解决了油水分层混合不匀的问题,模拟地层条件,直接加入激活剂厌氧培养,此过程中不加入空气,进行内源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在3种内源激活配方中,评选出适用于试验区块的激活配方W6-3。试验证明此激活剂配方较常规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1.8%。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本源微生物群落分布及采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取126个油水样,对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细菌代谢速率进行了分析,检测出大庆油田地层水中含有11种好氧和厌氧类型的本源微生物,首次探索了聚合物驱后油层中菌群的生态分布及适合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潜力。同时研究了本源微生物代谢机理和好氧与厌氧菌在代谢上存在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在油层形成好氧菌-乙酸盐菌-产甲烷菌的共生体系。并分离到一株代谢脂肽类表面活性物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该菌种发酵液的界面张力降低了90.29%。模型实验中本源菌提高采收率幅度在9.4%以上,产生气体使压力上升了0.2 MPa。室内研究证明在大庆油田选择性地激活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采油菌,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大港孔店油田1区块油藏物理化学条件,注入水、地层水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及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速率来研究该区块进行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利用最大或然法(MPN)对注入水和地层水中的嗜热好氧腐生菌、烃氧化菌、厌氧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对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店油田1区块含有多种微生物群落,注入水中嗜热好氧腐生菌105个/mL、烃氧化菌103个/mL、厌氧发酵菌107个/mL、硫酸盐还原菌102个/mL、产甲烷菌1~10个/mL,上述5种微生物数量在生产井中也较高。综合微生物学、油藏条件研究结果,通过激活地层烃氧化菌、发酵菌和产甲烷菌的本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该区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降酚菌株DP4降解苯酚的性能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株对苯酚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DP4降解苯酚的性能及其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降酚菌株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500mg/l的含酚模拟废水中苯酚降解率在36h内达到100%;而对于1000mg/l的含酚模拟废水,苯酚降解率在48h达到97%。菌株DP4降解苯酚的反应过程符合Monod一级不可逆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反渗透法生产纯水是近几年一项在国内逐渐推广并日臻成熟的水处理技术,目前上海炼油厂反渗透装置的运行基本正常,但在某些细节问题上有待进一步优化.下文从反渗透运行中微生物污染这一细节入手进行分析,并对活性碳过滤器、杀菌措施、膜的清洗等相关工艺方案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航空燃油系统的微生物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航空燃油中生长的微生物的种类、危害、采样与检测方法,提出了杀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驱油物模试验及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油藏地层水的性质设计激活剂配方,在物模条件下有效激活内源微生物,同时将硫酸盐还原菌控制在50个/ml以下,微生物产乙酸最高达2779mg/L,甲烷气含量45%。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其克隆测序,定性分析了激活后内源微生物群落中的4个不同属的内源古菌,其中以嗜热产甲烷古菌为主,利用其他细菌代谢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二氧化碳等产甲烷;这些古菌与细菌共同组成了物模试验条件下的完整代谢体系,充分利用营养并提高对驱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华北油田稠油断块油藏储层裂缝发育,油层薄且非均质严重,原油富含高分子胶质和沥青质,低温流动性差。为了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商品价值,对其进行了稠油断块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分析了微生物降解产物组成,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其降解产物的界面张力和黏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稠油经微生物降解后,生成低烃气体和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降解产物能有效改善油品性质,提高油品成熟度,而且回注污水、胶体对微生物生长影响微弱。经过现场应用,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本源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含油土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源微生物对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添加双氧水电子受体和适量的营养盐后,75天内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可达到62.5%;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在添加0.05%(ω)的吐温一40后,75天内土壤中的石油烃去除率可由62.5%提高到了88.6%。试验证明对含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20.
微生物清蜡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清蜡技术是国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具有清蜡效果好、效益高、操作简便、无损害、安全可靠等特点。本文研究了微生物清蜡菌剂应用技术,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