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胡斐  刘铮 《中国海上油气》2007,19(6):377-380,386
潮汐对海上地震资料的质量影响较大,以往是用水文站的潮汐资料进行潮汐校正,精度较低。在南海乐东地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中,利用SkyFixXP定位系统实时测量地震船GPS天线点大地高程,通过高程转换求出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实时的潮汐值,并对地震资料进行潮汐校正,使地震资料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提高了浅层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薄互层储层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效果,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沉积相研究、高精度的储层预测、高精度的油藏描述”等“五位一体”的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方法,指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高保真的三维地震处理技术、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技术与高效、灵活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技术结合将迎来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地震勘探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LK地区滩海三维Ⅰ区主要为环渤海湾的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为第三系煤层,埋藏浅、勘探难度大。海底采煤风险程度高,因此要求地震资料具有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根据地表条件和浅层勘探特点,在两栖区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确保了浅层资料的分辨率;在浅海水域采用优选的最佳气枪阵列似"点震源"激发,消除了气泡效应,同时采用实时定位和二次定位技术,确保了海上检波器的定位精度。实践表明,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滩海地区的浅层地震资料采集。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外带勘探目的层埋藏很浅 ,断裂发育 ,圈闭破碎 ,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要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浅层资料 ,勘探难度大。通过精细的分析论证 ,优选出合适的地震观测方法 ,并经详细的试验 ,确定了最佳观测系统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使最浅目标清晰成像 ,还节约了采集成本 ,取得了一系列地质成果。采集实践表明 ,小面元、小Xmin和高有效覆盖次数的多道、多线观测系统 ,是浅层三维地震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外带勘探目的层埋藏很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要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浅层资料,勘探难度大。通过精细的分析论证,优选出合适的地震观测方法,并经详细的试验,确定了最佳观测系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最浅目标清晰成像,还节约了采集成本,取得了一系列地质成果。采集实践表明,小面元、小Xmin和高有效覆盖次数的多道、多线观测系统,是浅层三维地震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大庆探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质不断提高。松辽盆地北部地震资料T1反射视主频70?80Hz,T2反射视主频60?70Hz,T5反射视主频40Hz左右;海拉尔盆地地震资料T2反射视主频55?60Hz,T5层反射视主频45Hz左右。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大庆油田共实施高分辨率三维地震4730.7km2,在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高产断块油藏、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和铜钵庙岩性油藏勘探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冰 《海洋石油》2016,36(2):7-11
为了得到涠西井场浅层地质灾害分析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在目标区没有原始采集的井场数据情况下,提出了利用原有两块不同采集方向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的技术。相对常规的井场高分辨率处理,所涉及的主要难点包括:(1)采集网格不一致问题;(2)匹配问题;(3)多次波去除问题;(4)提高分辨率问题;(5)偏移方法的选取问题。在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解决方法,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为今后处理类似情况积累了经验,同时针对资料情况提出了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针对泌阳凹陷北部复杂断块群,采用保护浅层反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开展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此方法为落实小断块及地层不整合圈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预期的勘探效果,新增探明储量5000万吨。  相似文献   

9.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二次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原有地震资料品质较低,已不能满足该区油气资源挖潜需要,为此在该区进行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针对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及地下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断块小且多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恢复炮点变观、炮点横向移动变观和块状特观设计等先进的地面设计施工技术,并对地震采集方法及行项参数进行了全面优化。实践表明二次三维地震剖面不仅拥有较高的信噪比,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浅层资料可充分满足精细构造解释和高分辨率储集层反演需要,中、深层资料能够准确落实构造形态,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二次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开展综合地质研究,经过少量探井、评价井的实施,新增含油面积85.5km^2,三级石油地质储量25,601万t,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是“九五”期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的一套地震解释技术系列,包括资料分辨品质分析、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精细层位标定、测井约束反演、储层厚度反演、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相干分析和多参数分析等多个单项技术。这些技术在小断块、小幅度构造和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以高空间采样率为显著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探索高密度高分辨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海上的应用,在渤海PL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中首次在国内应用了横向鸟技术,缩小了资料的面元尺寸,同时优化了震源、电缆等施工参数。同时,通过针对性的高分辨处理,成果资料在横向和纵向分辨率上都有很大提高,反映的地质信息更为丰富,有助于提高对断裂系统的认识能力,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埋藏浅、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为了精细刻画天然气水合物矿体,需采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技术.该文介绍了在中国海域针对水合物调查首次采用三源多缆的高密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其采集参数为3震源、震源间距25 m、电缆间距75 m、采集面元6.25 mX 12.5 m、震源沉放深度5 m、电缆沉放深度...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地震采集成本较高,尤其是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因此,提高地震采集效率、控制地震采集成本尤为重要。山地高密度地震采集中,震源井施钻、排列布设和迁移是影响采集效率的重要因素。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地区实施的第一块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使用浅井小药量激发、单点检波器接收,提高了地震采集的效率,且所获得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有所提高,对复杂构造和小断层的成像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4.
胜利探区地震采集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胜利油田自1958年开始实施地震数据采集以来,采集技术从二维、常规三维发展到目前的高精度三维。按照勘探目标、地震仪器和采集方法等,二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单次覆盖采集阶段(1958-1972年)、多次覆盖采集阶段(1973-1984年)和高分辨率采集阶段(1985年以后);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探索阶段(1966-1984年)、发展阶段(1985-1992年)、大规模应用阶段(1993-1999年)和高分辨率(二次)采集阶段(2000年以后)。地震采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油田储量的快速增长,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也由简单构造、复杂断块构造向复杂隐蔽性油气藏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利用单根光纤作为传感单元,可实时捕捉光纤沿线的声波信号,是一种新型的空间连续声波采集技术。首次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小道距海上光纤拖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拖缆中采用单根光纤依次缠绕在多个水听器骨架上进而形成水听器阵列,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分离器件,大大简化了采集系统的复杂度和制造工艺。最终实现的光纤拖缆道间距为1 m,系统的声压噪声本底优于-40 dB ref■。驻波管标定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的水听器具有较好的声压响应一致性,声压灵敏度约为-157.8 dB ref rad/uPa。湖上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采集系统的性能,可以清晰地采集到初至波以及由于多种界面连续反射产生的续至波。该光纤拖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为海上地震采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小道距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海底矿体成像分辨率,促进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上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设计的海上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包括震源、等浮电缆接收系统、记录系统及资料处理四个部分。电火花震源激发产生具有较宽频谱的子波,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高分辨率勘探震源。等浮电缆要设计成短排列、短道间距和较小偏移距形式。记录系统要保证较高的采样率。在资料处理中首先要将电火花震源激发的子波进行最小相位化,然后正确地运用反褶积技术。我们利用这种系统,可以获得大于1.2秒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砂泥碉薄互层的地质特点,结合三维地震和分辨率地震的优势,开展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的研究工作。采集上在确保资料信噪比的前提下拓宽有效频带;处理上实现了在高信噪比基础上的高分辨率处理,使得地震资料在纵向和三度空间上能够更准确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地震解释采用先进的全三维 多信息多方面的综合地震岩性解释技术,提高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和储层预测的精度,经开发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  相似文献   

18.
全方位高密度单点接收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为满足小断距、低幅度构造和薄互储层勘探对地震成像精度及分辨率的要求,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得到持续的攻关。宽方位地震资料为不同角度的储层研究提供了可能,缩小面元尺寸、加密空间和时间域的数据采集密度,增加了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提高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在对信噪比、分辨率和空间采样等几个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全方位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对单点与组合检波器接收的优缺点、综合效果与效率进行了分析:长期以来,为抵抗噪音、提高地震能量和信噪比,地震采集接收技术研究侧重于组内距、组合基距、组合图形的比较。组合接收虽然提高了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但造成的地震波失真也较大。而单点接收的地震波动态范围更大、频带范围更宽、地震分辨率也较高,适合高密度、小面元目标勘探的精细成像,并且可以通过高覆盖次数提高信噪比。大港油田于2014-2015年部署了针对致密储层的全方位、高密度单点接收采集试验,观测系统采用了10 m×10 m的面元、横纵比为1.0、炮道密度达到361万道,获得了高密度地震资料满覆盖面积56 km2。通过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的对比,展示了全方位高密度单点采集地震资料在薄互储层研究、致密储层各向异性分析等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马朋善  王向阳  黄照文 《物探装备》2001,11(4):243-246,256
高分辨率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环节,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在高分辨率勘探中常用的野外采集仪器及其性能指标,预测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物探公司在冀中探区的蠡县斜坡、文安斜坡和二连探区洪浩尔舒特凹陷的东西洼槽进行了3个年度的高分辨率二维地震方法试验及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对10种类型检波器和2种激发震源进行了采集试验,随后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摸索出了针对冀中探区和二连探区地震地质条件下的高分辨率地震采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