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岩性横向变化快,沉积微相控藏明显的特点,基于油田上产急需精细沉积微相支持的现状,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岩石薄片等资料,对牛圈湖油田西山窑Ⅱ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认为:牛圈湖油田西山窑Ⅱ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次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研究区的南缘较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体系,在坡度较缓的北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直接入湖的沉积体系。通过地震资料、薄片鉴定及重矿物分析,认为储层砂体由南北物源控制,且东区具有以南部物源为主的特点,而并非前人认识的以北部物源为主。在东北、西北和南部划分出3个优势储层区,其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球物理》2013,(3):27-32
在详细观察描述岩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划分了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而开展了单井的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阿克库勒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相和多个微相。研究认为,阿1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沉积,阿3时期北部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部地区主要发育湖底扇内扇与浅湖沉积,南部地区主要发育湖底扇中扇沉积。提出了研究区发育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组合以及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组合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前人提出锦州25-1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为来自渤海辽东湾海域的辽西低凸起的扇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构造演化以及古地貌特征,充分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和重矿物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锦州25-1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属于双物源沉积,其北方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的古东沙河,西南方向的物源主要来自辽西低凸起的西南部。油田范围内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共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水下溢岸、远砂坝和席状砂共6种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微相的储集性能最好,是后期开发井井位部署的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4.
ZG 气田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盆地,断块复杂,发育多种沉积相体系类型。基于沉积背景和碎屑岩储层类型,利用测井沉积相研究方法,选取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电阻率、密度测井曲线作为研究区测井沉积相研究的测井系列,结合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建立取心井段测井相岩-电转换模版,识别出ZG 气田Lumut 段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 种沉积相类型,建立了各沉积相测井微相特征图版。研究认为,Lower Lumut 层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Middle Lumut 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Upper Lumut 层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5.
长岭断陷龙凤山西部构造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平原、前缘2种亚相6种微相,东南斜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4种微相。营城组沉积时期共存在三个方向物源供给,即西南部的变质岩物源区、南部的岩浆岩物源区和东南部的岩浆岩物源区,多物源导致岩矿组分区域分带性强,成分差异较大。来自不同物源的沉积砂体自南向北推进,从营Ⅶ砂组到营Ⅲ砂组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能力增强,沉积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岩心观察描述资料为基础,综合钻井、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在三工河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浅湖-前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个亚相及7个微相,浅湖沉积微相主要由浅湖泥构成。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是有利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是该区重要的油气产层,由于长期被视为烃源岩与盖层,对其沉积相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利用野外实测剖面、测录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须五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分布特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研究区须五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类沉积体系,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漫沼泽、河口砂坝、远砂坝及浅湖泥等微相。须五段沉积时期,研究区西北部主要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东南部多发育湖泊沉积体系。砂体厚度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薄,沉积相类型由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过渡到湖泊沉积,物源可能来自于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其中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通过对须家河组各主要沉积相发育特征的深入分析,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川西地区自龙门山前缘向东至盆地中心的沉积模式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纵向上须家河组经历了3次大的湖平面升降旋回,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三角洲相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川西须家河组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9.
在对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道、泛滥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5种亚相类型,以及水道、心滩、湿地、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滨浅湖泥9种微相类型.J1b1段沉积期,由北东方向的克拉美丽山提供物源,分别向南、向西发育大范围砾质辫状河沉积;J1b2段沉积期,湖进开始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上超,湖泊范围可达研究区内的古剥蚀区,分布了广阔的湖泊相沉积;J1b3段沉积期,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供给充沛,大量碎屑物从克拉美丽山进入滴水泉地区,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及背景条件具有“沟梁相间、盆大水浅、河长扇短、源多坡缓”的特点,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展布特征,提出研究区为辫状河—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序拉平法和合成记录标定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再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以及钻井资料识别沉积相,显示该区域内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在研究区域内S1-2划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滨湖及浅湖亚相;并通过砂体扫描解释得到沉积相平面图,指出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昆北断阶带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了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重要的油气储集意义。利用录井、钻井岩心、地震、测井以及粒度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了辫状三角洲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昆北断阶带辫状河三角洲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为辫状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五个微相。纵向上,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演化过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道多期次叠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化作用较弱。平面上,受两大物源体系影响,发育两个主河道,河道化程度横向差异较大。同生期断层是制约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首要因素,物源供给制约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分布和物质构成,古地貌制约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态分布。综合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柴西南昆北断阶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对川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岩心、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发育海湾、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这4种沉积相类型及20余种沉积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沉积砂体分布既有继承性,又有分异性,并随不同时期主物源的变化而发生迁移,砂体发育情况主要受构造、物源供给、古地貌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新疆百口泉油田百碱滩组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研究岩性、古生物和测井相等相标志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白碱滩组属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分布于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3b1砂层组,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组成;湖泊沉积发育于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3b1砂层组,由浅湖亚相、半深湖深湖亚相组成。最后阐述了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并提出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渤中凹陷石臼坨凸起东部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沉积控制因素.占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湖泊水体深度较浅,范围小;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水体深度增至最大,范围增加;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水体深度再次变浅,范围最广.在渤中坳陷特定的古构造格局下,冲积扇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古地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古水系—古地形—湖平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滩坝沉积主要受古气候—物源—水下低隆起—湖平面变化组合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露头及岩心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发育的沉积相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砂体成因类型多样,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砂体。有东\,南\,西\,北4大沉积体系,其中北部和南部沉积体系较为发育。纵向上紫一段砂体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16.
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芯等综合方法,对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其内沉积构造丰富,侧积交错层理发育。湖泊相沉积体系也可划分为4个亚相,即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及湖底扇亚相。其中湖底扇亚相比较发育,特点是扇相砂体、砂砾岩体与深水泥岩页岩间互出现,垂向上表现为推进式复合叠置、向上变厚变粗的层序。流沙港组自盆地中心至盆地边缘的沉积模式为湖底扇-深湖-半深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福山凹陷的南部。流沙港组二段发育一大套黑色泥岩,为主要生油岩层和盖层,流沙港组三段和一段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为储集性能较好的厚层砂体,从而使该组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因此流沙港组是福山凹陷值得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7.
东营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在该地区首次被识别出来,其前缘砂体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储集体类型.东营组沉积相的展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且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南部,西北部有小规模分布.沉积相分布规律清楚地显示物源来自东南的垦东凸起和西北部的孤岛凸起;湖泊相主要发育于该区北部和东南部,仅发育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18.
宋玲 《断块油气田》2014,21(5):597-600
对于多物源、多沉积相类型、古地貌复杂的地区,常规地震属性储集层预测技术的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不同物源体系及沉积相类型分区域精确描述的储集层的预测方法,并在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进行了有效验证。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1砂组具有西北和西南2个物源区,主要对应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针对西南物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地震强反射砂体,主要采用了振幅类地震属性特征进行储集层的识别和描述;针对西北物源近源扇三角洲地震空白反射砂体,在"坡折控砂"理论约束下利用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技术,实现地震资料有效高频成分的增强,提高地震分辨率,达到追踪描述超覆带砂体边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依据地震波波形理论,进行地震相自动识别、划分,可确定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更省时、更客观、更准确的优势。利用此方法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中部地层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相模型道与沉积相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其对沉积相变化较敏感,可用于微相划分。研究表明,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中部地层沉积时期,存在辫状河三角洲、盆底扇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在该区发育前缘亚相,分布于孤南洼陷南部斜坡区域;盆底扇主要分布于洼陷北部,位于孤南断裂坡脚部位,浅湖近岸滩坝滑塌也可形成盆底扇复合体。该时期的湖泊较浅,主要发育浅湖亚相,近岸滩坝及席状砂也较丰富。   相似文献   

20.
根据露头与钻、测井资料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4 种沉积相类型,并详细探讨了各亚相、微相的沉积特征。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等,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紫泥泉子组划分为上、下两段。探讨了紫泥泉子组沉积体系展布及沉积演化。紫泥泉子组沉积早期沉积格局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共存;晚期为以湖泊沉积为主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