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热电三联供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高效能源利用形式,也是提高能源综合效率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小型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设备组成的系统为例,通过计算比较吸收式制冷和电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一次能耗,对不同情况下制冷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发电效率为40%时,节能效果有所降低,最小只有0.6%;当发电效率为55%,多数机组已不能满足节能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5)
热力学性能是评价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性能的核心和基础,同时对其他的技术性能指标也会产生影响。文章引进一种新的思路重新定义折合发电效率,结合相对节能率和节能系数组成评价模式从能量质和量的角度共同评价联供系统的热力学性能,阐明了机体散热和烟气逸漏、过剩空气系数、燃气不完全燃烧等因素对联供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重新定义的折合发电效率与相对节能率和节能系数的组合评价模式用来评价联供系统的节能性和热力学性能更加准确;通过改善机体材料和密封泄漏处来降低机体导热系数和系统逸漏系数,维持机体燃气燃烧过剩空气系数为1.08~1.12,控制燃气燃烧炉膛温度在1800℃左右和分解物质的分压力在0.3 MPa以上,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冷热电多联供系统中冷、热、电负荷的变化和平衡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规律.基于冷、热、电负荷不同平衡要求,在总供能周期内,满足机组运行约束下,以系统各供能单元的联合供能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最优供能方案;将分布式供能系统分为联合供能系统、区域供能系统和“配网供电,空调供热”的传统分供系统三类,以南方某大型居民区为应用实例,对比标准煤耗量和供能企业经济性2个指标,比较分析3种供能系统的调度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联合供能方式能显著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应用、发展现状;对微型燃气轮机、内燃机、燃料电池和小型燃气轮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从初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系统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对上述4种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能源价格、机组年运行时间对热电联供系统投资回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冷热电三联供燃气气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的燃气气源多种多样,不同气源配置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适用性也不尽相同,根据北京市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特点以及北京市规划气源的情况,通过分析各种燃气气源的运输可靠性,供应稳定性,经济性、技术性,对配置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气源方案进行综合比较,选出最优的配置方案,最后得出管道天然气是配置三联供系统的最优气源方案. 相似文献
6.
由于分布式供能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供能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了本身的高效率优势无法发挥,合适的负荷适应调节方法能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负荷适应调节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情况,指出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用户负荷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多种负荷适应调节方法综合应用将是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区域供冷对电网的调峰功能,阐述了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相结合的优越性.指出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天然气大规模高效利用以及适应城市化高潮的要求,在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相似文献
8.
肖健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2)
主要讨论了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经济性的相关问题.先简单介绍了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供能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系统配置、设备投资等;再从节能性分析、经济性分析入手,讨论燃气内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经济性.为正确认识到燃气内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经济性,需要对其系统结构、节能特性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保证工作方向不偏失.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集中供能方式相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结构,具有节约能源、环保性好、启停灵活等优点.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的基本含义、系统特点、集成方案、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关键性问题等方面展开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借助于压缩式热泵对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技术,进一步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为我国发展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针对某工业园区电力及空调负荷的实际需求,分析研究了其采用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运行工艺与系统设备配置的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经济调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小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调度策略和经济调度模型,通过考虑各种电源的约束条件,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使得分布式微网系统能够实现热电联供,满足用户的需求.算例系统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康慧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3):199-204
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而言,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即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根据即将于2009年6月出版发行的<热电联产规划设计手册>一书第13章,改写并重点介绍了以燃气作为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原理、运行模式、国内外发展现状、三项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以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康慧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2)
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而言,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即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根据即将于2009年6月出版发行的<热电联产规划设计手册>一书第13章,改写并重点介绍了以燃气作为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原理、运行模式、国内外发展现状、三项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以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特性和负荷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的能量数学模型并针对一公共建筑群的分时供热运行策略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的动态能量特性与系统的规模密切相关,在不同的阶跃性负荷变动条件下,存在一个不同的时间常数,经过此时间常数的非稳态变化过程,系统从初稳态过渡到终稳态。根据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在动态负荷下的响应特性与负荷需求特性,设定正确的运行调节方法和时间点可以在充分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按需供热,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目前供暖系统设计中热负荷偏大而有些用户温度偏低,甚至不热的粗浅看法及应采取的简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华贲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4):289-293,297
从世界能源转型的历史进程和视野论述了燃煤热电联产发展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必然性;剖析了能源生产和供应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论述了相对于集中的千MW级煤、水、核电主力基荷机组,百MW级天然气发电属于分布式能源.中国"十二五"将建设的一大批支撑地方新区域经济发展的百MW级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项目(DES/CCHP),绝大多数能够以16 h/d模式运行,肩负起提高能效、保障新区能源、开拓天然气下游市场、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和调峰的四重使命;均可按"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调峰电站"审批,门槛是能效高于70%.10 MW及以下的小型DES/CCHP按自备电站审批. 相似文献
17.
毛鸿禧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93-197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一次能源和终端用能的多元性及其特点,处理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一元与多元、分产与联产、集中与分散等关系,目前,国际、国内正在经历着以“电力为中心”向以“热力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战略的转移,发展分布式多元结构全能量联产联供系统,是这场战略转移的必然结果,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新飞跃,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晶,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需要。只有进行体制改革,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调动全民的积极性,才能使分布式多元结构全能量联产联供系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比例的提高,其对节点负荷预测的影响变大,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已难以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因此,针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负荷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避免了结构设计上的盲目性,具有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建立考虑天气类型指数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并应用小波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结果与实际发电负荷进行对比可知,该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预测光伏实际出力情况。根据各节点的实际用电负荷及由接入的分布式光伏所提供的用电负荷,可得出具有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节点预测负荷。最后,以实际地区的光伏发电数据和负荷数据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引进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高效、经济地利用天然气已经成为天然气下游市场开拓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世界和中国天然气下游市场的消费需求、价格承受能力和由此所决定的天然气下游消费结构走势,指出了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供系统应该是我国天然气消费的重要用户和市场开拓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外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大中小”并举和冷热电联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