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荥巩煤田位于郑州市所辖的荥阳市、巩义市境内。由于该区二1煤层瓦斯含量高,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收集、整理该区大量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区煤层瓦斯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阐述了影响煤层瓦斯形成、赋存和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荥巩煤田主要生产矿井煤吸附瓦斯Langmuir参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分析了煤层瓦斯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区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荥巩煤田煤层具有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瓦斯解吸速度,这些特征使得荥巩煤田瓦斯突出区域具有低瓦斯压力、高瓦斯含量的特点。经过与焦作矿区的参数对比,初步确定了荥巩煤田非突出危险区域评价参数为瓦斯压力<0.6 MPa,瓦斯含量<10.0 m3/t。  相似文献   

3.
荥巩煤田开采煤层为高变质二1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消突临界值8 m3/t是针对中等变质煤种而定,不适合荥巩煤田所采二1煤层。为此,对崔庙煤矿已采二1煤层工作面煤巷掘进和回采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技术研究,确定了荥巩煤田所采二1煤层区域消突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郭林强  张松峰 《中州煤炭》2010,(8):24-25,62
对荥巩煤田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徐庄滑动构造的形成机理,并根据建井初期所掌握的煤层瓦斯相关数据,就徐庄滑动构造对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特征进行了探讨,对该矿今后采掘过程中提高地质和瓦斯预测预报准确度提供了依据,对制订消突方案、保障井下安全生产、杜绝瓦斯灾害事故发生等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谷山井突出煤层井筒揭煤防突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荥巩煤田生产矿井积累资料表明:该地区二1煤是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的地区。谷山井主井及风井井筒揭煤前所作的瓦斯压力测定结果以及其结果与以前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谷山井二1煤层瓦斯含量高,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今后安全施工及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和突出区域预测指标的准确选取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通过分析新安煤田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该煤田煤与瓦斯突出规律及控制因素,查明该煤田的瓦斯赋存规律,把指标预测法和瓦斯地质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以瓦斯含量作为突出区域预测指标并确定其临界值,为新安煤田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荥巩煤田地质概况 荥巩煤田位于荥密复式背斜的北翼,为单斜构造。其构造形态: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5~20°。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且为高角度正断层,次级褶曲不发育,构造线的展布方向,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最为发育,构成本区构造骨架。其余两组断裂亦较发育,并切割了东西向构造。该煤田可采煤层有二-1煤和一-1煤层。二-1煤厚0.15~12米,平均4米左右,为不稳定煤层,煤田西部和煤层上部有薄煤层及无煤带,煤田中部和煤层深部发育有厚煤层。煤层顶板以灰黑色砂页泥岩、泥岩为主,局部为灰白色细砂岩。煤层底板  相似文献   

8.
张雪艳 《中州煤炭》2018,(8):100-103,107
告成井田与谷山井田同属于华北板内嵩箕构造小区,分属荥巩背斜的南北两翼,不同的构造背景造成二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的差异。针对告成井田与谷山井田煤体结构变化成因因子,采用多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瓦斯赋存地质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从煤变质程度、煤体结构、围岩性质以及地质构造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了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析煤层瓦斯的物理特性、煤与瓦斯突出的物质基础、瓦斯压力梯度变化、瓦斯积聚与逸散变化机理,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与合理性预测,以消除煤矿生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王行庄井田的瓦斯赋存特征,初步总结了王行庄井田的瓦斯地质规律.针对二1煤瓦斯赋存特征,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指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变化大,围岩条件变化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王行庄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明举  崔凯 《煤矿安全》2012,43(4):112-115
通过对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揭煤资料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车集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讨了煤层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岩浆岩侵入、顶底板岩性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断层、岩浆岩侵入及分布是影响车集煤矿二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2015,(11):156-159
为了揭示淮南煤田丁集矿11-2煤层瓦斯(煤层气)赋存分布规律,根据矿井地质构造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6个瓦斯地质单元,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各单元的瓦斯赋存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地质构造和煤层埋深是影响各单元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淮南煤田在早白垩纪中期至中新世早期遭受剥蚀,瓦斯大量解吸逸散,造成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总体较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认为丁集矿11-2煤层Ⅱ单元和Ⅴ单元是瓦斯抽采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2.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从地质角度研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是矿井瓦斯防治最为基础的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地质及相关瓦斯测试参数等资料,采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对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煤层埋深、煤层围岩特征、煤变质作用等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多具有封闭保存瓦斯性能,是控制煤层瓦斯赋存局部不均衡性的关键地质因素;地下水动力弱且具有承压性,对瓦斯保存起到良好的封堵效应;一定厚度的泥质岩是瓦斯保存的良好盖层,埋深与瓦斯含量关系显著,埋深越大,瓦斯含量越高,反之亦然;煤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层生烃动力强,有利于煤层生烃和提高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13.
煤层瓦斯含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瓦斯含量是进行矿井瓦斯防治和瓦斯资源评估等工作的主要依据,而准确确定煤层瓦斯含量则必须弄清其控制因素。文章旨在通过系统分析煤田地质史、煤的变质程度、煤岩结构、埋藏深度、围岩性质、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控制作用,来进一步研究深部煤层瓦斯赋存及含量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煤矿安全》2013,(11):144-147
通过对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揭煤资料的分析,应用煤层瓦斯赋存理论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平煤六矿戊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讨了煤层赋存及瓦斯含量与煤层埋藏深度、底板标高、煤层厚度、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煤层埋深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断层及煤层顶底板岩性对戊8煤层瓦斯赋存起主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军 《煤炭科技》2012,(3):112-114
地质构造很大程度上控制并影响着煤层瓦斯赋存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杨庄煤矿6煤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通过分析研究该矿地质构造及历年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确定了诸多控制影响6煤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该煤层的瓦斯风化带下限范围,为今后矿井深部开采的瓦斯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阿刀亥煤矿的瓦斯赋存特征,初步总结了CU2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指出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围岩条件和煤层倾角是影响该矿CU2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刁良勋 《中州煤炭》2007,(5):28-29,31
通过收集荥巩煤田计河井田地质资料,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及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前提下,对煤层含气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要地质因素,为煤层气开发和瓦斯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矿井地质勘探期间和实际开采中的瓦斯资料为基础,从煤体性质出发,通过吸附常数测定、工业参数及孔隙测定等实验结果,运用瓦斯地质学相关理论,全面系统的研究前期成煤环境、后期地质构造等因素对赵楼煤矿3#煤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并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瓦斯赋存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3#煤煤层生成瓦斯和吸附瓦斯能力较差,虽然煤田的沉积环境及围岩条件利于瓦斯的赋存,但后期对瓦斯的赋存及分布起着区域性控制作用的地质构造运动利于瓦斯的逸散,造成赵楼煤田整体上瓦斯含量较低,局部特殊条件下瓦斯赋存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地质背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煤层瓦斯含量是决定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岩体结构分析的方法可以分析预测围岩岩体结构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煤层围岩岩体结构控制了煤层瓦斯的赋存,岩体结构可用岩层效应厚度影响系数来表示,应用这一参数研究煤层瓦斯赋存比用煤层顶板岩性及含砂率更科学。计算了煤层顶板围岩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最佳有效影响厚度为20m。预测了新安煤田煤层瓦斯含量,预测值比较符合生产实际,可以作为生产中瓦斯涌出量预测及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煤》2017,(11)
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对于煤田、矿区的煤层瓦斯赋存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而小型地质构造对于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及突出具有一定的影响。地质构造造成的煤体形变会改变煤对瓦斯吸附与解吸的状态,直接影响瓦斯的赋存与运移,造成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的不均衡。微小地质构造分布具有广泛性和潜隐性,地质勘查常常难以精确预测控制,文章主要对其造成的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