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施电子报税与电子政务是税务系统方便纳税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电子报税与电子政务的特点,结合目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施电子报税与电子政务是税务系统方便纳税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电子报税与电子政务的特点,结合目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文惠  郭秀峰 《福建电脑》2008,24(11):48-48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子政务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多层次的,而PKI是网络安全保障的最佳体系结构。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及威胁电子政务安全的因素。探讨电子政务安全的特性。为电子政务搭建更合理、更方便、更完善的安全平台。  相似文献   

4.
税务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玉  马志勇 《福建电脑》2006,(7):43-43,45
“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加快和规范税务系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作者简单剖析了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今后的建设中减少和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促进税务电子政务系统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锋 《计算机工程》2007,33(14):249-250
从构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给出以基本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和政务共享平台为支撑,以工作流引擎、通用电子政务构件、服务集成模块为内容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的服务架构。对该架构下的电子政务服务过程,包括身份认证流程、应用授权流程、服务调度及处理流程进行抽象描述。以网上税务系统为例,分析了一站式电子政务构架下具体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6.
冯新秀 《数码世界》2003,2(1):24-25
联想集团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政务信息化及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解,联合多家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提供商,搭建全方位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为各级党政部门和业务系统提供快捷、共享、经济的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本文是联想集团针对省级税务系统提供的电子税务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数码世界》2004,3(3):32-33
联想集团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政务信息化及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解,联合多家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提供商,搭建全方位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为各级党政部门和业务系统提供快捷、共享、经济的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本文是联想集团针对省级税务系统提供的电子税务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网站是政府工作面向社会公开的主要平台之一,同时也是各部门、各层级政府网站相互沟通与联系的平台,所设计的电子政务网站不仅要实现政府政策与公文信息的发布、登记、归档与信息检索功能,还要实现不同部门与不同层级网站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实现网络化办公,为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性,还主要针对电子政务网站的安全进行设计,确保政府网站的信息安全性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金税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个系统中重点建设的一个系统,它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强化我国税收管理,促进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而且为国家其他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数据源,有利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关系, 有利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推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安全技术的应用,税务系统面向个人的业务逐步在互联网上开展,目前网上报税包括车船税、代扣税、一般印花税等,而一系列的安全威胁成为税务网络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邮件病毒、蠕虫、间谍软件欺骗等,这些都是税务系统开放面向互联网业务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面对种种的安全威胁,华为3Com 提出了深度安全解决方案、推出面对应用层威胁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如已有系统的整合;新系统的快速开发;与工商、银行、国库等部门的联网等,都需要一个统一的业务平台.采用中间件技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方案.本文基于中间件技术构建了税务系统的多层结构框架,采用消息队列、身份论证,数字签名及加密等技术,研究实现了一种适合于税务系统的中间件,满足税务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性能要求.本文还讨论了该中间件的结构模型、工作机制及应用层协议.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框架性解决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电子政务系统由于其良好的特点,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分析中国的电子政务现状入手,介绍了"三网一库"的建设模式,并在该模式下,从电子政务系统的保证基础、组建模式和提供服务3个方面来构建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框架模型,介绍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定义,剖析了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问题.最后,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角度来框架性地给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物理隔离系统的安全文件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建设,其中的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件传输作为网络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它的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理隔离的网络安全信息交换技术,在采用该技术的安全隔离交换系统SGAP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安全的文件传输系统。该系统基于先进的物理隔离技术,大大提高了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基于SGAP系统的文件传输系统将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是未来政府办公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实施电子政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电子政务建设。其中,保证政务系统的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运行是重要内容。通过访问控制技术DAC,MAC、RBAC,可以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保护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从而确保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务信息的保密性、政务流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电子政务安全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子政务安全应该从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上总体考虑。文中从应用系统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资源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分析、研究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这两层安全服务,并给出了相应的基于J2EE的系统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应用到了某工业局电子政务系统当中,达到了用户的安全需求,整个系统实现了较为灵活的安全配置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仇平  周利华王琨 《微机发展》2005,15(7):155-157,160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安全支撑平台的理念及技术日臻成熟。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是新一代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势所趋。如何在新一代电子政务中建设安全支撑平台即成为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在分别对软交换和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交换与电子政务相融合的设想,给出了融合后的体系结构框架,从而设计了新一代网络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系统承担了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软件应用安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信息安全。介绍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安全风险和防护需求,着重分析了与认证、通信、审计、资源控制、应用软件代码及容错等需求相对应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锋 《计算机工程》2007,33(12):264-266
针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面临的难点,提出了以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纽带,将各政府部门的政务系统连结在一起的新方案。各个部门须共享的数据和服务被转换成标准的格式,并以Web Service接口的形式对外发布,从而实现了异构平台下的数据共享与服务。详细介绍了省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模型、信息共享与交换解决方案、共享数据库发布过程和共享数据库服务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唐旺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8):106-107,111
当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基层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具有建设资金有限、用户数量少且分散的特点,常依托互联网运行,重要和敏感信息面临巨大安全风险。本文针对该安全需求,提出研制与VPN系统集成的加密设备,实现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高速加密传输和用户身份鉴别,解决该类系统面临的主要信息安全问题,并最大程度降低传输专线、电子CA认证等系统建设的高昂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B/S/S模式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志东  殷宏  郝文宁 《计算机工程》2005,31(18):231-232,F0003
给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与特点,设计了基于B/S/S模式的江苏省某厅的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对其中的各主要模块作了说明.介绍了系统的实现,包括实现系统开发的平台与工具、软件架构、流程以及系统的权限管理模块与平台部署模块.应用提出的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开发的江苏省某厅的电子政务系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