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频发,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核能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核电站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采用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评判工控系统的安全程度,有助于发现工控系统的薄弱环节,从而对其进行改造提升。本文从典型的工控系统出发,基于其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的安全目标,在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根据模糊数学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通过仿真案例说明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并针对实例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核电厂的广泛应用,给核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与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核电厂的信息安全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威胁,总结归纳了IAEA和美国NRC针对核电系统信息安全的研究成果、具体措施以及法规标准,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了关于保障我国核电厂信息安全的若干建议,为我国进行核电厂信息安全相关的决策及政策法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核电厂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网关应用工业控制协议Modbus/TCP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协议所缺失的5大信息安全服务,阐述缺失项目所带来的信息安全威胁。最后针对先进核电厂安全级仪控平台NASPIC网关网络信息安全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集访问控制、完整性校验、加密认证、安全报警为一体的Modbus/TCP信息安全防御措施,该设计措施解决了核电厂安全级DCS网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核电站的控制区出入控制系统承担着人员进出控制、物件进出控制 ,防止污染扩散等重要功能。在 IRPA-1 0会议期间了解了国外核电站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发展。通过介绍日本福岛 ( Fukushima)核电站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 ,并结合秦山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和优化进行比较 ,谈一些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刊2012年9月综合报道】欧盟核安保特别工作组(AHGNS)于2012年6月公布了一份题为"核安保特别工作组报告"的最终报告,其中介绍了该工作组对欧盟核电站安保工作的调查结果,列出了在国家法律与监管框架、国家安保框架、设计基准威胁、核安保文化与应急预案等领域的共计32项良好实践,并为加强核电站的安保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核电站的控制区出入控制系统承担着人员进出控制、物件进出控制,防止污染扩散等重要功能。在IRPA-10会议期间了解了国外核电站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发展。通过介绍日本福岛(Fukushima)核电站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并结合秦山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和优化进行比较,谈一些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7.
核电站控制系统可视化模化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面向控制系统结构图的可视化模化平台 ,并采用离散相似法对所建立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从而方便、快速、准确地模化和仿真核电站控制系统 ,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此项工作对核电站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核电站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验证与应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核电行业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核电站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电磁兼容性指标、验证方法与应用设计。分析了核电环境下仪表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结构,并根据工业应用要求提出了电磁兼容性试验所依据的标准、实施方法和结果判据,再结合应用项目的实例,提出了电磁防护、干扰抑制、电磁屏蔽、故障隔离、容错设计、环境EMC特性改进等综合性措施。从产品设计和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提高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核电站的控制区出入控制系统承担着人员进出控制、物件进出控制、防止污染扩散等重要功能。在IRPA-10会议期间了解了国外核电站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发展。通过介绍日本福岛(Fudushima)核电站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并结合秦山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控制系统的改进和优化进行比较,谈一些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10.
栗岭茂 《核动力工程》2004,25(6):525-528
介绍了秦山三期核电站辅助锅炉汽包给水控制系统,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优化方案。优化后的控制系统确保了辅助锅炉的平稳安全运行,同时也为其用户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世界上一些核能发达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的组织框架、核安全法规体系、经费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核安全监管中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评述了质谱学在核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概况。重点阐述了在核燃料工业、核反应堆工业和核数据测量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核安全文化的发展进程及其阶段特征,分析了核安全文化的内涵特性。总结了我国核安全监管取得的成就,剖析了核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的关系,两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核安全监管要引入核安全文化理念,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文化含量,提升核安全监管的层次和效率。核安全监管当局必须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培育,指导核安全文化的发展。发挥核安全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及演化,提出从核设备设计方面加强核电设计安全性的思考,重点阐述了从建立先进核电标准体系、采用先进设计分析方法、形成完整试验验证体系及合理考虑"超设计基准事件"和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升核安全的重要性,对从事核电设计人员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先进核燃料循环计划概述及对我国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成辉 《核安全》2008,(1):45-55
美国已重启核能计划,其中先进的核燃料循环计划是核能计划的核心。若这一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将可以消除人们曾担忧的核能开发中的三大问题,核扩散、高放废物的处置和铀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美国这一计划对我国的核能发展应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初探中国核电保险模式发展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艳 《中国核电》2009,(3):272-275
未来高速发展的核电市场将孕育出巨大的核电保险商机,本文仅从当前核电保险现状及发展新趋势出发,探讨新的核电保险模式发展途径,将风险管理创新取得的最大利益留在核电站,满足核电高速发展提出的保险需要,同时促进中国核电保险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康慧 《中国核电》2011,(1):76-81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目前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使用,为了使我国的核事件定级工作与国际接轨,我国也正式采用了国际核事件分级表。文章介绍了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主要内容和8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一次严重事故发生后总引发业内人士颇有兴趣的讨论并相应地对核安全框架做出修改,但每次重大事故的起因并非相同,触及到的问题也不一样。25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让世界震惊;25年中5个堆发生堆熔远远超出了国际上对严重事故发生概率的规定;25年中因堆熔事故11个机组报废、两个厂址变成了人们不敢前往的地方。面对这一切,我们需要有全新的核安全思维。  相似文献   

19.
根据核电厂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设计防御准则,对核电史上三次重大事件进行分析,挖掘出核电事故主要因素:人因因素和超过设计值的自然灾害。同时结合国内核电厂的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发生类似事故进行研究比较,提出必要的预防方案。国内现役核电厂在运行安全技术上,已经可以充分预防人因事故的发生,对于超过设计值的自然灾害及外在因素引起的事故,还应重新考虑安全标准。核电厂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将核辐射和泄漏的危害程度降低至政府以及公众能够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A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digital acquisi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study on the theories and algorithms of digital nuclear signal processing. The hardware system of the digital acquisition system consists of front-end controller, waveform digitizer and PC workstation, on which the software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Visual C++ under Windows environment. The alterable-frequency sampling (AFS) algorithm and the alterable-frequency trapezoidal filter (AFTF) algorithm have also been studied in the real-time environment, along with a digital nuclear spectrum acquisition system being set up based on the new algorithms and the γ-ray spectra of 241Am being shown. A useful experimental platform could be provided by this work for the successive work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digitized nuclear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 study of digital nuclear signal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