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6日是国内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满一周年的重要节点.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企业》2013,(12):55-55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新机制将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原来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业界认为,新机制更灵敏地反映了国际油价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价改来了     
<正>价格改革来了,并且还在。过去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在缓慢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直实行能源资源的低价政策。2013年,成品油价改首先破冰,天然气价改紧随其后。2013年3月26日,我国公布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完善后的周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新定价机制实施后,油价调整频率加快,给油品销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才能在激烈变化的市场中不断进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呢?  相似文献   

5.
正辨风看向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截至4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本次汽、柴油价格暂不作调整。这也意味着,成品油价格调整再度搁浅,已实现"六连停"。风向解析自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设立"地板价"以来,虽然国际油价屡有波动,但10个工作日内的均价始终未能突破每桶40美元大关,成品油调价出现"连停"现象。  相似文献   

6.
媒体之声     
<正>国内油价离市场化还有多远2010年12月8日日前,有报道称,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方案已经定稿,其中调价周期可能从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调价方法也有望从层层报批变为自动调整。这一消息未获国家发改委确认。  相似文献   

7.
3月27日成品油价格调整后,4月10日迎来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执行后的首次调价窗口。但是4月10日成品油价格并没做调整。《东方早报》载文分析,就此而言,即便国际市场油价有升有降,从而带动国内油价相应波动,但内外联动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长期走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改委10月8日宣布.10月9日零时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以北京市为例,汽油下调约0.24元/升,柴油下调约0.26元/升)。这是发改委16个月以来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国家发改委表示.只有当国际市场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会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发改委指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企业》2009,(8):120-120
按照发改委公布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达到4%,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可以调整。也就是说,自6月30日调整后,经过22个工作日,7月30日应当是国内成品油价调整的一个时间节点。市场开始推测,国内成品油价有望迎来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价格下调。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10日10月9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均下调300元/吨。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前,人们有过无数的猜想和疑问。历次油价调整表现出的惯性以及给人们造成的"误解",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操作繁琐反应迟缓的必然结果。按照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有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才能调整油价。而国际  相似文献   

11.
动态     
《中国石油石化》2005,(7):72-72
成品油价格再次上涨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涨,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3月23日起汽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30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提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出现倒挂,价格水平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油价,炼油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增支压力,成品油进口也出现亏损。北京市发改委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的相关通知。23日零时开始,北京地区成品油价格除柴油和煤油价格保持不变之外,其他清洁汽油的价格平均上调0.2525元。这是继去年8月份调整油价以来的第二次调整,北京汽油票抢手。各地油商调价步调不一,直辖市中重庆市油价最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10日 10月9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均下调300元,吨。 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前,人们有过无数的猜想和疑问。历次油价调整表现出的惯性以及给人们造成的“误解”,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操作繁琐反应迟缓的必然结果。按照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有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才能调整油价。  相似文献   

13.
因为国际油价变化率的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2013年首次上调。此次调价后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下调成品油预期。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推动下,国家发改委最终于2013年2月25日零时起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折升价提高幅度为0.22元/升和0.25元/升。此次价格调整,为2013年国家发改委第一次调整。2012年底以来,国际油价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的特定含义,此次国际油价变化并未达到国家调价标准。此外,国际油价不等同于国外具体国家的价格,国内油价是否接轨国际市场,不能直接同外国市场油价相比。  相似文献   

15.
成品油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国际原油市场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显示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化方向是不断向着开放和竞争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靠拢。  相似文献   

16.
销售市场     
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窗口难开 受近期国际原油价格连日走高影响,我国成品油调价所参照的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可能难以迈过4%的调价门槛。分析人士表示,唯有目前国际油价大跌,油价才有望迈过降价的门槛。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于7月9日24时开启。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6月26日—7月9日),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再度回升至近三年半高位。平均来看,两市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上涨6.23%,受此影响,国内汽油、柴油的零售价格也随之上调。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设置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即成品油出售的"地板价":当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不再降低;反之,此机制也设定了成品油出售最高限价,即"天花板价",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不提或少提高售价。国家发改委颁布相关文件时,国际原油价格正持续动荡,每桶原油的价格已创  相似文献   

19.
辨风看向:4月10日,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的首个调价周期日。发改委称,由于本次国内油价调整金额低于50元整,按照新机制本次油价暂不做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这也是新机制后国内油价调整的首次落空。  相似文献   

20.
<正>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