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都是在地层水的环境里或是在地层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地层水运动是油气运移聚散的动力和载体,其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油气赋存的环境与条件。地层水与油气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因果关系。文中从水文地质观点和角度研究出发,利用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各种参数,如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氯镁系数等组合特征,分析油气的保存条件、地层的封闭程度及油气的运移条件,旨在通过水化学的变化特征来掌握地层水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作用,寻找有利的油气聚集带。研究表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地层水具有矿化度高和氯镁系数越大,变质系数、脱硫系数和碳酸盐平衡系数就越小的特点,矿化度、水性系数及水型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区存在有利于油气保存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斜坡区地层水地质环境稳定,封闭条件好,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地层水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中地区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及水化学指数分析认为,塔中地区封闭保存条件良好。除志留系外,石炭系和奥陶系高矿化度中心和正、负向地层水化学指数中心与油气分布匹配良好。石炭系,塔中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好;奥陶系,塔中北坡Ⅰ号断裂带保存条件较好。石炭系和奥陶系油气运移与水动力有关,分别受重力流和压实流影响。前者由北西向南东运移,后者由北东向南西运移。地层水总矿化度和水化学指数变化与含油气性关系密切,就塔中地区而言,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层水化学指标分别为:地层水矿化度大于35g/L,变质系数大于0,钙镁系数大于1,钠氯系数小于0.9,脱硫系数小于3,碳酸盐平衡系数小于0.2。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南缘水化学纵向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向水动力条件的变迁会对地层流体运移及聚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1]。水动力较弱、相对较滞流的环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反之,水动力较强、相对较开放的环境则不利于油气的保存。文中利用地层水之矿化度、水型、钠氯比值及脱硫系数分别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及南缘(全区)以及彩南地区和石西地区的水化学剖面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全区整体上表现了正向型水化学剖面特征,但个别地区存在反向型剖面及多向型剖面;②水动力相对较弱的深部地层也存在水动力相对较强的区域同时水动力相对较强的浅部地层也存在水动力相对较弱的地区,这有利于油气的保存;③无论是正向型水化学剖面还是反向型及多向型水化学剖面,只要地层水矿化度高且剖面变化较缓,则油气保存较好,若剖面变化剧烈,则油气保存不好。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寨科地区长2油层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基于此,对寨科地区长2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离子特征参数分布及其与致密油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的水型为CaCl2型,地层水的矿化度、钠氯系数、脱硫系数、变质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9 805 mg/L、0.32、2.68、58.80,表明目的层整体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藏的保存。地层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相及砂地比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流河道地层水矿化度、变质系数值大于分流间湾,脱硫系数和钠氯系数值小于分流间湾,表明研究区长2油层组分流河道封闭性好于分流间湾,更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地层水矿化度值随砂地比的增加具有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变质系数随砂地比的增加具有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脱硫系数和钠氯系数随砂地比的增加整体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总体而言,砂地比值越大的区域,其地层封闭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综合研究认为,长2段低渗透致密油藏的聚集受多个地层水特征参数共同影响,地层水矿化度、变质系数、钠氯系数、脱硫系数可以作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油藏甜点评价指标。其中,地层水矿化度和钠氯系数对油气聚集的指示作用好于脱硫系数,而变质系数对油气聚集的指示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与油藏保存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水型构成,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核磁录井等油层评价手段对基于苏林成因分类方案确定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借鉴了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地层水型的控制因素及其与油藏保存条件的关系。研究认为:沉积水体化学组成和盐类溶解度共同控制了水型,而水型控制了矿化度;原生沉积水和后期局部可能存在的地表渗入水共同控制了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及水型分布;NaHCO3型地层水和Na2SO4型地层水一般代表油藏保存条件较差,而MgCl2型地层水和CaCl2型地层水一般代表保存条件较好,但并非绝对,苏林的地层水成因分类方案在确定油藏保存条件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和化学指数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该区地层水的成因及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为高矿化度CaCl2型水,总矿化度约为80~200g/L,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剖面上总矿化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小,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自塔中I号断裂向南增高。高矿化度、富K++Na+和Cl-离子的特征表明地层水的形成与浓缩变质作用或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有关。钠氯系数值和脱硫系数与矿化度均成负相关关系,高矿化度、低钠氯系数、低脱硫系数,说明该区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区域上,中古5井-中古7井区地层水封闭性优于其他井区,更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地层水与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地质流体分布的复杂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入手,剖析了地层水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关系。研究认为,处于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止带的二叠系、三叠系的大气水下渗阶段时间较短暂,而压榨水阶段时间较长,且受深部热液影响大,地层水以CaCl2和NaHCO3水型为主,矿化度高,钠氯系数和脱硫酸系数低,属于未破坏或微破坏型,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作为含油气盆地中与油气共存的重要流体,地层水化学特征对油气保存条件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湖凹陷中部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可靠的地层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古近系地层水具有矿化度较低,平均值为21 657.37mg/L,Na~++K~+、Cl~-、HCO_3~- 占优势,以NaHCO_3水型为主,钠氯系数、脱硫系数、镁钙系数较大,变质系数较小等特征,反映出古近系地层水浓缩变质程度较弱,处于半开启—半封闭的区域水动力缓慢交替区。地层水的来源除湖盆的淡水—微咸水蒸发浓缩作用外,还存在海水沿开放型构造向下伏地层渗入造成与同沉积水混合而咸化的作用。盐岩的溶解是Na~+、Cl~-的主要成因,钠长石的高岭石化对HCO_3~-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对地层水化学组成变化与天然气藏分布关系研究表明,地层水矿化度低值区(25 000mg/L)、NaHCO_3型水分布区,钠氯系数为1~1.6分布区、脱硫系数低值区(8)、变质系数为-80~-0.5分布区、镁钙系数低值区(1.5)等区域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以永安地区的地层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该地区地层水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对戴南组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和阴、阳离子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层水矿化度表现为反向剖面特征。结合电镜观察分别从该区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分析了地层水矿化度反向剖面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永安地区断裂的沟通作用、盆地离心流引起的蒸发作用和储层非均质性是导致地层水矿化度具有反向剖面特征的主要原昏,同时利用地层水的某些离子特征和特征系数来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分析表明永25断块具有最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凹陷的斜坡处为越流蒸发泄水区也属于油气保存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塔中地区主要含油层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矿化度很高,是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的氯化钙型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在0.73~0.87,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在1.54~9.29,变质系数平均值在5.54~12.80.剖面上,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成分和离子比值随深度表现为反向型、正向型和稳定型3种变化类型;平面上,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相对变化不大,而奥陶系地层水化学变化比较复杂.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现今地层水总体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但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C油组内部的流体动力环境相差较大,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也相差较大;而石炭系C和C油组内部的流体动力环境相差较小,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平面上,在古隆起和沟通浅部地层的断层附近,地层水的矿化度比较低,封闭性相对较差.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水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遭受过比较强烈的大气降水的入渗,为开放的流体动力环境.其中,志留系地层水曾经处于明显的开放流体动力环境,对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极为不利;而石炭系地层水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苏里格气田西区地层水化学组成与水型作了简要论述,重点以钠氯系数(Na+/Cl-)、脱硫系数(100×SO42-/Cl-)、氯镁系数(Cl-/Mg2+)和变质系数((Cl--Na+)/Mg2+)等主要地层水化学特征指标来研究分析该区块气藏的储存环境,该研究工作有助于宏观指导苏里格西区的勘探开发与地面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经历了近60年的勘探开发依然是松辽盆地南部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然而,扶新隆起带构造条件复杂,断层密集,油、气、水分布极其复杂,油气运聚过程及油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极大制约了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效果。在分析扶新隆起带北坡扶杨油层地层水来源以及纵向上和平面上分布规律基础上,解剖重点区典型的油藏剖面,结合地层压力及烃源岩条件,深入探讨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地层水特征,与油气运聚和富集的耦合关系。垂向上,扶新隆起带水化学可划分为大气水下渗淡化带、压实水淡化带、溶蚀浓缩带、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以及越流浓缩带5个区带;平面上,扶新隆起带新北鼻状构造带和新立鼻状构造带为是两大离心流发生集中越流泄水的区域,形成了高矿化度、高钠氯系数区域与油气富集区高度的一致性。源内成藏区、源边成藏区油源条件较好,地层受扰动深度较深,成藏条件良好。而在源外成藏区部烃源岩成熟度低,含油气流体影响深度较浅,油源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胜气田锦66井区盒2+3段地层水主要化学特征参数分析,揭示了锦66井区盒2+3段地层水的化学性质与气藏储层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东胜气田锦66井区盒2+3段正常地层水的判断标准为矿化度≥25000 mg/L、钠氯系数﹤0.4、钠钙系数﹤2.3、压裂液返排率≥55%;盒2+3段地层水为氯化钙水型,整体为高矿化度弱酸性盐水–卤水;储层封闭性良好,非常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保存;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物性差异较大、连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地层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离子以Cl-、(Na++K+)和Ca2+占绝对优势,水型主要为CaCl2型。总矿化度主要受Cl-和(Na++K+)控制,纵向上,其随深度的增加具有递增趋势,反映深部地层水逐渐浓缩,环境封闭性增强。平面上总矿化度与砂体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相控制了总矿化度的分布。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具有较小的钠氯系数、镁钙系数、脱硫系数和阳离子交换系数,较大的变质系数,表明长6段地层水整体位于交替停滞带,为封闭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分析表明,南部地区长6段地层水为与地表水隔绝的深层封闭水,总矿化度及Ca2+浓度均与孔隙度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合区域热演化史,综合表明长6段地层水成因与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的热演化等有密切联系,其是经过较强浓缩变质作用并受油气等有机流体影响的原始沉积成因水。综上所述,长6段油气伴生地层水反映的盆地南部油气藏处于稳定封闭的环境下,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中气态地层水的存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藏中广泛存在烃—水及其他气体和矿物盐类的混溶体系,其相变特征十分复杂,但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调研中外有关烃—水混溶体系的资料,着重分析了气态地层水的存在条件及含水烃类体系的相变特征,结果表明,局部突发性的温度上升、压力减小及混溶体系含烃量增加,均有利于烃—水混溶体系的气化。现今测得的束缚水膜厚度受控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为动态变化量,不适宜作为储层下限进行评估;真正稳定的束缚水膜厚度应约为1.6nm,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及溶解烃浓度下,现今测得的储层物性下限一定可以降低。地层水的气化引起的盐析作用会降低油气藏的渗透率,增大油水界面压力,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气态地层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工艺用水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原则工艺流程。分析了碱性物质在烃相特殊的存在形式,在水洗过程中与水交换的数量、特点以及混合过程的非理想性,结合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工艺控制指标和稀释原理,建立了工艺用水量和水耗计算方法,推导了分别基于液化石油气产品的钠离子控制指标和含碱废水pH值控制指标的工艺用水量和水耗计算公式及两个工艺控制参数之间的数学关联式。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讨论了液化石油气中碱液含量的确定方法;应用水在纯烃和混合烃中溶解度经验公式和推导的水耗公式计算了以丙烷和丁烷作为烃组分时,液化石油气在脱硫醇典型工艺控制和操作条件下的水耗值为0.046 0和0.040 6 kg/kg;工业运行值分别为0.006 3和0.046 6 kg/kg,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其中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见较多Na2SO4型地层水,结合地层水离子参数,总体上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和平面分区性。纵向上,侏罗系地层水总体表现出断层越流淡化地层水的特征;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受构造位置以及断裂系统控制。构造位置较高或邻近烃源断层的地区,侏罗系地层水受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和须家河组五段湖相泥岩黏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影响。与中国大部分油气田不同,川西坳陷侏罗系次生气藏主要分布在矿化度小于30 g/L,HCO-3浓度大于300 mg/L的区域。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黏土矿物转化析出的大量低矿化度层间水与有机质热演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的烃类和CO2气体,在断层沟通下上涌进入侏罗系储层,导致低矿化度、高HCO-3浓度地层水的分布范围与气藏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断层欠发育地区,地层垂向连通性差,侏罗系次生气藏难以形成,地层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和较低的HCO-3浓度。  相似文献   

18.
高纯和低可水解氯含量环氧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军营  李建华  李婧婧  萧华 《石油化工》2005,34(11):1091-1094
以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制备了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再与NaH反应进行后处理精制,除去环氧树脂的可水解氯,制得高纯、低可水解氯含量的环氧树脂;考察了溶剂种类及其用量、NaH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溶剂用量的情况下,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比以二氧六环和乙醚为溶剂的脱氯效果好;随THF用量的增加,可水解氯含量降低,环氧基团含量基本不变;在无水THF的用量为200mL、NaH用量为0.12g、反应时间为3.5h的条件下,所得环氧树脂中可水解氯的质量分数低于0.005%,达到微电子工业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