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薛飞飞  冯长胜  周鹏  黄绩  徐聪 《钢结构》2012,27(8):54-58
厦门海峡交流中心为国内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钢框架、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混合结构。针对其外筒钢柱截面大、分段数量多、现场焊接作业量大、测量精度要求高、安装场地狭小、施工难度大等施工难点,选用2台高性能大吨位塔吊做吊装设备,先进行核心筒施工,对施工平面进行分区,合理安排构件进场,科学配置资源。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控国际广场工程为带有伸臂桁架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梁-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其外框筒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柱截面大、钢板较厚,拼装精度和焊接质量控制难度大。介绍了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厂制作、现场吊装、安装、混凝土浇筑及检测等施工技术,并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有效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保证了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高320 m的办公楼核心筒结构施工,采用了最新研发的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板装备.该模板装备以工具式钢柱作为钢平台爬升时的支撑系统,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采用空中分体组合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核心筒伸臂桁架层的施工难题;采用外挂脚手架整体滑移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核心筒翼墙多次收分的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高层建造施工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南京金鹰广场T2塔楼核心筒内设置有1道伸臂桁架,而核心筒施工采用了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两者施工有交集。以此为例,介绍了模架体系过伸臂桁架层时的施工工艺方法。实践表明,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结构适应性强,通过针对性改造,即可在立面上与桁架吊装实现协同施工,能有效满足复杂核心筒结构建造需求,无需分体组合,从而顺利解决了桁架层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T2主楼54层、高250 m,核心筒结构施工采用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装备.该模架装备利用钢柱导轨和筒架交替支撑,以液压为动力逐层提升,满足超高层建筑及高耸构筑物的施工需求;其钢平台系统、爬升机械及支撑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均能够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架体组合方式灵活,能够简单有效解决核心筒伸臂桁架层的施工难题;采用外挂脚手架整体滑移的施工技术,解决了核心筒外墙多次收分的施工难题;此套模架装备提高施工效率,施工安全系数高,提高了我国超高层施工中施工装备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厦门国际中心主塔楼高度为339.88m,主体结构由外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避难层桁架及混凝土核心筒共同形成主要受力体系。针对厦门国际中心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采用柱脚支撑架支撑钢柱脚安装,其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均足设计要求。钢柱采用吊装和安装耳板辅助安装,通过螺栓将连接夹板与安装耳板进行临时连接。自行设计和使用了一种钢结构翻身支座,可辅助巨型钢柱进行90°翻身且受力均匀,避免了较大晃动冲击塔吊。钢板剪力墙通过钢扁担采用两吊点或多吊点进行吊装,纵横双向加劲板和竖直方向连接板的设置提高了安装精度。这些技术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厦门国际中心钢结构工程的安装精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结构体系采用不规则多支撑筒大跨悬挑组合空间结构组成整个近10万吨的结构重量由14个竖向支撑体系核心筒支撑。核心筒钢骨柱构件种类有箱型钢柱、H型钢柱及H型钢支撑本文阐述了核心筒钢骨柱的分段吊装、首节钢柱在临时支撑架上安装、履带吊进入基坑内施工、二节柱以上采用塔吊吊装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王青 《建筑施工》2012,34(4):329-331
结合太原市某超高层主楼核心筒结构施工实例,介绍了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克服工程面积大、高度高、工期紧及核心筒结构施工技术难度大的困难,成功地实现了核心筒筒体结构先行施工。经施工应用证明,该技术具有提高施工效率、节约资源、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今后类似工程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核心筒结构自身特点,针对采用整体顶升平台施工核心筒墙体时所面临的竖向筒体与筒内外水平结构错台流水施工、钢筋施工作业面位于平台中下部且平台桁架阻挡钢筋下运、钢筋遇墙内钢结构连接处理等问题,提出钢筋快速安全运输就位、不同部位钢筋预留连接、先套箍法安装等措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T1塔楼核心筒采用筒架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施工。主要介绍了塔楼核心筒伸臂桁架层的施工技术,通过整体钢平台系统设计调整、桁架层分段施工、施工流程的合理安排,保证伸臂桁架拼装及混凝土浇筑等精度要求,确保整体钢平台穿越桁架层的安全性,缩短桁架层施工工期,解决了钢桁架拼装施工与钢平台整体提升穿越桁架的矛盾,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基于合理的钢材和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采用纤维模型法和有限元法分析方法计算叠合柱轴压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叠合柱的破坏模态、轴向荷载分配以及组成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围钢筋混凝土、钢管和钢管内部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叠合柱的轴压承载力简化计算式,简化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保证外围钢筋混凝土和内部钢管混凝土较好地协同工作,建议外围钢筋混凝土中箍筋的约束指标与内部钢管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系数比值不应小于0.188。  相似文献   

12.
复式钢管混凝土偏压柱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9个不同尺寸和壁厚的内圆外方的复式钢管混凝土柱试件(其中内(圆)增强方钢管混凝土试件6个,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试件3个),进行偏压试验得到极限承载力和荷载-变形曲线。试验表明,对内(圆)增强方钢管混凝土,内置圆钢管的存在能够对偏压方钢管内核心混凝土起增强作用,且这种增强作用随着圆管管径的增大愈加明显;对于方中空夹层复式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随着圆钢管管径的增加,其承载力降低的程度愈大。  相似文献   

13.
广州塔由一座高达454m的主塔体和一个高146m的天线桅杆构成,总高度600m,为高耸结构。外筒由24根钢管混凝土斜柱、环杆、斜撑组成,内筒为椭圆型钢混凝土结构。介绍了该塔形体特点,技术难题,超出规范的设计依据,外筒、内筒、天线桅杆、楼面、钢结构防腐等主要设计内容及研究、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核心柱轴压组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于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核心钢管混凝土和外围普通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分析了外围混凝土体积配箍率等因素对柱协同工作的影响,推导出了临界状态时外围混凝土柱的配箍率,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谢力  陈梦成  黄宏 《工业建筑》2013,43(5):128-131
对6根矩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和1根矩形实心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研究了内外钢管的长宽比对短柱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比较内管相同的试件,外管截面尺寸较大者其轴压承载力略高;比较外管相同的试件,由于混凝土的减少和内管的局部屈曲,轴压承载力随内管的增大略有下降,本次试验中的实心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略高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同时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轴压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统一强度理论和基本假定的基础上,考虑CFRP-钢复合管对核心区混凝土的侧向约束和外围钢筋混凝土套筒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推导CFRP-钢管混凝土核心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公式。通过与文献中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分析总套箍指标、钢管的套箍指标和CFRP筒的套箍指标对承载力的影响,为CFRP-钢管混凝土核心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Hybrid FRP–concrete–steel double-skin tubular columns are a new form of hybrid columns recently proposed by the first author. The column consists of an outer tube made of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and an inner tube made of steel, with the space between filled with concrete. In this new hybrid column, the three constituent materials are optimally combined to achieve several advantages not available with existing columns. In this paper, the rationale for the new column form together with its expected advantages is first explained. A series of 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stub columns are then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some of the expected advantages. These test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concrete in the new column is very effectively confined by the two tubes and the local buckling of the inner steel tube is either delayed or suppressed by the surrounding concrete, leading to a very ductile respon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hybrid section form in beams is also examined by presenting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tests on beams with a hybrid section in which the inner steel tube is shifted towards the tension side. The test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uch beams have a very ductile response and that the GFRP tube in such beams enhances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by providing both confinement to the concrete and additional shea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8.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考虑外钢管施工初应力和同时考虑钢管与型钢施工初应力的内配十字形型钢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数值模型,并对建模方法进行验证。计算施工初应力存在时内配型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及其各部件的承载力分配曲线,并分析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与型钢的接触应力及应力发展状态。最后对初应力系数、构件长细比、钢管和型钢的含钢率、钢管和型钢的屈服强度以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外钢管施工初应力对内配型钢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其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外钢管和型钢施工初应力的同时存在使混凝土与钢管、型钢的相互作用时间延迟,减弱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和混凝土对型钢的局部约束,使组合构件提前进入弹塑性阶段并扩大此阶段的范围,导致组合柱极限承载力随着初应力值的增大逐渐减小; 构件长细比对轴压短柱的承载力影响系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某超高层建筑采用斜交网格外筒和钢筋混凝土核心内筒构成的新型筒中筒结构体系,斜交网格外筒由不同角度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斜向相贯而成。为了了解斜交网格外筒平面典型节点实际的受力状况,验证其构造的合理性,对两个相似比为1∶3的平面典型节点模型进行了静力试验,并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节点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模式下节点均满足该建筑结构设计承载力的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