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铂锤  纪明山 《农药》2015,(2):153-155
[目的]蝗虫对草原危害很严重,多年的化学防治对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寻找高效低毒药剂很有必要。[方法]以氯虫苯甲酰胺等11种杀虫剂为材料,采用浸渍叶片法对华北雏蝗和宽须蚁蝗3龄若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丁虫腈、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氟虫腈对华北雏蝗和宽须蚁蝗均表现出较强毒力,氟虫腈对华北雏蝗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0.14 mg/L),毒死蜱对华北雏蝗的毒力最低(LC50值为12.31 mg/L),丁虫腈对宽须蚁蝗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0.11 mg/L),毒死蜱对宽须蚁蝗的毒力最低(LC50值为13.99 mg/L)。[结论]11种药剂对华北雏蝗和宽须蚁蝗毒力的差异,可用于防治以上2种蝗虫高效低毒药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8,(10)
[目的]研究室内条件下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杀虫活性和田间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方法]室内活性和田间试验均采用喷雾法。[结果]室内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LC_(50)值为0.4990mg/L,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的LC_(50)值为0.6163 mg/L;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在20 mg/L处理剂量下,对美国白蛾高龄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超过90%,与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差异不显著。[结论]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防效良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15种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为蚕业生产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为桑园筛选新型农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15种农药对2龄蚕的急性毒性,根据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风险大小分级。[结果]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96 h LC50分别为0.200、0.014、0.122、0.008 mg/L,为剧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呋虫胺、溴氰·噻虫啉96 h LC50分别为1.505、2.292 mg/L,为高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吡唑醚菌酯、咪鲜胺96 h LC50分别为27.769、111.338 mg/L,为中毒级别,具有高风险性;丙环唑、噻呋酰胺、三唑酮、草铵膦96 h LC50分别为228.185、202.154、494.130、230.853 mg/L,为低毒级别,其中噻呋酰胺、三唑酮具有中等风险性,丙环唑、草铵膦为高风险性;螺螨酯、异菌脲、草甘膦96 h LC50分别为>2400、>4000、>1200 mg/L,为低毒级别和低风险性。[结论]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9种农田常用杀螨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其对家蚕中毒症状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家蚕的LC_(50)分别为0.000 697、0.001 94 mg/L,为剧毒;氟虫腈、乙螨唑和虱螨脲表现为高毒,其LC_(50)分别为0.785、2.17、5.94 mg/L,以上剧毒和高毒级的农药应禁止在蚕区使用;虫螨腈和唑螨酯为中毒,LC_(50)分别为65.6、171.4 mg/L;螺螨酯和苯丁锡表现为低毒,其LC_(50)分别为234.0、261.3 mg/L。但在蚕区能否使用低毒级农药,还须考虑药剂的选择性、残毒期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朱文雅  张烨  李唐 《农药》2021,(4):272-276
[目的]明确5种常用杀虫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螟黄赤眼蜂的安全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及对不同发育阶段赤眼蜂羽化率的影响。[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最强,LR50是9.16×10-6mg/cm2,为极高风险性杀虫剂;阿维菌素、吡虫啉、呋虫胺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较强,LR50分别是5.49×10-5、8.24×10-5、1.28×10-4mg/cm2,为高风险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最弱,LR50是1.54×10-2,为低风险性杀虫剂。阿维菌素在螟黄赤眼蜂整个发育阶段尤其在卵期和幼虫期处理,呋虫胺、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在螟黄赤眼蜂预蛹期和蛹期处理,螟黄赤眼蜂的羽化率显著降低。[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对螟黄赤眼蜂各发育阶段均较安全,值得推广使用。在大田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时,应避免高风险性杀虫剂的使用,以避免对赤眼蜂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6.
室内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溴虫腈、虫酰肼、安保5种新型杀虫剂对泰安郊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2龄幼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并与传统药剂毒死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2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为0.4794mg/L,是毒死蜱的165.3倍;对4龄幼虫的毒力以溴虫腈最高,LC50为26.307mg/L,是毒死蜱的95.5倍。各药剂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间差异较大,最大为多杀菌素,达153.8倍。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均为甜菜夜蛾的防治农药,将二者混配成功会对生产有积极效应。[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及两种药剂混配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对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3 mg/L和201.65 mg/L。两者混配除7︰3和9︰1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相加作用外,其余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二者有效成分为1︰9时,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最高,为1843.24。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5,(3)
[目的]指导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用药。[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吡虫啉、噻虫嗪、三唑磷、毒死蜱、溴氰菊酯、氰虫酰胺、阿维菌素、吡蚜酮、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0.863 7、0.721 6、13.627 0、6.069 0、18.965 4、9.734 6、4.818 6、12.140 1、0.628 9 mg/L,这9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成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1.225 5、0.958 9、16.512 6、3.651 4、22.126 9、10.940 7、5.571 4、13.117 7、0.945 2 mg/L。[结论]吡虫啉、噻虫嗪和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相对毒力极高。若虫和成虫对同种药剂敏感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为瓜实蝇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1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结果]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具有较高毒力,对老熟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0092、0.1961、1.8803、3.2526 mg/L;对蛹的LC50值分别为0.0058、40.598、129.357、122.173 mg/L。[结论]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为瓜实蝇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对外来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具有良好防效的杀虫剂。[方法]采用室内浸叶生测法检测菊方翅网蝽成虫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利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10%啶虫脒微乳剂、100 g/L联苯菊酯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对菊方翅网蝽均有较好的防效,LC_(50)值分别是4.561、6.733、7.039 mg/L。室外施药后1 d,3种药剂对菊方翅网蝽防效均达80.85%以上,10%啶虫脒ME防效最佳,施药后15 d,防效均能保持在94.44%以上,防效显著高于5%阿维菌素乳油。[结论]在菊方翅网蝽发生时,可选择10%啶虫脒微乳剂作为最佳防治药剂,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21,(8)
[目的]旨在筛选防治黄芪蚜虫高效、低毒、安全的试剂,为黄芪上相关农药的注册登记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前期田间调查并采集蚜虫,采用浸虫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生物活性,并对室内筛选出的杀蚜活性较高的阿维菌素、除虫菊素和氟啶虫酰胺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经鉴定,山西省北部为害黄芪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 craccivora,发生期5—8月。5%阿维菌素EC的杀蚜活性最高,LC_(50)值为0.08 mg/L,其次为10%氟啶虫酰胺WG、22.4%螺虫乙酯SC和1.5%除虫菊素EW,LC_(50)值分别为0.148、0.189、0.192 mg/L。药后1 d,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含量为0.40、0.33、0.25 mg/L时对豆蚜速效性最好,防效达80%以上,均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和除虫菊素;药后5 d,有效成分含量为0.25~0.40 mg/L的氟啶虫酰胺、0.20~0.25 mg/L的阿维菌素和0.29 mg/L的除虫菊素防效均明显提高,达90%。[结论]0.25 mg/L的氟啶虫酰胺、0.20 mg/L的阿维菌素和0.33 mg/L的除虫菊素为防治黄芪豆蚜的最佳药剂和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2.
防治斜纹夜蛾高效药剂及复配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7,(8)
[目的]筛选防治斜纹夜蛾的高效药剂,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浸虫和浸叶饲喂的方法,测定10种药剂对重庆巫山甘薯田斜纹夜蛾种群的触杀和胃毒毒力,并筛选高效复配药剂组合。[结果]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效触杀和胃毒作用的药剂有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触杀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2.6540、3.1166、6.9146 mg/L,胃毒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6.7751、2.9687、0.3668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幼虫胃毒毒力较好,LC50值分别为1.6658 mg/L,但触杀毒力稍差。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配比在质量比(1~14)∶1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4∶1配比增效作用最高。[结论]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4∶1配比防治斜纹夜蛾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防治异翅负蝗的低毒、高效药剂。[方法]选择6种杀虫剂,采用浸叶法对异翅负蝗不同虫龄和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结合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药剂。[结果]对低龄若虫室内毒力结果测定表明:5%啶虫脒EC杀虫活性最高,24、72 h的LC50值分别为0.51、0.26 g/L;老龄若虫与成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毒死蜱EC的杀虫活性最高,24 h的LC50值分别为1.45、1.50 g/L,72 h时LC50值分别为1.09、1.06 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EC、1.8%阿维菌素EC和5%啶虫脒EC 3种药剂对异翅负蝗防治效果在90%以上,均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4.5%高效氯氰菊酯EW对老龄若虫及成虫防效不理想。[结论]防治异翅负蝗最佳药剂为40%毒死蜱EC、1.8%阿维菌素EC、5%啶虫脒EC,药剂间应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6,(8)
[目的]测定5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以LC_(50)值为基础浓度在饵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药剂的LC_(50)值、参照GB/T 13917.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及现场药效试验采用粘捕法进行密度测定。[结果]氟虫腈、毒死蜱、残杀威、氟虫胺和吡虫啉对德国小蠊的LC_(50)值分别为71.82、806.78、1361.52、7087.67、7874.56 mg/L。以LC_(50)值为基础浓度制定的0.01%氟虫腈饵剂、0.1%毒死蜱饵剂、0.2%残杀威饵剂、1%氟虫胺饵剂和1%吡虫啉饵剂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8 d内死亡率均大于94.44%。现场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第30天的密度下降率分别为100.00%、95.13%、98.67%、100.00%和100.00%。[结论]以5种杀虫剂LC_(50)值为基础浓度配制的饵剂对德国小蠊具有很好的室内药效和现场防治效果,LC_(50)是制定德国小蠊饵剂的基础浓度。  相似文献   

15.
7种农药对瓜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亚军  石宝才  康总江  王泽华  朱亮  魏书军 《农药》2012,51(4):296-297,311
[目的]采用浸叶法测定7种药剂对瓜蚜的毒力.[结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活性最高,LC50值为8.2728 mg/L,其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值为23.2278 mg/L,啶虫脒的LC50值为29.2927 mg/L,吡虫啉和毒死蜱的敏感性最低,LC50值分别为46.0487、48.9797 mg/L.螺虫乙酯各测试质量浓度处理后48、72 h时的平均死亡率仅为8.9%、11.2%,高效氯氰菊酯测试质量浓度达2000mg/L时,24 h校正死亡率仅为37.97%.[结论]7种药剂对瓜蚜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螺虫乙酯.  相似文献   

16.
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虫态室内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采用浸卵法、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6种杀虫剂(虫螨腈、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对小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不同虫态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田间推荐剂量下,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虫螨腈和多杀霉素具有速效性,药后24 h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药后72 h,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这4种药剂校正死亡率达100%。此外,6种杀虫剂均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杀卵活性最强的是虱螨脲,多杀霉素和阿维菌素的杀卵作用较差。尽管有些杀虫剂杀卵作用稍差,但这些药剂可以杀死初孵幼虫,降低幼虫存活率。田间推荐剂量下,所有药剂处理2龄幼虫存活率均小于10%。6种杀虫剂中,对小菜蛾蛹和成虫活性最好的药剂为虫螨腈和茚虫威,其余药剂效果较差或几乎没有杀蛹和杀成虫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毒死蜱对家蚕的安全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4种不同剂型的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毒症状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15%毒死蜱颗粒剂、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2龄家蚕96 h的LC_(50)值分别是0.176 mg/L、0.452 mg/L、1.76 mg/L和2.84 mg/L;45%毒死蜱乳油和15%毒死蜱颗粒剂为剧毒,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高毒,其中微囊悬浮剂对家蚕的毒性最小。经药剂处理后,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有吐液、侧卧以及体色发黑。虽然4种不同剂型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性最小,但其仍属于高毒,因此,建议毒死蜱远离桑园及桑园附近农田使用,尤其是家蚕饲养盛期。  相似文献   

18.
6种常用杀虫剂对萝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6种药剂对萝卜蚜的敏感性。[结果]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其中95%毒死蜱对萝卜蚜杀虫活性最高,LC50值为0.1215 mg/L,其次为94%阿维菌素,LC50值为0.7795 mg/L,95%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低,LC50值为996.8046 mg/L。通过田间试验可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萝卜蚜的防效都非常好,3 d的防效均达98%以上,14 d的防效为100%。[结论]在测试的6中药剂中,目前田间萝卜蚜与桃蚜相比具有较低的抗药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6,(1)
[目的]有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协调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采用浸虫法和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分别测定臭氧水和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并结合以上2种方法测定臭氧水与7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用臭氧水处理韭菜迟眼蕈蚊时,从2~10 mg/L,随着臭氧水质量浓度的增大,试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7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24 h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将质量浓度为4 mg/L的臭氧水分别与7种药剂联合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对比药剂单用处理的结果表明,联合作用中药剂的LC_(50)值分别低于药剂单用。[结论]臭氧水与7种药剂联合使用比单用药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