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种衣剂对玉米田地下害虫及茎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60%吡虫啉FS+6%戊唑醇FS、27%苯醚·咯·噻虫FS及29%噻虫·咯·霜灵FS 3种种衣悬浮剂对玉米田地下害虫和茎腐病的田间防效,以及对玉米产量、果穗性状的影响。[方法] 2018年在凤城草河、大堡2个地点同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根据2个试验点的调查结果,3种药剂对玉米生长安全无药害,对玉米地下害虫和茎腐病均有一定防效,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产量。从防虫效果看,60%吡虫啉FS 2.4 g/kg+6%戊唑醇FS 0.09 g/kg和29%噻虫·咯·霜灵FS 1.16 g/kg对地下害虫的平均防效可达60%以上,显著高于27%苯醚·咯·噻虫FS 1.08 g/kg。对茎腐病的防效,29%噻虫·咯·霜灵FS 1.16 g/kg对茎腐病的防效超过65%,显著优于其他2种药剂。[结论]使用29%噻虫·咯·霜灵FS 1.16 g/kg既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又能控制茎腐病的发生,起到一药多效的效果,成为玉米种衣剂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1.9%戊唑·吡虫啉FS、27%苯醚·咯·噻虫FS和25%噻虫·咯·霜灵FS 3种复合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方法]在漯河市2个试验点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对小麦出苗均无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治效果最优的是27%苯醚·咯·噻虫FS 81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 75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对纹枯病防效较差。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最优的是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防效均与其他2种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差异显著。[结论]27%苯醚·咯·噻虫FS和31.9%戊唑·吡虫啉FS可以作为主要种衣剂在河南省冬麦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药剂。[方法]采用种子处理和药剂喷雾,测定6种药剂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11%精甲·咯·嘧菌FS、4.8%苯醚·咯菌腈FS、3%苯醚甲环唑FS、32.5%苯甲·嘧菌酯FS、24%噻呋酰胺FS、43%戊唑醇FS对玉米安全,种子处理对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75.88%~87.20%、86.44%~92.11%,药剂喷雾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达76.52%~89.62%。[结论]6种药剂种子处理的安全浓度为0.10%~0.30%,药剂喷雾最佳质量浓度为1250~2500 mg/L,对2种病害均具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4.
《农药》2021,(6)
[目的]评估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水稻蓟马和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以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FS 3个有效成分用量和25 g/L咯菌腈FS等3种对照药剂各1个有效成分用量,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FS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效为91.76%~97.30%,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效为56.11%~82.14%。[结论]35%咯菌腈·咪鲜胺·噻虫嗪FS防治水稻蓟马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为77.7~100 g/100kg种子,防治水稻恶苗病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为87.5~100 g/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5.
贾秋珍  范宏伟  宋雄儒  张爱琴  王永生  曹世勤 《农药》2020,59(4):306-307,312
[目的]明确5种种子包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在民乐县,采用播种前种子包衣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种子包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在90.15%~97.78%之间,增产幅度在9.39%~13.05%之间。其中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福·烯唑醇FS防病、增产作用更为显著,防效、产量和增幅分别为97.78%、8340.74 kg/hm^2、13.05%和95.93%、8200.00 kg/hm^2、11.20%。[结论]建议生产中选用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呋·烯唑醇FS,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小麦散黑穗病。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5,(6)
[目的]明确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用药量。[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23%~97.78%和95.38%~98.75%,与对照药剂600 g/L吡虫啉FS 180 g a.i./100kg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94%~83.35%和70.49%~86.29%,与对照药剂4.8%咯菌腈·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6~208 ga.i./100kg。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5,(11)
[目的]评估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FSC)对棉花猝倒病、棉花立枯病、棉花蚜虫及玉米灰飞虱、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咯·精甲·噻FSC 4个有效成分量和25 g/L咯菌腈FSC等4种对照药剂各1个有效成分量,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咯·精甲·噻FSC对棉花、玉米病害的防效为53.22%~80.22%,对蚜虫、飞虱的防效为63.62%~92.68%。[结论]287.4 g/L咯·精甲·噻FSC防治棉花病虫害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172.5~258.75 g/100kg种子。361.68 g/L咯·精甲·噻FSC防治玉米病虫害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108.5~162.8 g/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8.
考察不同剂量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能有效控制蚜虫对大麦的危害,蚜虫发生初期防效达100%,蚜虫增长期防效为70.9%~96.7%,且持效期长。同时,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能显著提高大麦产量、有效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此外对白粉病具有兼治效果。大麦生产中采用60~70 mL25%噻虫·咯·霜灵FS拌10 kg种子,不仅能有效防治蚜虫,还能提高大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9,(10)
[目的]筛选出防治芝麻叶斑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药剂对病菌的抑制率,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和62%嘧环·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3种药剂室内抑菌率达100%,田间防效达85%以上,效果最佳。[结论] 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2%嘧环·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可作为芝麻棒孢叶斑病防治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9,(4)
[目的]为筛选出对蒂蛀虫防效最佳的药剂及药剂组合。[方法]通过单一和复配施药,观察不同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单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33 mg/L(制剂用量)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效最好,达92.68%;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25%灭幼脲SC复配施药224.5 mg/L(制剂用量)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效最好,达90.09%。[结论]在蒂蛀虫卵孵期,推荐25%灭幼脲SC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SC复配施药;在虫害高峰期,推荐连续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25%灭幼脲SC复配施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能有效防治红麻根结线虫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选用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分别调查施药后30、60、90、120 d对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红麻根结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41.7%氟吡菌酰胺SC防效最好,施药后30、60 d对红麻根结线虫2龄幼虫防效分别为94.15%、85.78%,90、120 d的根结防效为83.25%和72.35%;3%阿维菌素CS防效次之,施药后30、60 d对红麻根结线虫2龄幼虫防效为87.96%、76.70%,90、120 d的根结防效为76.90%和71.12%。[结论]41.7%氟吡菌酰胺SC 104 g a.i./hm~2和3%阿维菌素CS 6 g a.i./hm~2对红麻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性长,可作为红麻根结线虫的防治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种子处理对棉花苗蚜的防治效果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杀虫剂种子处理对苗蚜防效及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包衣、拌种和沟施处理,比较了4种药剂对苗蚜的防效及对株高、真叶数的影响。[结果] 30%噻虫嗪FS 12.0 g/kg、70%噻虫嗪WS 4.0 g/kg、2%吡虫啉GR 30 000.0 g/hm2和600 g/L吡虫啉FS 8.0 g/kg为4种药剂的最佳制剂用量,播后35 d的防效分别为84.0%、89.1%、76.7%、76.7%,噻虫嗪对苗蚜的防效优于吡虫啉;种子处理对株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量越高抑制越明显,除70%噻虫嗪WS 6.0 g/kg,其他施用量对真叶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种子包衣或拌种对苗蚜有很好的防效,该地区棉蚜对吡虫啉敏感性降低,可选择噻虫嗪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3.
防治甘草锈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宏灏  张治科  南宁丽 《农药》2014,(5):377-378
[目的]解决防治甘草锈病药剂品种单一的问题。[方法]通过4种药剂对甘草锈菌室内毒力测定和甘草锈病田间防治试验,进行防治甘草锈病有效药剂筛选。[结果]甘草锈菌对50%醚菌酯WG最为敏感,有效成分LD50值为0.743 9 mg/kg,50%醚菌酯WG在田间防效评价中也表现最好,药后20 d防效达63.78%。[结论]50%醚菌酯WG是防治甘草锈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7,(3)
[目的]明确45%哒螨灵·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不同剂量对苹果黄蚜的防控效果,验证对苹果树和非靶标有益昆虫等的安全性,确定适宜的施药时期、用量和方法。[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5%哒螨灵·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使用有效成分量为56.25 mg/kg,可以有效防治苹果黄蚜的发生,药后7 d防效可达到99.76%。[结论]45%哒螨灵·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黄蚜高于目前常用农药的防效,对苹果树生长、有益天敌种类和数量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防治花生网斑病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7,(10)
[目的]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抑菌毒力活性测定与田间防治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评价了12种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作用及田间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中对菌丝生长毒力最强的2个药剂是50%咯菌腈WP和50%嘧菌环胺WG,其EC_(50)值分别达到0.1824、0.2473 mg/L;12种杀菌剂中对病菌分生孢子毒力最强的2个药剂是25%吡唑醚菌酯EC和66%二氰蒽醌WG,其EC_(50)值分别达到0.0414、0.0478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中对花生网斑病防效最好的药剂处理为50%咯菌腈WP 333.3 mg/L,防效达80.11%,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EC1333.3 mg/L处理和50%嘧菌环胺WG 1000 mg/L处理,防效分别为79.14%和77.15%。[结论]50%咯菌腈WP和25%吡唑醚菌酯EC是防治花生网斑病有应用潜力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型复配药剂25%春雷霉素·叶枯唑WP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效果及对柑橘的安全性,为该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连续2年进行了该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田间试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25%春雷霉素·叶枯唑WP 500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0.80%和84.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春雷霉素WP 50 mg/kg和20%叶枯唑WP 500 mg/kg的处理。[结论]25%春雷霉素·叶枯唑WP是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安全高效杀菌剂,值得在柑橘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噻呋酰胺与咯菌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复配比例。[方法]采用盆栽法评价噻呋酰胺、咯菌腈及各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用孙云沛法评价各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噻呋酰胺与咯菌腈1:1和1:4时EC50值分别为13.74、13.9 mg/L,CTC值分别为163.98和187.67,增效明显。综合考虑药效和成本,选择噻呋酰胺与咯菌腈1:1制成25%噻呋酰胺·咯菌腈SC,田间试验表明,在6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90.6%,优于对照药剂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结论]噻呋酰胺与咯菌腈混配对水稻纹枯病有优异的防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8,(11)
[目的]科学有效控制观赏玫瑰朱砂叶螨的为害,明确45%螺螨酯·乙螨唑悬浮剂对观赏玫瑰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4—2015年在山东省烟台市依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45%螺螨酯·乙螨唑悬浮剂30~60 mg/kg剂量处理,药后14 d对玫瑰朱砂叶螨的防效在94.15%以上,优于对照药剂110 g/L乙螨唑悬浮剂20 mg/kg和1.8%阿维菌素乳油12 mg/kg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40 g/L螺螨酯悬浮剂50 mg/kg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45%螺螨酯·乙螨唑悬浮剂可有效防治观赏玫瑰朱砂叶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宝宇  李旭  李维根  宋国柱  贾慧群  孙立夫  孙文松 《农药》2023,(10):763-765+770
[目的]筛选防治辽五味子叶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辽五味子叶枯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9种杀菌剂中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别为5%己唑·四霉素ME、35%啶酰·氟菌唑SC、15%三唑酮WP,其EC50值分别为0.0114、0.0134、0.0139 mg/L;田间防效最好的杀菌剂为5%己唑·四霉素ME,防效为87.94%,比对照增产22.39%。[结论]5%己唑·四霉素最适用于辽五味子叶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吴庆丽  秦刚  黄艳飞  刘玮  阳淑 《农药》2020,59(5):379-381,390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2000 mg/L(制剂用量)对茶尺蠖2龄幼虫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3种植物源农药药后72 h对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5%、91.65%和81.65%。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和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均表现出了对茶尺蠖较高的田间防效,药后7 d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5.62%、94.23%和87.96%;苦参碱混剂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苦参碱单剂。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效均显著高于2.5%溴氰菊酯乳油667 mg/L(制剂用量)。[结论]植物源农药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2%苦参·烟碱乳油对茶尺蠖有较高的防效,可用于该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