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李 《广西节能》2006,(2):39-39
科学家发现.蜜蜂所做的六角六面状窝是一个杰作。它以最少的材料消耗.构筑成极为坚固的蜂窝。其结构要比其他任何形状的结构更强有力。因为这种多墙面的排列和一系列连续的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窝结构对挤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要高得多。科学家对蜂窝结构的研究,给人们的启迪是,即使非常纤薄的材料,只要把它制成蜂窝形状,就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正是受到蜂巢的启发,蜂窝结构材料才开始面世的。  相似文献   

2.
蜂窝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通用计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蜂窝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通用计算法--结构单元体传热分析法,藉此可估长不同材料和结构的蜂窝的有效导热系数,作为蜂窝结构、热性能设计的基础,进而可估算出采用蜂窝材料的相应系统的性能改善效果,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一些蜂窝的有效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3.
目前市场上现行的蜂窝煤炉的炉壳,大都用镀锌铁皮、铁皮及不锈钢材料制作.铁皮和镀锌铁皮两种材料制作的炉壳耐久性不够、容易氧化锈蚀;而利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的炉壳价格太高,在推广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陶瓷炉和水泥炉由于各种原因,也未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蜂窝煤炉几经更新,尽管国内研制了上百种各具特点的新型高效煤炉,但炉具材料还都是传统的铁皮材料,煤炉技术中的许多技术难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自1986年以来,我所在开发GRC系列产品的同时,开  相似文献   

4.
百叶形和方形蜂窝结构抑制平板集热器热损失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水平放置的平板型集热器中百叶形蜂窝和方形蜂窝热性能做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均能有效抑制对流,其中方形蜂窝优于百叶形蜂窝,但随着蜂窝高宽比的减小,两者之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同时发现,在蜂窝高度为60mm的条件下,当蜂窝孔径大于等于40mm后,百叶形蜂窝和方形蜂窝几乎失去了抑制对流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蜂窝结构太阳能集热器的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蜂窝结构太阳能集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热性能试验,并对四种蜂窝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中温(80—150℃)集热器。  相似文献   

6.
我们研制了一种多功能的家用太阳能热利用装置,该装置采用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的蜂窝太阳能集热器与适当设计的热水开水箱(兼蒸锅)构成。集热器能接收太阳直射辐射也能接收漫射辐射。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兼具通常平板型热水器和CPC开水器的优点,又填补两者  相似文献   

7.
三角塑料蜂窝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响三角塑料蜂窝集热器长期性能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根据气象统计资料、工作流体年平均温度T_f及吸收板参考温度T_p预示长期性能的方法。根据成本/集热量法,以家用三角塑料蜂窝太阳能开水—热水器为例,计算得到蜂窝结构优化尺寸为:高边比A=3-4,边长a=18-21毫米。  相似文献   

8.
针对金属蜂窝/石蜡复合相变材料融化储热过程中,金属蜂窝热传导与液相自然对流传热的竞争关系,基于流-固-热三场耦合理论,建立相变材料融化储热计算模型。开展相变石蜡融化试验,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液相自然对流和金属蜂窝热传导传热的增强效应,以及两者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底部加热下的密闭方腔内相变石蜡融化储热过程可分为热传导、稳定增长、过渡和紊流等四个阶段;各阶段占总融化储热时间的比例分别为0.8%、2.3%、13.6%和83.3%。热量随着液相石蜡的自然流动实现无障碍传输,达到提升相变石蜡融化储热效率的目的。自然对流传热的增强效应随尺寸减小而显著降低,在尺寸小于2 mm后可忽略不计。金属蜂窝通过增大热传导性和传热面积,达到提升相变石蜡融化储热效率的目的。嵌入金属蜂窝后,相变材料储热过程中存在多层共融现象,且在融化区形成温度梯度。与纯石蜡储热效率相比,金属蜂窝作用呈现先增强后抑制的规律,当融化分数超出临界值0.77后,金属蜂窝将进入抑制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转速、空气流量、蜂窝孔长度、对边距及空气温度对蜂窝式轴心通风器油气分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质点运动学的蜂窝孔内滑油颗粒运动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得到颗粒运动轨迹,结合蜂窝结构几何特点给出颗粒分离判据,在给定颗粒直径分布的条件下求得蜂窝孔的分离效率,分析了各项参数对蜂窝孔分离效率的影响,并给出了分离效率与各参数之间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孔长和对边距一定时,分离效率随着转速提高和通风流量减小而增加;转速和流量一定时,增大蜂窝孔长度和减小对边距均使分离效率提高;降低空气温度使分离效率提高,但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0.
1气孔表现特征:分散、单独,小于10mm的气孔。2塑性开裂表现特征:裂纹,通常不延续,多发生在顶面。3应力开裂表现特征:通常产生较长、横距相同的裂纹。4蜂窝麻面表现特征:露石和粗糙表面。  相似文献   

11.
蜂窝密封是目前汽轮机中最先进的密封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密封间隙同时显著提高转子的动力特性,蜂窝密封的结构创新和孔腔形状的几何优化是降低运行中泄漏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引入轴向倾斜角参数,提出了一种中心轴线与转轴轴线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孔型蜂窝密封,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孔腔几何形状的蜂窝密封的三维流场和压力分布,研究了几何参数对倾斜孔型蜂窝密封泄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迎风倾斜孔型蜂窝密封与直孔型和斜齿迷宫密封相比,泄漏率有望显著降低,并探讨了轴向倾角对倾斜孔型蜂窝密封泄漏量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2.
新型蜂窝板     
传统蜂窝板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就可能产生变形,如使不变形,蜂窝板就必须有较大的厚度,现介绍一种新型蜂窝板,能用更薄的板承受更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浚县节能煤炉,也叫自拉风蜂窝煤炉。是一种新型民用炊事煤炉。一、性能1.省煤。由于封闭性能好、保温层较厚,火力集中,比普通蜂窝煤炉省煤25%。2.省时。由于烟囱造成炉膛负压大,空气流动性好,所以上火快,火焰直硬有力。3.清洁卫生。由于烟尘和有害气体被烟  相似文献   

14.
转子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转子蜂窝密封的封严特性,设计制作了5种规格的蜂窝密封静子试验件和转子试验件,并在转子密封试验台上进行了蜂窝芯格尺寸、密封间隙、转子转速、蜂窝深度和密封压比对封严特性的影响试验以及蜂窝静子与篦齿轮盘和光滑轮盘组成密封结构时的封严特性对比试验,最后给出了试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瞬态法测量透明蜂窝构件的热损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宏  葛新石 《太阳能学报》2002,23(5):622-625
介绍一种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且可迅速测量透明隔热材料热损系数的瞬态方法。利用该方法测量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硬件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会合作生产的透明蜂窝构件的热损系数,并对其放置位置(水平或垂直),透明蜂窝厚度(蜂窝孔径为定值)以及复合蜂窝底部空气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般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通常只能产生50℃左右的热水。能不能利用太阳能生产开水呢?当然能!目前国内研制和应用的真空管集热器及各种聚光式集热器(包括太阳灶),便是能将水加热到100℃以上的装置。然而这些集热器比平板型热水器的成本高得多,工艺也较复杂。浙江大学热工教研室太阳能热利用研究组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制出一种“蜂窝结构太阳能集热器”,并于1982年底通过了技术鉴定。这种集热器以一般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为基础,加上蜂窝结构而组成,共价格比一般平板型热水器只增加20%左右。它虽不聚光,但结构简单、运行方便。当水加热到100℃时,还有约25—30%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中蜂窝结构的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平  张立平  戴巧利 《节能技术》2008,26(1):75-78,96
介绍了一种用于建筑采暖的平板式集热器,针对平板式集热器中透明蜂窝结构抑制对流减少热损失的效应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蜂窝盖板的集热器的空晒和抽气试验,发现小尺寸的蜂窝虽然能够抑制对流引起的热损失,但由于遮光和肋面热传导的增加又抵消了因抑制对流而带来的好处.在试验采用的几种蜂窝尺寸中,发现50 mm×50 mm×25 mm的蜂窝为较佳方案;对于相同高度(25 mm)、相同矩形截面(50 mm×25 mm)的蜂窝,在出口空气温度较低时,矩形截面水平放置(50 mm×25 mm)和垂直放置(25 mm×50 mm)给出相近的空气温度;但在出口空气温度较高时.则水平放置时的空气温度比垂直放置时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涡轮叶片耐温能力,将蜂窝冷却通道应用于涡轮叶片内部,通过流热耦合计算研究蜂窝冷却通道叶片的传热流动特性。对蜂窝冷却通道的参数化方法进行研究,将蜂窝通道拆分成两种基本结构单元,即可方便调整蜂窝通道的几何参数;使用增材制造的叶片进行实验,通过对比数值计算与实验的冷却效率,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在冷却二次流占比1%条件下,在原型蜂窝通道的基础上进行蜂窝通道空间布局和直径分布的调整,利用冷却效率、压降及相对阻力系数衡量不同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表明:蜂窝通道由于增大换热面积以及增加分叉点强化换热,冷却效率提高到0.525,压降升高至229.1 kPa;通过调整蜂窝几何参数可以优化蜂窝通道的传热与阻力特性,通过增加蜂窝通道层数、增大次通道直径可以提高冷却效率,通过增加蜂窝通道入口数、增大主通道直径可以减小压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Li-Fi技术的应用方案,通过微蜂窝与OFDM结合的Li-Fi技术,有效地集成了Li-Fi LED灯泡发光的物理拓扑(微蜂窝)频道分配,提高了可见光信道的数量,提升了系统的通信容量。采用有效减少蜂窝间干扰的OFDM技术,使Li-Fi技术更加完善和易用,提升了整体通信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较为普及的是各种型式的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其中的关键组件是集热器。改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的方法之一,是在集热板与透明盖板之间插置一蜂窝结构。这种蜂窝结构能有效地抑制集热板和透明盖板之间的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从而显著减小集热器的热损失,提高热效率。本文论述蜂窝结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