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Witte.  E 《电子产品世界》1997,(6):95-96
本文所示的“TWitt”变换器具有一个正向变换器传递函数,并能有 效地工作在高开关频率,因为它的所有开关对所有的变换都可实现零电压开关(ZVS)(见图1)。由于它具有高开关频率能力、高效率和简单的结构,所以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另外的好处是它消除了二极管反向恢复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其他ZVS变换器中(如流行的ZVS相移调制全桥变换器)是一个问题。由于变换器具有消除反向恢复的能力,所以没有缓冲器时也可以工作。 本电路的一个缺点是它具有类似于连续方式回扫变换器的脉动输入和输出电流,但是没有回扫右半面零。增加第二个耦合电感器或回扫变压器,就可使输出电流在整个开关周期接近恒定(在短暂的开关转换期间除外)。适当地设计所加的变压器,其输出电流斜波斜率变为接近零。对于不同于额定输入电压的输入电压,其电流斜波很小,但不为零。  相似文献   

10.
零电压2零电流PWM 软开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全桥PWM电路结构,使用少量的无源器件可使开关管工作于零电流-零电压的软开关状态,同时所引入的吸收回路是无损耗的。详细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和能量转移关系,并给出了关键参数的选取原则。在保持开关元件的电压/电流应力没有很大提高的前提下,可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杨惠娟 《雷达与对抗》1999,(4):61-70,48
介绍了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换器(ZCS-QRCs)这类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参数设计,对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零电流谐振开关应用到基本的变换器中,得到了一族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换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可以在主功率器件开通和关断时,同时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因此对于内部电容不能忽略的器件,可减小容性开通损耗,当IGBT作为主功率器件时,也可减小拖尾电流引起的损耗。主功率器件真正做到了无损耗换相。此外,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被降低到最小,辅助开关也实现了零电流开关。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通过仿真结果验证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辅助变压器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全桥直-直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全桥移相脉宽调制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IGBT为功率开关管,在传统变换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辅助变压器的方式提高了变换器的性能,通过增加正激能量恢复缓冲器和辅助电路,使变换器在各种负载以及短路工作状态下都能够保证所有开关管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工作模式。介绍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在热电偶测温系统中通过随时采集零位变化信号进行动态校零的基本原理和实测电路。该环节的增加可大大提高测温精度,降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推荐了一种新型零流开关(ZCS)脉宽调制(PWM)开关单元,其主开关没有任何附加导通损耗,在这种开关单元内,主开关和辅助开关都在零流状态下开通和关断,且其二极管进行软换向,减少了反向恢复时间,软开关的谐振电流不经过主开关,所以主开关的导通损耗和电流的应力也减至最小,基于上述的ZCS PWM开关单元,我们设计出一种新型的DC-DCPWM变换器系列,这种新系列适合于使用绝缘栅双极型(IGBT)晶体管的高功率应用。在DC-DCPWM变换器系列中,我们对升压变换顺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根据这个实例说明了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通过工作在40kHz频率下的2.5kw样板升压变换器的实验结果已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8.
零电压开关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ML4822西安通信学院王鸿麟贾明军ML4822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主要用于大功率开关电源。该控制器具有平均电流型升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所需的全部控制功能。由于该器件采用了零电压开关(ZVS)控制技术,大大减小了...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转换(ZCZVT)的正激拓扑。拓扑工作频率为300kHz,能实现主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VS)和零电流关断(ZCS),同时辅助开关管也能实现零电流关断(ZCS),且变压器的磁通复位不需要辅助绕组。文章进行了拓扑的稳态分析,并且讨论了谐振电路的参数设计。最后,在研制一台48V输入、12V/100W输出样机的基础上,实验验证这种新型正激ZCZVT PWM 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特性。  相似文献   

20.
T2117通过在过零模式下的双向可控硅来实现对电阻性负载的控制。介绍T2117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给出其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