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结构转变和发展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以来,国内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试图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论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作者发现,上述努力似乎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当沿着这一方向思考时,信息化与“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等后工业化(poat industrial society)现象或反工业化(deindustdalization)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被切断了,信息技术革命孕育和发展壮大所依赖的第三部门条件被忽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被约减、转化为信息技术与第二产业的关系。这既不利于把握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趋势和动向,也不利于我国的信息化政策制订;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家还习惯于将中国发展的关键看作工业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界》2003,(10S):16-18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中国工业的中心是制造业。中国正在把握世界制造业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的机遇,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4月30日,由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信息产业厅组织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论坛”在济南山东大厦隆重开幕。省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各市信息产业局(办)和部分省内大型企业的负责同志15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朱森第,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杨海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美国南加州大学资深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周庆华.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严旋到会做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发展传统产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了天线专业研制单位产品开发环境、生产组织模式、资源共享与协同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综述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系统方案和工程实施应注意的一些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技术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数字化及信息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军工制造业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机遇。本文分析了数字化企业的概念和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障碍,并以此为基础着重探讨了军工企业数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从业人员占82%,国内生产总值约40%、财政收入的50%、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日前闭幕的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那就是用信息技术推动“绿色制造”。  相似文献   

7.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分阶段推进。在2008年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含义、层次、阶段、实现路径及融合程度的初步评价指标和方法(见《中国信息界》2008年第1、8期)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概念层次模型、融合任务、融合指数评价模型指标、突破口、政策和措施,为政府、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中国工业的中心是制造业。中国正在把握世界制造业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的机遇,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1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解 “十七大”报告有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论述与历次党中央的论述一脉相承,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信息化和32业化相融相生的内在关系。结合电信业的能力和特点,分析和看待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点应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欧美发达国家中,由于工业化水平成熟,理论界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aleW.Jorgenson,2001),很少看到讨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问题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中国政府和产业界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环境和条件与欧关发达国家不同,如何将发达国家形成的企业和产业管理理论方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政府和产业界面临的实践挑战,也是中国理论界在研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时面临的理论挑战,探索中国情景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与信息融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工业化作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代表.而狭义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的就是制造业的信息化,让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电子科技导报》2005,(12):63-66
本文首先介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的概念及在制造业企业创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中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指出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PLM如何帮助离散制造企业进行创新的;最后,针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介绍CAXA提供的新一代集成化且可扩展的二维和三维PLM解决方案CAXAV5。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业的中心是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正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11月26日济宁市召开信息化推进大会,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孙志恒,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济宁市各区县的区(县)长、分管区(县)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市销售额1000万以上的企业负责人,各通信运营企业、信息产业企业负责人近50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做了《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四、加快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与基本方针 (1)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伞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将成为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国家和各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将全面铺开,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陕西省信息产业厅联合主办 ,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协办 ,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承办 ,以“信息与服务”为主题的“2 0 0 4陕西制造业信息化高级论坛” 2 0 0 4年 3月 2 0日在香格里拉金花饭店成功召开。据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陈锐总工介绍 ,本届论坛是进一步落实中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标 ,促进陕西经济腾飞的一次盛会 ,也是 2 0 0 4年陕西省“科技之春”宣传月的一项重要活动。陕西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在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商情》2009,(10):78-78
11月11—13日,下届中国电子展(CEF)将继续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览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电子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为主题。“两化融合”的战略,是通过电子技术和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升级,是针对传统工业企业提出的,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需要,不仅能改善老企业的产品结构,也带来无限的电子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最近这两年在国内开会经常听到这种提法,现在都信息化了,工业化就别提了。实际上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一个过程。18世纪的后期,蒸汽机发明后提出了工业化的概念,那个时候的工业化实际上是机械化的工业化;19世纪发明了电,那个时候的工业化是电气化的工业化;20世纪的中期,提出了工程控制论、自动控制理论,这个时候是自动化的工业化;而现在是信息化的工业化。这说明工业化的内涵一直在发生变化。信息化不能和工业化对立起来。这是一个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