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乳化剂、水为分散介质,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醋酸乙烯酯/丙烯腈共聚物,获得了高醋酸乙烯酯含量的醋酸乙烯酯/丙烯腈共聚物,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聚合温度升高,总单体转化率先升高后急剧下降,最适宜聚合温度约为50℃.类似的,引发剂质量分数和烯酸乙烯酯(VAc)质量分数对总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呈现相同趋势.当引发剂质量占总单体质量的0.8%、单体进料比中VAc摩尔分数高达66.7%时,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能够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以转化率和吸水率为主要指标,来评估加料方式.功能单体用量、引发利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半连续加料方式,功能单体占单体总质量的20%,引发剂用量为0.5%,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3.
以4种不同Z基团结构的黄原酸酯为链转移剂,在乙酸乙酯中进行醋酸乙烯酯(VAc)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黄原酸酯的化学结构、黄原酸酯与引发剂的量比、单体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有显著影响.当Z基团为4-甲氧基酚基时聚合在720min内完全阻聚,这可能是由于VAc增长自由基与自身或者其他聚合物链段中黄原酸酯的苯环形成电子转移络合物而造成活性中心稳定所致;当黄原酸酯的Z基团分别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时,可顺利实现VAc的可控自由基聚合,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小于1.4.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丁酯(BA)和醋酸乙烯酯(VAc)为主要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来制备纸塑复合粘合剂.通过电子拉力机、NDJ-5粘度计涂-4#杯等对粘合剂的剥离强度、粘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了单体配比、功能单体用量、单体保护剂、pH值缓冲剂、引发剂、乳化剂等对粘合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合剂的剥离强度可达到0.1 kN/m以上,油墨的转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工艺,以聚乙醇为保护胶体,合成纳米二氧化硅(SiO_2)改性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OP-10与SDS的配比为2/1,乳化剂K_2S_2O_8的用量为单体的1.0%,纳米SiO_2含量为单体3%,保护胶体PVA用量为单体的10%时,制备的胶乳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进行三元共聚,对醋酸乙烯酯胶黏剂的耐寒性和耐水性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卷烟用胶.对单体配比、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m(VAC)m(BA)m(MAA)=17.5 6.5 1,乳化剂占单体用量4%~5%(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占单体用量0.3%~0.4%,聚合温度为72℃时所制取的三元共聚乳液综合性能较好,能满足高速卷烟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乳性纸塑复膜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丁酯(BA)和醋酸乙烯酯(VAc)为主要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来制备纸塑复合粘合剂,通过电子拉力机、NDJ-5粘度计涂-4#杯等对粘合剂的剥离强度、粘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了单体配比、功能单体用量、单体保护剂、pH值缓冲剂、引发剂、乳化剂等对粘合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合剂的剥离强度可达到0.1kN/m以上,油墨的转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度为3~8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胶体微球,并重点考察了分散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不同分散介质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PS微球的粒度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S微球的平均粒径随分散稳定剂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增加而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单体用量升高而增大,随分散介质中水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PVP用量和初始单体浓度是影响粒径关键因素.PS微球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随PVP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介质中加入微量水后,发现粒径偏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TAC和HEA为交联单体,采用半连续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醋-丙乳液,讨论了各工艺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FTIR)、静态接触角测试仪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性能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单体质量比m(VAC):m(BA)=3:2、乳化剂OP-10和SDS总用量为单体的3.5%、引发剂APS用量为单体的0.6%时,单体转化率可高达98.3%,凝胶率可以控制在0.5%左右;交联单体TAC的用量为单体的1.6%时,聚合物吸水率为8.5%,膜与水的接触角为69.5°。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主要原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核壳单体的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含氟单体的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以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法(FT-IR)、激光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TEM)对乳液及乳胶膜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接触角(CA)、热重分析(TG)和拉伸测试表征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性能、热稳定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m(MMA)∶m(BA)=1∶1,核/壳单体比为3∶2,乳化剂用量为3%,引发剂的用量为0.6%,含氟单体的用量为10%时,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含氟基团富集于壳层,乳胶膜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不含氟乳液,达到"低氟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VAc/AA/BA三元共聚物,探讨了丙烯酸丁酯结构单元、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稳定性、黏度、转化率,以及粘接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A和APS用量分别为混合单体总质量的8.0%、0.5%,反应温度为75℃,共聚乳液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钠)(P(VAc/NaA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单体配比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以功能性单体乙二醇单烯丙基醚(EG-MAG)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研究了EGMAG的加入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可以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P(VAc/NaAA)聚合物乳液,聚合体系中引入EGMAG共聚单体后,聚合物的稳定性提高。TEM照片显示以此方法制备的聚合物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酯)/苯乙烯微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KPS),制备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纳米粒子.讨论乳化剂用量及复合乳化剂配比,KPS的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乳液透射电镜、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粒径多在10~89 nm之间;增加乳化剂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减小;提高St/BA中St的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增大,乳液成膜性不好;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但温度太高有凝聚物出现.因此,St/BA为5/5~4/6,SDS/OP-10为1/1~3/2,反应温度65~80℃,引发剂用量0.4 %(占单体总量),丙烯酸用量3 %(占单体总量),所得共聚物的粒径在纳米范围内,乳液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水基乳液型纸塑复合粘合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过硫酸铵、水性松香树脂等为原料,采用预乳聚合法成功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水基乳液型纸塑复合粘合剂.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功能单体、增粘剂用量及聚合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粘合剂的剥离强度和粘度的影响,确定了水基乳液型纸塑复合粘合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各组分质量分数为:丙烯酸丁酯65.3%、醋酸乙烯酯21.2%、丙烯酸5.5%、十二烷基硫酸钠3.8%、过硫酸铵0.4%、水性松香树脂3.0%,聚合反应时间为2.5 h.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耐电解质性能比较好的增稠剂,以丙烯酸和自制丙烯类单体ZXDW为原料,Span-8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共聚合成制备了耐电解质增稠剂,并对其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实验表明:单体中和度对产品的增稠能力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水相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对产品的耐电解质性能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中和度,水相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成增稠剂较佳工艺条件:单体中和度75%(对单体总物质的量),水相单体浓度40%,单体配比(n(ZXDW)∶n(AA))2∶8,交联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将EPEG大单体与丙烯酸通过常温自由基溶液共聚得到EPEG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酸醚比、滴加时间、巯基丙酸用量、引发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聚合反应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聚合反应温度为20℃、滴加时间为30 min、酸醚比为3.7∶1、双氧水用量为0.7%(相对于大单体)、还原剂用量为0.25%(相对于大单体)、催化剂用量为2.5%(相对于大单体)、巯基丙酸用量为0.3%(相对于大单体)时,制备得到的减水剂对水泥分散与保坍性能最佳,应用于混凝土后,混凝土的和易性好、流速快、排空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产品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油树脂的粒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选用β-环糊精为稳定剂,以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了微球合成过程中稳定剂用量、苯乙烯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改变稳定剂用量、苯乙烯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且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类ASV水性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丙烯酸酯(A),苯乙烯(S),醋酸乙烯酯(V)的三元聚物,并探讨了影响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和共聚的溶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介质,在适当的单体配比,乳化剂,引发剂作用下,采用半连续液滴加工工艺,能使竟聚率相差较大的丙烯酸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3种单体进行共聚反应,且所得ASV乳液性能稳定而优良。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在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工艺基础上合成耐电解质疏水缔合增稠剂,考察了各因素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疏水单体可有效提高增稠剂的粘度和耐电解质性能。当乳化剂Span80用量为8%(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丙烯酸单体中和度为80%,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0.15%(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引发剂用量为0.22%(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引发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比例为2∶1,反应温度为40℃,反应3h时,聚丙烯酸钠3%原糊粘度达13667mPa·s,PVI值为0.26,其粘度保留率为10.5%。再加入复合单体进行改性,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单体质量比为1∶3,二者单体用量占总单体质量在4%~5%范围内时,所得耐盐疏水缔合型增稠剂的3%原糊粘度达10667mPa·s,粘度保留率可达40%,优于使用单一的疏水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