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金属通报》2011,(2):20-23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减速,钢铁需求增长将有所放缓;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钢铁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美元泛滥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钢铁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上升,钢材市场将形成“两高一低”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由于汽车和建筑业钢材需求萎缩,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出口商力拓集团正在研究西澳大利亚铁矿石减产的可能性。经济增长放缓已经造成钢铁需求大幅下降,全球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钢铁企业开始大规模减产。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最近表示,在钢材价格大幅下滑之后,该公司4季度在美国的钢铁生产将环比减产高达35%,欧洲钢厂将减产30%。该公司预测今年4季度收益将下滑48%,降至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河北冶金》2014,(2):81-82
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钢铁行业总体市场环境好于上年,生产和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国内钢材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局面,钢材价格低位运行,行业盈利处于较低水平。预计2014年,钢材需求将保持增长,但供大于求局面难有改观,国际贸易保护会有所增加,钢铁产品出口难度将进一步加大,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仍难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国际钢铁协会(ⅡSⅠ)发布预测称,由于新兴经济体钢铁需求依然强劲,2008、2009两年全球钢铁需求增速均将超过6%.ⅡSⅠ预计,尽管美国和欧洲经济可能放缓,但新兴经济体经济仍能保持活力,这将导致全球钢铁需求依然保持强劲增长。ⅡSⅠ预计,2008年全球钢铁需求总量将增长6.7%,达12.8亿t,2009年增速将小幅降至6.3%。  相似文献   

5.
国内钢材需求继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宏观经济“V”形复苏带动下,我国钢材市场需求稳步增加,钢铁生产快速增长,2009年钢材价格呈现震荡运行走势。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2010年国内钢铁需求好于上年,钢材价格将波动上行。  相似文献   

6.
一、2006年我国焦化行业生产经营及市场运行回顾2006年,全球经济继续向好,美国前三个季度经济分别增长5.6%、2.6%和1.6%,预期全年将增长3%以上;欧盟地区、日本等经济都继续增长2%以上;中国经济在连续3年增长10%的基础上,2006年前三个季度增长10.7%,预计全年GDP将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5%,成为第4个增速达10%以上的高增长年。全球经济较快增长,拉动钢铁高需求。预期2006年全球粗钢和生铁产量将分别突破12.3亿吨和8.6亿吨;中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均将突破4亿吨。全球经济的加快增长,钢铁等产业的高需求,均将拉动全球焦炭成为最高消费年。从国际国…  相似文献   

7.
《天津冶金》2013,(2):27
国际钢铁协会2013年4月11日表示,2013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长2.9%至14.54亿吨,2014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3.2%至15亿吨。国际钢铁协会当天发布报告说,今年年初以来,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如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等均显著趋于缓和。预计在新兴经济体经济拉动下,在今年下半年之前全球钢铁需求将实现复苏。报告说,国际钢协预计今年中国钢铁需求量将增长3.5%至6.69亿吨,这一数据较该协会在去年10月份给出  相似文献   

8.
1、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发达国家经济走弱,需求有所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我国钢材正常出口;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趋势依然存在,进一步减少企业出口盈利空间等,这些都将影响我国钢材市场的供求和我国钢铁产品的进出口水平。下半年钢铁产品出口仍将保持下降趋势,对国内市场的供需状况会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9.
巴西是世界上铁矿石出口大国和钢铁生产大国之一。巴西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尤其看好。分析认为 ,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仍将维持 7%以上的高速度 ,将拉动钢铁生产和铁矿石的消费增加。中国对铁矿石需求量的扩大和钢铁消费量的增加 ,将为巴西CVRD和钢铁生产企业扩大铁矿石在钢铁产品出口提供新机遇。巴西 CVRD预测分析认为 ,2 0 0 3年 ,亚洲地区对铁矿石的新增长需求量将达到 2 5 0 0万 t,其中 ,中国的需求量将增加 2 0 0 0 t左右。据此 ,CVRD计划将 2 0 0 2年出口铁矿石的数量由 1 .1 45亿 t扩大到 2 0 0 3年的 1 .1 8亿 t。巴西钢铁公司( C…  相似文献   

10.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的双重影响,我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从2008年8月开始进入负增长,钢材出口也大幅减少346.36万吨,比去年下降5.5%。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尊庆表示,我国钢铁出口低迷今年很难逆转。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冶金》2019,(4月版短)
正世界钢铁协会于2019年4月16日发布了2019年4月版短期钢铁需求预测结果。据预测,2019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达到17.35亿吨,同比增长1.3%。2020年,钢铁需求预计将增长1.0%,达到17.52亿吨。世界钢铁协会市场研究委员会主席阿尔·雷米提先生在对预测结果发表评论时表示:"2019年和2020年,全球钢铁需求预计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而下降。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钢铁行业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受国际经济下滑,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钢铁行业经历了严重困难的局面。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钢铁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不利影响,为实现全年钢铁生产平稳增长,满足下游行业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2011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绩(一)2011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1.粗钢生产增速减缓,钢材出口呈持续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钢铁协会于2019年4月16日发布了2019年4月版短期钢铁需求预测结果。据预测,2019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达到17.35亿吨,同比增长1.3%。2020年,钢铁需求预计将增长1.0%,达到17.52亿吨。世界钢铁协会市场研究委员会主席阿尔·雷米提先生在对预测结果发表评论时表示:"2019年和2020年,全球钢铁需求预计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而下降。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美国实施201条款以来,全球钢铁工业进入新一轮高增长期已近3个年头。2004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地区经济加快增长,尤其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拉动了全球钢铁高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全球钢铁的高速增长和钢市的高价位运行。  相似文献   

15.
《铁合金》2011,(2):24-24
据国际钢铁协会4月18日在伦敦发布的短期展望报告,全球钢铁消费增长强劲,2011年预计增长5.9%,达到13.59亿吨,2012年将进一步增长6%,达到创纪录的14.41亿吨。国际钢铁协会经济委员会主席说:"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2009年下半年起全球钢铁需求开始复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即将见项,未来出口扩张空间将日益缩小,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亟待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化.从国际经验看,实现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和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9月份,国内钢铁生产保持高水平增长,社会库存量继续上升,钢材价格持续回落:而国际市场受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好转、需求有所增长等因素拉动,钢材价格继续小幅上升。钢铁产能过快增长、产业集中度低和产品结构不平衡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8.
国际钢协发表预测报告指出,2008年钢铁需求仍然强劲,表观消费量将从2007年的12.02亿吨增长到12.82亿吨,增幅达到6.7%。2008年,全球消费将再增长6.3%。《冶金经济内参》注意到,国际钢协对全球钢铁需求增长的预测仅比2007年10月份调低了0.1个百分点.这主要源于其对新兴市场需求的良好预期。正如国际钢协主席李龟泽指出的,虽然对欧盟和美国的经济的增长潜力预期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9.
黄涛 《冶金管理》2012,(3):17-21
一、2012年全球粗钢生产若按照中/低钢铁生产前景测算,2012年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将下降2.4%;而若按照中/高钢铁生产前景测算,2012年全球粗钢产量也仅增长1.9%。WSD认为,中-低生产前景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尽管两种情况下的预测结果有所不同,但WSD认为2012年全球钢铁生产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好于上半年。随着中国逐渐放松信贷,将有助于推动  相似文献   

20.
四季度铁矿石市场运行特征 铁矿石维持趋弱行情。2012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困扰,欧洲地区钢铁消费下降,同时中国钢铁产量增长放缓,全球铁矿石需求减弱,导致2012年铁矿石行情偏弱。进入四季度,美国引领国际经济回暖,我国基建、工业等行业景气度回升,钢铁产能淡季释放,矿山及港口铁矿石价格开始止跌趋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