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左鸿毅 《冶金分析》2022,42(6):37-44
锌精矿中铟含量是贸易结算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锌精矿中铟含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盐酸-氟化铵-硝酸-硫酸溶解样品,在盐酸(1+19)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以303.9 nm为测定波长,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精矿中0.002 0%~0.120%(质量分数,下同)铟的方法。溶样试验表明,对于碳含量较低的样品,采用20 mL盐酸-0.2 g氟化铵-5 mL硝酸-5 mL硫酸可将样品溶解完全;若溶样后溶液有黑渣,说明样品中碳含量较高,则需再继续加入2 mL高氯酸进行溶样。考察了锌基体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锌基体质量浓度大于3.25 mg/mL时,锌基体对测定的干扰较为显著;当锌基体质量浓度不大于3.25 mg/mL时,锌基体对测定的干扰可忽略。对于不同铟含量的样品,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消除锌基体对测定的干扰。对于高含量的铟(0.050%~0.120%),采取溶样后将溶液体积稀释为原来的2倍后直接测定的方法;对于低含量的铟(0.002 0%~0.050%),须在溶样后先采用乙酸丁酯对铟进行萃取分离再进行测定。干扰试验表明,无论是测定高含量铟还是低含量铟,样品中的其他共存元素均不干扰测定;测定液中残留的少量硫酸和硝酸均对测定无干扰。实验表明,铟的质量浓度在0.50~10.00 μg/m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88 μg/mL,定量限为0.29 μg/mL。采用实验方法对锌精矿样品中的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低铟含量水平的测定结果分别与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1%~5.2%。  相似文献   

2.
尹台芳  李多容  宗杰 《冶金分析》2017,37(10):70-73
由于氯离子的存在会对不锈钢产生危害,因此及时准确地测定加入到不锈钢焊条药皮中的脱硫剂镁粉中的氯离子含量非常必要。试样经硝酸溶解,加入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定容至100mL后将溶液转移至150mL烧杯内,加入2mL硝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直接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镁粉中氯离子含量。实验表明,氯离子质量浓度在0.01~100mg/L范围内与其电位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5mg/L。实验方法用于生产用镁粉样品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1.2%;按照实验方法对镁粉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94%~104%之间。与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白小叶 《有色矿冶》2006,22(3):70-72
酸性镀铜溶液中少量的氯离子可在非水介质丙酮中,以银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甘汞电极做参比电极,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终点电位突跃达200 mV左右,响应速度较快,特别适应于自动电位滴定.实验测得最低下线20~50 mg/L.大量的铜离子及硫酸根离子以及镁,铝,钙,锌等多种金属离子均不干扰测定.实验中详细地验证了多种离子的干扰实验,证明多种离子不干扰,且本实验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分析准确度好,用于铜的电解液试样中氯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电位较不稳定的特点,建立了小剂量异丙醇作为稳定剂,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确定的实验方法如下:准确移取10.00 mL铜电解液样品于50 mL烧杯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0~30 ℃,加入2 mL异丙醇,加水至50 mL左右,将银复合电极和滴头冲洗干净插入待测液中,选择搅拌器转速为625 r/min,用0.010 0 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干扰试验表明,铜电解液样品中的硫酸和铜基体及其他共存元素对氯离子测定的影响可忽略。将实验方法用于铜电解液实际样品中氯的测定,测得结果与比浊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不小于0.74%,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5.
马颖  杨新龙  郝远 《冶金分析》2012,32(5):57-61
提出了一种将含氟的待测液加到氟离子标准溶液中以测定待测液中氟离子的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 逆格氏作图法,并用此法测定了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衰变电解液中氟离子浓度。待测试液中干扰离子和干扰的消除方法研究表明,从镁合金基体迁移到强碱性微弧氧化电 解液中的Zn2+、Cu2+、Ni2+和Fe3+离子均以沉淀形式被过滤除去, Mg2+、Al3+等离子的干扰以离子 强度剂TISAB消除,SiO32-和多余的Al3+离子分别用C4O6H2KNa 和EDTA掩蔽,溶液中的OH-、Na+和K+均不干扰 氟的测定。用本法测定了老化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中的氟离子浓度,加标回收率在99.7%~101.9%之间。用本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 标准曲线法对两种镁合金试样的微弧氧化电解液中的氟离子浓度分别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分析,表明本法的精密度 比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曲线法有所提高,而两种方法的正确度一致。本法可用于氟离子质量浓度高于1.9 g/L的复杂溶液体系中氟离子的 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水加热浸取草酸钴中氯离子,在离子强度缓冲剂存在下,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草酸钴中氯离子含量,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
采用HNO3(1+ 2)溶解样品,氯则全部以Cl形式溶解于溶液中,通过测定溶液中Cl质量浓度,即可计算出碳酸稀土中氯含量。试验探讨了在以硝酸钾和柠檬酸三钠为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体系中,主要以EDTA溶液络合稀土离子,采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碳酸稀土中氯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溶液中Cl质量浓度在2.0~40.0 mg/L范围内,EDTA溶液和TISAB溶液用量均为10 mL,Cl质量浓度的负对数与相应电极电位(E)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样品和电极响应斜率S值的测定须在同一恒温体系下进行;方法检出限为0.947 mg/L;对于5 mg/L的Cl,大量K+、Na+、NO3不干扰Cl的测定,RE3+、Ca2+、Fe2+、Na+最大允许量分别为10.0、4.0、5.5、23 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碳酸镧和混合碳酸稀土中氯,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均小于5%;测定值与氯化银比浊法的测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模拟的合成硫酸锌溶液中,采用氧化铅作为除氟剂,研究了反应温度、溶液初始氟浓度、杂质镁离子及氯离子对除氟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温度及氯离子对除氟效率有较大影响,且初始氟浓度越高,氧化铅单位除氟量越高。当反应温度为80 ℃、锌浓度120 g/L、初始氟离子浓度250 mg/L时,溶液的除氟率最高,达到76%以上。采用企业的锌电解液对氧化铅除氟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表明氧化铅也具有较好的除氟效果。在实际溶液的初始氟浓度为200 mg/L、锌浓度160 g/L时,120 min后,氟离子浓度降至95 mg/L,除氟率高于50%。在一段反应时间内,氟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於利慧 《冶金分析》2014,34(9):70-72
采用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处理硫酸氧钒样品,冰乙酸调整试样溶液酸度后沸水浴加热沉淀分离钒,用硝酸银比浊法测定了滤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讨论了硝酸用量、硝酸银加入量、测量时间等对溶液浊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将硝酸银溶液与氯离子形成的氯化银悬浊液,暗置15 min后,其在42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保持稳定,且氯离子质量浓度在0.5~3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002%。将方法应用于硫酸氧钒中氯的测定,结果与离子色谱法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8)小于5.0%,加标回收率在99%~102%之间。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丙三醇作为稳定剂,增强了氯化银比浊溶液的稳定性,讨论了氯化银比浊法测定湿法炼锌过程中氯离子的条件,该方法在测定过程中,其它共存离子的干扰较小,氯比浊线性范围0~350μg/25 m L,方法检出限为10μg/25 m L,加标回收率92.6%~104.3%,方法简便、快速,经实践用于测定湿法炼锌过程溶液中微量氯离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法从锌电解液中除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1×7离子交换树脂对锌电解液进行了除氯研究。动态交换实验结果表明当锌电解液的初始氯含量为1.36 g/L时,经一级离子交换后的除氯效率为31.74%。当再生的液固比为4∶1,再生液中SO42-浓度为250 g/L时,失效树脂的再生率为83.40%。静态交换实验结果表明201×7离子交换树脂从锌电解液中除氯的动力学较为符合颗粒扩散控制。研究结果为湿法炼锌厂除氯工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含氯的酸性溶液对冶金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烟气净化系统产生的污酸严重腐蚀金属设备和部件,使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在锌湿法冶炼中硫酸锌电解液中的氯对锌电解过程造成影响,加快电极腐蚀,降低电解锌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危害生产,因此酸性溶液中氯离子的去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污酸和硫酸锌电解液2种典型的高含氯量的酸性溶液的产生和危害,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除氯技术及研究现状,指出酸性溶液除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磷矿石中氟和氯的准确测定对评价磷矿石的利用价值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硝酸(1+1)和过氧化氢作为消解液,于160 ℃对样品微波消解15 min,将消解液通过0.22 μm在线超滤系统,采用Metrosep A Supp 5-250/4.0阴离子色谱柱,以3.2 mmol/L碳酸钠和1.0 mmol/L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作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测定,建立了微波消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磷矿石中氟和氯的方法。结果表明,氟的特征峰出现时间为6.29 min,氯的特征峰出现时间为9.17 min,氟和氯在质量浓度为10.00~50.00 mg/L范围内与其相应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6。氟和氯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02 μg/L和0.162 μg/L,定量限分别为0.343 μg/L和0.540 μg/L。按照实验方法对磷矿石标准物质中氟进行测定,并加入氟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氟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1%;氟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合,回收率为98%~105%。将实验方法应用于6个磷矿石样品中氟和氯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1%;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分别与GB/T 1872—1995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或GB/T 9729—2007中氯化银比浊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磷矿石中氟和氯的准确测定对评价磷矿石的利用价值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硝酸(1+1)和过氧化氢作为消解液,于160 ℃对样品微波消解15 min,将消解液通过0.22 μm在线超滤系统,采用Metrosep A Supp 5-250/4.0阴离子色谱柱,以3.2 mmol/L碳酸钠和1.0 mmol/L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作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测定,建立了微波消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磷矿石中氟和氯的方法。结果表明,氟的特征峰出现时间为6.29 min,氯的特征峰出现时间为9.17 min,氟和氯在质量浓度为10.00~50.00 mg/L范围内与其相应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6。氟和氯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02 μg/L和0.162 μg/L,定量限分别为0.343 μg/L和0.540 μg/L。按照实验方法对磷矿石标准物质中氟进行测定,并加入氟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氟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1%;氟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合,回收率为98%~105%。将实验方法应用于6个磷矿石样品中氟和氯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1%;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分别与GB/T 1872—1995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或GB/T 9729—2007中氯化银比浊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离子缓冲剂的加入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定湿法炼锌体系溶解度相图中F-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离子缓冲剂的加入量,整体来说,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的测量结果远优于标准曲线法;(2)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中,离子缓冲剂加入量会对测定结果产生严重影响;(3)当待测溶液中背景离子浓度很低时,离子缓冲剂的加入对分析结果准确性有负面影响,即不加离子缓冲剂的结果更好;(4)在待测溶液中背景离子浓度较高时,离子缓冲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度。实验结果应用于湿法炼锌液中F-的测定,最低误差为0.93%。  相似文献   

16.
使用SevenMulti 型PH/电导率/离子综合测试仪检测电铅灰中氟、氯含量。用加入了过氧化氢的柠檬酸与硝酸的混合酸溶解电铅灰,硝酸与过氧化氢可以消除硫离子对氯含量测定的干扰,柠檬酸与氟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可以消除电铅灰中铁、铝对氟含量测定的干扰。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F-小于1.50%,Cl-小于0.65%。准确度(加标回收率)F-在102.1%~105.3%之间,Cl-在93.0%~109.3%之间,电铅灰中共存离子对F-和Cl-的测定无干扰。该方法用于电铅灰中氟和氯的同时测定,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混合碱熔融-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矿石中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 g过氧化钠-2 g氢氧化钠混合熔剂熔融样品,加入热水浸取熔融物,此时铁、钙、钛、铅、铜、锆、稀土等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被除去,加入少量乙醇煮沸来消除锰颜色的干扰,调节溶液pH值在5.5~6.5之间,在总离子强度调节剂二水柠檬酸钠-硝酸钾存在的情况下,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建立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矿石中氟的方法。实验表明:氟离子质量浓度的负对数与其对应的电位(E)存在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线性范围为0.2~20.0 μg/mL,方法检出限为0.019 μg/mL。进一步的干扰试验表明,样品中硅、铝、镁、钙、锌、磷和氯均不干扰测定。方法应用于10种矿石标准物质(锂矿石、钽矿石、钼矿石、钨矿石、锡矿石、磷矿石、锌矿石、锑矿石、铅矿石和铜矿石)中氟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6或n=12)为0.3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