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热烘变色试验,对ABS/PVC合金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试验的三种PVC专用热稳定剂会加速ABS树指的热老化;当ABS/PVC合金比例为60/40时,其热稳定性较佳;CPE对合金的热烘变色有利;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添加剂对PVC/ABS共混物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稳定剂不同含量和增塑剂不同含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VC/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稳定剂用量的增加,PVC/ABS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但力学性能却下降,热稳定剂的用量不应超过5份;热稳定剂的加人影响ABS的热稳定性,但具体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随着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的增加,PVC/ABS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但力学性能下降,DOP的用量不应超过15份;熔体流动速率测定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DOP能够改善PVC/ABS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提高热稳定剂的分散性,从而提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ABS/PVC合金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崇周  吴刚 《中国塑料》1992,6(3):14-18
本文报导了 PVC 新型复合剂(W—894)对 ABS/PVC 合金所表现出的极其优异的热稳定效果。通过毛细管流变仪考察物料的粘度、色泽及熔体破坏等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稳定剂,可使 ABS/PVC 合金在210℃下经过120分钟色泽变化不大,也未发生熔体破坏。而且,经检测 PVC 制品中的铅含量达上水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增韧改性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主体材料,通过采用熔融混合制得ABS/TPU合金,对该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进行测试,观察了TPU用量对ABS/TPU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该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酯型TPU和ABS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随着TPU含量的增加,该合金缺口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从流变行为、热稳定时间、热分解温度及力学性能等方面考察了有机锡稳定剂及有机锡/钙锌复合稳定剂在电石法PVC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适量钙锌稳定剂与有机锡稳定剂复配使用,可以在保持电石法PVC加工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热稳定剂的成本;使用有机锡/钙锌复合稳定剂,PVC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明显低于比使用单一有机锡稳定剂时的PVC,但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评价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材料热稳定性的不同方法,从阻燃剂及添加剂的分解机理进行分析,发现Mg O对四溴双酚A具有很好的热稳定作用,硬脂酸镁/有机锡热稳定剂组合很好地抑制氯化聚乙烯(PE-C)的热降解,开发了一种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阻燃ABS热稳定体系,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赵文杰  韩莹  李海东 《弹性体》2012,22(5):63-67
采用胶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以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制备了胶含量范围为10%~55%的ABS树脂.将胶含量不同的ABS树脂与聚碳酸酯(PC)以30/70、50/50、70/30的质量比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组成不同的PC/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树脂胶含量对不同组成的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BS树脂中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逐渐降低.随着PC/ABS合金中ABS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ABS树脂中胶含量大于30%以后,合金的冲击强度变化不大,且3种组成的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相差不大.合金的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却随着ABS中胶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其中组成为30/70的PC/ABS合金最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PC/ABS组成为70/30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ABS树脂形成连续相,PC为分散相,随ABS树脂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相形态变得更精细.  相似文献   

8.
CPVC/PVC与CPVC/ABS合金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用量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PVC、CPVC/ABS合金最低塑化温度Tmin、塑化时间t、平衡扭矩TQ等加工性能以及体系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合金的耐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PVC、ABS用量的增加,CPVC/PVC、CPVC/ABS合金的Tmin、t和TQ降低,而体系的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聚乙烯(CPE)为增韧剂,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氯乙烯(PVC)合金。研究了PVC及CPE用量对ABS/PVC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维卡软化温度、氧指数和熔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C用量的增加,ABS/PVC合金的拉伸强度略有增加,弯曲强度基本不变,冲击强度呈现先略增加然后显著降低的趋势,维卡软化温度降低,氧指数增加;随着CPE用量增加,ABS/PVC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氧指数和维卡软化温度变化很小,当ABS/PVC/CPE为40/60/15时,合金的拉伸强度为39.8 MPa、弯曲强度为60.8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8.3 kJ/m2,氧指数为29.7%。  相似文献   

10.
选择氯化聚氯乙烯(CPVC)、聚氯乙烯(PVC)为主体材料,研究了PVC/CPVC共混比、填料品种及用量等对PVC/CPVC合金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PVC/CPVC合金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PVC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脱HCl反应,PVC常用的铅盐稳定剂、有机锡类稳定剂均适于CPVC体系,且铅盐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要优于有机锡类稳定剂。当m(PVC)∶m(CPVC)从100∶0向70∶30变化时,随着CPVC含量的增多,PVC/CPVC二元合金体系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最大弯曲正应力分别为1.82 MPa和0.45 MPa)等均呈递增趋势,而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出现递减趋势。在填料用量为5份时,PVC/CPVC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以选用活性碳酸钙(CaCO3)为最佳。随着活性CaCO3用量的增加,PVC/CPVC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活性CaCO3用量的变化对冲击强度几乎无影响。当活性CaCO3用量超过10份时,PVC/CPVC合金的热变形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石彦  赵君文  袁艳平  戴光泽  韩靖 《化工学报》2020,71(5):2017-2023
Al-Cu-Si基相变材料具有成本低、相变潜热高、抗氧化性能高等优势,是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储存材料之一。而Cu含量对其储热性能特别是体积潜热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激光热导分析仪研究了Al-Cu-Si合金的相变温度、质量潜热和体积潜热随Cu含量变化的关系,以及比热容、热扩散率和热导率等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Cu含量35%~55%时,Al-Cu-Si合金相变温度为512.5~604.2℃,质量潜热为354.4~458.1 J?g-1,体积潜热为1524.1~1763.8 J?cm-3。质量潜热和体积潜热均随着Cu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双峰型”的变化趋势,Cu含量42%时质量潜热最大,为458.1 J?g-1;Cu含量48%时体积潜热最大,为1763.8 J?cm-3。Al-Cu-Si合金的热导率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在500℃时Al-Cu-Si合金的热导率为91.4~137.5 W?m-1?K-1。综合研究表明,Al-Cu-Si合金在太阳能储热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flame retardant on PC/ABS alloy systems, a reactive‐type brominated epoxy resin was used as a flame retardant, and mixed with PC/ABS at various amount using a twin‐screw extruder. The rheological, morphological,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acrylonitrile (AN) content in ABS. The shear viscosity of the PC/ABS blend increased as the AN content in ABS increased. Temperature drastically affected the shear viscosity in the ABS matrix, but not as much in the PC matrix. A blend of PC 50% containing AN 22% is suitable to process because its shear viscosity is low in the high shear rate region and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drastically increase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PC matrix. In addition, gradual increases of 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in the entire range of the PC conten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5: 417–423, 2000  相似文献   

13.
PVC/ABS共混合金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BS、增塑剂(DOP、DAP、M80)、加工助剂863用量、及第三元刚生粒子SAN用量对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ABS共混合金的维卡耐热性主要依赖于ABS的用量,DOP、DAP对共混合金的维卡耐热有较大的影响,而对静态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考察了硫酸镁晶须(MSW)的含量及取向方式对合金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W含量为50份时,MSW纵向取向的合金缺口冲击强度为14.7kJ/m2,与相同含量下MSW横向取向时相比提高了172.2%;随着MSW含量的增加,当MSW横向取向时,合金拉伸强度急剧下降,而当MSW纵向取向时,合金拉伸强度下降不明显;随着MSW含量的增加,合金维卡软化温度先下降后上升,当MSW含量为70份时,PVC/ABS合金维卡软化温度达到94.2℃。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胶含量为60%的ABS接枝粉料与SAN树脂以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制备了胶含量范围为10%~55%的ABS树脂。将胶含量不同的ABS树脂与PC以30/70、50/50、70/30的比例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组成不同的PC/ABS共混物。利用SEM电镜观察了PC/ABS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ABS树脂含量为30%时,在合金中形成分散相;ABS树脂含量为70%时,形成连续相;ABS树脂含量为50%时与PC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在三种结构中,ABS树脂胶含量的增加都使合金的相形态变得更精细。  相似文献   

16.
ABS/PVC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ABS/PVC合金的相结构和ABS含量对合金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的影响,借助TGA、IR等方法研究了ABS/PVC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BS/PVC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热处理前后丙烯腈/溴乙烯共聚纤维的热性能与溴乙烯含量、升温速率或热处理时间的关系,并对纤维的阻燃性与溴含量或热处理时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溴含量的增加或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热稳定性和阻燃性的提高有较大影响,而且经热处理后纤维的阻燃性与溴无关。  相似文献   

18.
PVC/ABS合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软质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试样断面结构以及两相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ABS含量的增加,PVC/ABS合金的相容性和加工性得到改善;当ABS含量在20~30份时,随着ABS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都有适当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复配对聚氯乙烯(PVC)/滑石粉合金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滑石粉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前后合金性能的差异,并通过SEM观察分析了合金的冲击断面微观形貌和填料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ABS/MBS中各组分含量若发生改变,则会对合金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产生较大的影响;改性后的滑石粉更有助于提高合金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