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陈凯峰 《城乡建设》2016,(1):103-106
什么是“城”? 中国传统时期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汉·许慎著)是这么解释的:“城,以盛民也.”很明确,就是构筑一个有围护体的空间,其功能便是“盛民”,这大概是一个公众或公民性的一般概念.其实,在这之前乃至先秦,就出现了似乎带有政治性的释说:“地之守,在城”(《管子·权修》语);“立邑,建城”(《尉缭子·卷一》语);“筑城,以卫君”(《吴越春秋》语),等等.  相似文献   

2.
曹伟 《中外建筑》2013,(10):16-17
我国古代,把邮政叫做“邮驿”。何谓“邮”?何谓“驿”?据我国东汉时学者许慎写的字书《说文解字》解释说:“邮”,字形■,“境上行书舍。从邑垂,垂,边也”。学者们因此认为“邮”是指古时边陲地区传递书信的机构。所谓“驿”,  相似文献   

3.
人类与火联系密切,早在原始人群时期,人类就与火打交道。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北京猿人,就懂得了用火烤食猎物、取暖和防御猛兽。随着战争的产生和发展,火便被作为武器攻烧敌人,称之为火攻。这是古人利用天然物质作为武器的思想萌芽,也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对敌手段,实质是以火“助攻”,孙武指出“以火佐攻者明”。佐攻就是配合作战部队达到歼敌的目的。这一思想,是与当时火药还未发明,火器还未出现的历史条件相一致的。 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火攻见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春秋·鲁桓公七年(前705年)》鲁国攻打邾国,焚烧了邾国的咸…  相似文献   

4.
地灵人杰的江南古城——析古慈城的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浙东平原上 ,曾经闪烁着一颗耀眼的“明珠” ,她就是唐宋明清时 ,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的古慈城。据《慈溪县志》记载 :“自唐至清 ,共有进士 5 1 9名” ,70~ 80 %出自慈城。其中有状元 5名 ,榜眼 1名 ,探花 3名 ,尚书 6名 ,御史 33名 ,知府 4 0名 ,知县 4 1名。古慈城 ,可谓人文荟萃的“宝地”。“宝地”建城历史悠久 ,史记 :“周元王三年 (公元前 4 73年 ) ,越王勾践城———勾余”。又称“大城———勾余” ,这个“勾余”就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勾余” ,实为越时余姚、勾余二邑之界山 ,邑城以山命名…  相似文献   

5.
四“弥山跨谷”的秦离宫古代帝王常在朝宫以外另选别地营建离宫,以为游乐之所。所谓“离宫”,按照唐颜师古的解释是:于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离宫的出现很早,《左传·昭四》有云:“夏启有钧台之响”(在今河南禹县南);后来“殷纣在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史记·殷本记》·集解)所营鹿台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更有沙丘台以畜养禽兽,故址在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春秋时,楚有渚宫及章华台(渚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城内,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古华容县城内。)吴有“春霄”、“馆娃”之宫(故址在今苏州市灵岩山)。战国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在城市中的传统特色———从邯郸赵都故城遗址谈起申有顺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地区,西依太行,东濒平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据考古挖掘出来的资料表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出现了聚落遗址,这里孕育的“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南“郢”是楚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都城,经历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约四百年的历史,是楚国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今之时,再次进一步开展对于郢都问题的讨论,无疑是研究楚史与楚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都在哪里?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和传统看法,一般都变定在今湖北江陵县北纪南城。《史记·楚世家》《正义》:“杜预云:国都于郢,今江陵县北纪南城是也。”《水经注·江水》:“江陵县北省纪南城,楚文王从丹阳迁此。”在现在的江陵县正北十里,确有一座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城垣周长15506米的方形古城遗址,这就是历代相传的纪南城。但对春秋楚郢都是否就是江陵纪南城,学术界对此曾提出过许多异议。甚至有人认  相似文献   

8.
去年春夏之交,单位组织去木渎旅游,了我多年心愿。木渎地处苏州西郊吴县境内,有2500余年的历史。据《吴越春秋》中《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国文丞相文种曾向越王勾践献灭吴国之“九术”。其中之一是:因“吴王好宫室,用工不辍”,可“遗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宫室,以尽其财”。勾践派三干余人进入深山老林。据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  相似文献   

9.
王春 《建筑工人》2010,31(10):8-8
<正>春去秋来,我从1992年到邯郸矿业集团工程处已经18个年头了,而《建筑工人》杂志就像一位知心朋友陪伴了我18个春秋。在这期间,她不但给了我自信,给了我鼓励,更帮我实现梦想,让我和梦想一起飞翔。  相似文献   

10.
郭璐 《城市规划》2019,43(1):75-81
《管子》是中国古代规划思想的重要源头,其中《乘马》篇是《管子》规划思想的纲领,目前尚缺乏对《乘马》规划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本文运用实证与建构相结合的文献研究方法对《乘马》国土规划和城邑规划思想进行研究。首先,从《乘马》文本研究入手,揭示其包含的规划思想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以《管子》其他篇章和相关先秦文献为辅证,从计实数、制乘马、立壤列、地邑相得与营城立邑四个方面,解析这一思想体系的具体内涵。最后,揭示《乘马》规划思想从地到邑、以地为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据《二十四史》记载:从“春秋醒公14年8月壬御康灾”到“大清宣统元年2月26日兰州省城院门南街失火”的中国古代2583年中,共有大火灾878次。其中春秋13次,前汉21次,后汉36次,三国9次,两晋23次,南北朝17次,隋12次,唐55次,五代6次,宋209次,金15次,元26次,明215次,清221次。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设     
《中国建设信息》2008,(6):71-72
陕西榆林加大城区绿化建设,重庆轻轨二号线二期工程荣获“中国市政金际示范工程”奖,江苏东海城区道路保洁推向市场,河北邯郸出台《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人》杂志2006年第9期报道《违反操作规程酿恶果》一文,讲到邯郸某中学砖砌围墙在施工中发生倒塌,伤及多名工人;另一起据黑龙江电视台报道:哈尔滨市郊区和平坊菜园地窖围墙倒塌。砸死7名农民工兄弟。非承重结构围墙在施工中发生倒塌事故,实在罕见。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难以忘怀。《中国建材》杂志通联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从《中国建材》一创刊,我就是热心的读者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建材》四川通联站成员、站长。20个春秋过去,我头发由黑变成灰白,2000年7、8月,我又办理了退休手续。20年来,我曾为《中国建材》杂志的发行而奔走呼号。1981年时,四川订数达1800多份,在各省市名列前茅;1986、1999年,我曾为《中国建材》组织过两个“四川专刊”;多年来,也曾为《中国建材》撰写过一些稿件,至今仍放在我的案头。杂志社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更为难忘的是《中…  相似文献   

15.
孝敬     
《Planning》2019,(11)
<正>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释义】子游问孔子怎样才是孝。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喂养着。如果不存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与喂养犬马有何区别?"【作者简介】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似文献   

16.
醉英雄     
词牌中有《醉落魂》、《醉死阴》等,余作《醉英雄》,献给消防兵。 蘸尽熊熊火海烈焰, 写一部春秋: “我是一个兵”, 冲锋陷阵,  相似文献   

17.
滚滚黄河.巍巍泰山.孕育了五千年的齐鲁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泉水汩汩,始终如一。凝聚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深沉厚重.博大精深。山东省是最早发明冶铁术的地区。冶铁术发明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已普遍开始使用。《国语—齐语》记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组夷斤.试诸壤土”。冶铁术发明后.对提高生产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管子》载.早在春秋管桓时期,齐国”断山木,鼓山铁”就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故而齐国发明冶铁术应该在春秋中期。齐国故城勘探发现了六处冶铁遗址,其中两处面积达4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刘谊人 《建筑工人》2014,(11):58-58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庄子·逍遥游》《逍遥游》中的这句话使我得到的启迪是:要把一生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在人生的旅途安排上宁长勿短,不要过一天算一天。人的一生,多则百年,少则几十年。我算过这样一道简单的算术题,题目是,如果一个人能活七十岁,那么,他的全部时间就是六十多万小时。把一生上的时间当作一个整体运用,是成功的需要。成才之路是一个艰辛而长期奋斗的过程,在成才的目标与起点之间,隔着崇山峻岭,除了汗流浃背的攀登之外还要付出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9.
<正> 《考工记》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的手工业文献,据考证为春秋晚年齐国官书。书中不仅记述了大量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而且提供了一系列制度。《考工记·匠人》“营国”一节记述了西周初的城邑建设体制、规划制度、乃至规划方法,因此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的中外学者所重视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从深闺走向世界——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碛者,水中由乱石堆成的险滩也。碛口之碛,名为大同碛,黄河至此,四五百米宽的河道被收缩到不足百米,落差10米,水急浪高,成为黄河水运的天堑,碛口因占据大同碛天堑,故得名,并凭山川之便利,稳稳坐镇,独享荣华千年。碛口之历史无痕在碛口近三千年的历史中,有一段最长的历史却是了无痕迹,这段历史就是它长达两千余年的兵事要冲史。据史料载,碛口上古无镇,其境夏属冀州,周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时期归赵,并成为赵国蔺邑很重要的一个兵事要冲,之后历经秦、汉、两晋,皆如此。南北朝后期,“五胡”猖獗,碛口成为抗击“胡人”的前哨,定胡县的门户。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