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染物超标后会从腐蚀和结垢两方面影响锅炉正常运行.根据<稠油集输及注蒸汽系统设计规范(SY0027-94)>对回用注汽锅炉的含油污水设计处理后水质指标进行了确定.某油田稠联含油污水经调节、沉降、气浮或污水多功能处理器处理后,再经弱酸大孔树脂交换软化,出水水质均达到了回用注汽锅炉的给水标准.油田污水进行处理后可改用于注汽锅炉的给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经验,含油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是解决含油污水出路行之有效的方法,清污水混注是解决含油污水综合利用的一个较理想的方案。从1975年6月到1978年10月我们完成了清污水混注室内试验,两次现场试验,取得了清污水混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水气浮选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重点研究采用气浮选工艺处理杏十二联合站含油污水的现场效果,通过分析气浮时间和溶气量对处理后污水中含油和含悬浮物指标的影响,探讨气浮选工艺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实际应用中的优化简化方向。试验证明,要进一步控制气浮处理工艺的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应结合含油污水成分,合理控制气浮时间和溶气量。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油田回收污水对污水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针对油田回收污水直接回收到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影响回注水质和已建预处理装置处理效果不理想及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开展了管道分离技术处理回收污水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管道分离技术处理后的油田回收污水出水平均含油浓度、平均悬浮物固体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9.1 mg/L、76.2 mg/L,去除率分别为75.7%、41.0%;油水分离时间为310 s;与原预处理技术对比,每吨水处理成本降低52.0%。管道分离技术处理回收污水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首次研制了新型纤维滤料,但由于纤维滤料表面的亲油性,黏附油后不能冲洗干净,从而限制了该滤料在油田含油污水过滤处理中的应用.为了克服纤维滤料的这一缺点,有关单位做了大量关于纤维滤料防油改性的研究,以及改性纤维过滤系统产业化、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从油田含油污水过滤除油、除悬浮物,满足油田注入水质达标需要等方面,对改性纤维过滤技术、应用方法及技术经济对比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及对污水水质认识的提高,油田容器含油污泥的清淤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处理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泥,2009年大庆油田在第四采油厂新建了以调质—离心为主体工艺的含油污泥处理站,对含油污泥调质—离心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试验,对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处理后的污泥含油指标达到了≤2%的处理指标要求,实现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油田含油污泥的有效处理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现场试验证明,三相分离器处理后的原油含水和污水含油达到了预期技术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污水含油在500 mg/L、原油含水可在0.5%以内.以上处理指标已经远高于外围油田转油站初期在用工艺设备的处理指标.针对大庆外围油田转油站,设计时采用了高效三相分离器以替代目前的两相分离器与沉降罐串接,中后期改建为分离、缓冲、游离水脱除器的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值得在该范围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站中含油污泥难以处理的问题,进行了叠片螺旋式固液分离装置现场试验。试验表明,该装置出泥含水率低于60%,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含油去除率达到80%以上,出水满足污水站来水含油量≤1000mg/L的要求,可以直接打回系统。叠片螺旋式固液分离装置处理速度快、效果好,为油田含油污泥减量化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百色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应用研究概况,探析了含油污泥预处理工艺及效果,探讨了百色油田含油污泥和混合粘土制造建材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百色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可有效避免污泥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恶性循环,提高净化后的污水水质,减缓站区周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分析,确定了呼伦贝尔油田在用的几种压裂液的主要组分.从沉降实验得出,压裂液使呼伦贝尔油田采出水悬浮固体含量大幅度上升,而对含油污水含油量则无显著影响;当采出水中压裂液破胶液含量超过0.05%时,就会使水相悬浮固体含量显著上升,加大含油污水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