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为了推进钒钛资源高效、绿色、清洁分离提取及在微合金化高强钢产品中的研发应用,提升我国钒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装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交流钒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组织结构设计、制备及质量过程控制、服役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拟于2017年9~11月在重庆市举办"第三届钒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暨第四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推进钒钛资源高效、绿色、清洁分离提取及在微合金化高强钢产品中的研发应用,提升我国钒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装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交流钒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组织结构设计、制备及质量过程控制、服役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拟于2017年11月在重庆市举办"第三届钒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暨第四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3.
钒渣直接合金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电炉炼钢用钒渣合金化及平炉炼钢用钒渣球合金化的工艺。两种工艺钒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75%,试验结果证明,钒渣直接合金化工艺对钢质量无影响。采用钒渣直接合金化冶炼含钒为0.1%的钢,可使钢成本降低约20元/t钢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钛氧化物还原的热力学观点出发,用攀钢铁水在5~t电弧炉进行脱钒处理,将处理后所得的钒渣代替Fe—V、Fe—Ti直接合金化冶炼MnVB钢,通过此工业实践,探索钒钛渣直接合金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只需在C←Si粉渣还原条件下,使用足量的Fe—Si粉和过量的碳粉,就能保证钒钛的顺利还原,钒钛的回收率分别达40%和85%以上。  相似文献   

5.
钒渣直接合金化生产20MnSiV钢筋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公斤感应电炉及10吨氧顶转炉上进行了钒渣直接合金化冶炼含钒钢筋的试验。试验初步表明,钒渣直接合金化工艺不但成功地用于电炉炼钢,也适用于转炉炼钢。试验从钒的回收率、钢中夹杂含量以及钢材机械性能诸方面来表明钒渣直接合金化在工艺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只要含钒混合料块的配料及加入方法得当,钢中钒量可达设计要求,同时对浇注工艺及钢的质量不会带来不良影响。与用钒铁合金化比较,钒回收率可提高10%以上,生产费用可降低20元/吨钢以上。因之,对含钒微合金化的钢种,钒渣直接合金化,不失为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钒钛磁铁矿还原磨选法含钒钛尾渣提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钒钛磁铁矿经还原-磨选工艺得到的含钒钛尾渣适宜的提钒方法,对比研究了钠化提钒和酸浸提钒两种提钒工艺,研究发现,采用钠化法提钒,钒的浸出率仅为18%左右,采用酸浸法提钒,钒的浸出率在70%以上。钒钛磁铁矿还原磨选法含钒钛尾渣宜采用酸浸提钒的方法进行处理。对物料特性及提钒过程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分析表明,钒钛磁铁矿还原磨选法含钒钛尾渣钠化法提钒在焙烧过程钒易形成包裹,而酸浸法提钒在预氧化焙烧过程钒不会形成包裹体现象是其钒浸出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钒、钛是钢中经常添加的重要微合金元素及合金元素,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钒、钛在提高钢铁材料经济效益和开发高性能新产品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提高钢的性能、减少用钢量、降低钢产量、减轻环境负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钒、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研发基础理论、工艺控制、产品开发及应用升级的广泛交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定于2019年9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第四届钒钛微合金化先进高强钢开发及减量化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承钢公司低合金高强度Q345B钢板存在屈服强度波动范围大、延伸率偏低、使用冷弯过程开裂、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结合承钢钒钛资源特色,提出利用钒微合金化工艺生产Q345B钢,采用提钒、降硅、降锰措施后,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承钢1780热连轧生产线上,轧制了钒微合金钢及钒钛复合微合金化钢,研究了微钛处理对钒微合金化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钒微合金钢经微钛处理后生成了少量TiN析出物,其数量较少,晶粒细化效果有限;由于钛与氮的优先结合,减少了与钒结合的氮含量,降低了钒的析出量,导致微钛处理的钒微合金钢抗拉强度降低约54 ...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钒钛磁铁矿高炉炼铁,由于渣中有高熔点的钒钛碳氮化物,从而形成粘渣及粘罐现象以及泡沫渣,钒钛铁矿的精矿球团,经竖炉还原得到的海锦铁中富集了钒钛氧化物,由电炉熔化分离铁,而渣中氧化钒可达2%左右,经氮化得到碳氮化钒是提钒的精料,这些工艺研究过程要作钒物相的定量分析。含钒钛的生铁,再加入过量钒(达到0.3~1.5%)及其他元素制成铸造铁,使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