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粱蔗是通过高粱与甘蔗杂交选育出来的一种新的糖料作物,由广东甘蔗糖业食品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于最近育成。其特点是粮(高粱米)糖双收,生长期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糖料作物,这是糖料作物对自然条件的选择和人们实践的结果。按照我国糖料作物的地理分布来看:南方主要是甘蔗,也可种植糖棕榈;北方主要是甜菜,也可种植糖用高粱;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尤其是北缘蔗区,既可种植甜菜,也可种植甘蔗,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的糖料作物,原产子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在我国有五个种,包括原产于我国的中国蔗、原产于新几内亚的热带蔗以及印度蔗.我国是世界栽培甘蔗最早的国家之一,利用甘蔗制糖也历史悠久.甘蔗所含蔗糖约占15%,此外还有纤维、色素等杂质.甘蔗经提汁、净化、浓缩、分离、结晶等工序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中的糖用高粱我们伟大祖国土地辽阔,寒暖适宜,宝藏遍地,农作物资源极其丰富。就糖料作物来说,除了甘蔗、甜菜之外,还有高梁蔗、糖高梁,糖椰树等等。一些缺糖地区还有利用甜红薯,红柿等作为糖料土法制成各种糖产品。但  相似文献   

5.
我国糖料蔗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过去十几年国内糖料蔗生产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糖料蔗生产监测数据,尝试从甘蔗品种、病虫害为害、作物种植竞争力、栽培新技术应用、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宏观政策等多维度分析我国2017/18年榨季糖料蔗生产形势,研判我国糖料蔗生产发展趋势,力争为行业提供参考,促进我国蔗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甘蔗是个提供糖料的高产作物甘蔗、甜菜、糖用高梁、糖槭树(又名糖枫树)、糖棕榈等都叫糖料作物.后两种糖料作物虽不与粮食争地,但短期种植不能出糖,植后6—8年方可出糖。糖槭树只限于较寒冷  相似文献   

7.
甘蔗宽窄行种植密度及其间作配套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重庆市三江(即涪江、嘉陵江、长江)沿岸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因农产品调价,而蔗、糖价格偏低,蔗农收益减少,严重地影响了种蔗积极性。为了增加蔗地收益,提倡于蔗行内间套矮生早熟作物。为了解决甘蔗与间作物争光、争肥的矛盾,将甘蔗(窄行距)等行植蔗改为宽窄行种植,在宽行内间种矮生作物,但为了进一步探索甘蔗种植密度和间种不同作物,对甘蔗产量和  相似文献   

8.
《甘蔗糖业》2021,50(3)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本文分析了我国甘蔗生产现状、甘蔗机械化现状、主产区政府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蔗地宜机化改造、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农艺配套研究、建立"糖企-机企-蔗企"合理运行机制、实现机收蔗无障碍进厂和加大甘蔗生产机具的补贴力度与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粱蔗作为糖料作物,适应性广,可以粮糖兼收。高粱蔗汁中含有糖分,淀粉和乌头酸等。淀粉阻碍蔗糖结晶。也给糖品贮存带来困难。因为淀粉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返潮。据报导,乌头酸的存在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海南甘蔗育种场近年来利用新种质,新技术的开发展基础杂交,培育新型亲本(或育种材料)的情况。这些基础杂交后代有甘蔗属的种间杂种,也有甘蔗属于蔗茅属的属间杂种,突出的后代品系作重点介绍,并将于短期内投入经济杂产,为我国育种界所利用,以扩大当今甘蔗遗传基础,提高甘蔗新品种素质。  相似文献   

11.
1975/76—1977/78三年间,在普萨(Pusa)甘蔗研究所农场中进行了甘蔗和小麦的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的时间和间作物都明显地影响甘蔗的产量。种植迟些则所得产量少些。间种小麦使甘蔗减产的表现在于发芽、分蘖、成熟蔗茎(有效茎数和株高)以及最终地使甘蔗受到不同程度的减产。但并不影响蔗汁的质量。然而,间种处理却获得最多的经济收益。而在收获小麦之后种植甘蔗是不合算的。在间种方式中,于11月以20厘米株距种3行小麦并于次年2月在预留小麦行间套种甘蔗极少影响甘蔗的产量。种植短期作物如 Tori(BrassiaCampastris Var Toria)对其后作甘蔗(2月种的)同样极少影响其产量。这个种植方式比只种秋植蔗(11月种)获得的利益还要多。种一造短期作物“Tori”获得的利润比2月种的甘蔗多。  相似文献   

12.
粉垄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与其它耕作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整地的机具上,本文对有关粉垄"145"技术提出以来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针对广西糖料蔗平均单产低、蔗地连作引起地力疲劳与贫瘠化、增产已趋"见顶"、未来种蔗人员减少、现种植模式不利于机械采收中免伤宿根蔗蔸等问题,探讨提出甘蔗粉垄"145",即"粉垄新植1年、宿根4年、5年累增糖料蔗75.0t/hm2"技术体系;介绍甘蔗粉垄"145"技术体系的操作流程及2020年广西应用典型效果,以期为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水平是制约糖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化砍收更是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糖料政策支持下,我国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一方面,甘蔗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获得多方探索与尝试,规模化生产是蔗糖产业发展趋势的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广泛共识;另一方面,推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过程中因粗放式管理导致的甘蔗单产低、机收损失高、糖厂扣杂高、种蔗效益低等问题也频频使种蔗大户陷入生存困境。在国内糖价低迷、甘蔗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下,种蔗利润空间饱受挤压,如何实现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出效益,成为了规模化种蔗大户实现可持续生存发展的核心难题。本文以广西慧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全程机械化+适度精细化”甘蔗生产模式的探索经历,总结其实现甘蔗规模化生产与高效益产出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广大种蔗大户寻求甘蔗生产高产高糖路径及推动我国现代甘蔗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76年春,我市从陕西省引进一种糖粮兼收新品种——高粱蔗,这种高粱蔗,是广东省海南甘蔗育种场以甜高粱反修10号为母本,甘蔗粤糖55/89为父本远缘杂交成功,西北水保所引进经单株选育而成中熟糖高粱新品种。经过多点示范,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对高粱蔗栽培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在全国糖粮兼用高粱利用,育种经验座谈会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将群众有关栽培技术经验,加以总结,归纳为  相似文献   

15.
甘蔗是一种生长期长的作物,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期才能获得经济上合理的产量。在印度的亚热带地区,秋植蔗因为生长期较长,所以原料茎产量比较高,春植蔗产量比较低,迟种甘蔗产量更低(表1)。在许多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寄生线虫广泛存在于广西的甘蔗田中,对与甘蔗有关的主要病原线虫进行了鉴定共14个属,其中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和螺旋线虫属(Helicctylenchus)是广西蔗田中的优势种群。通过3年定点调查,蔗田中线虫的虫口密度在一年中呈现两个高峰。盆栽蔗接种试验表明,矮化线虫和螺旋线虫对甘蔗具有较强的致病性。3%呋喃丹颗粒剂对防治甘蔗线虫病比较有效。使用一种真菌制剂来防治甘蔗线虫,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保育在海南甘蔗育种场的甘蔗基础种质,甘蔗属中栽培型与野生型各的种的种性研究主要农艺性状、茎锤度与蔗糖分,以及甘蔗黑穗病抗生,为进一步开发这些种质和基础杂交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甘蔗寄生线虫类群及其生态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植物寄生线虫是甘蔗侵染性病害的重要病原之一。据报道全世界植蔗国中已知有31属91种植物寄生线虫存在于甘蔗田内。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常导致甘蔗生长机能衰退、产量下降。蔗田施用杀线虫剂防治通常能显著地提高甘蔗产量和蔗茎含糖率。朱鹤曾等(1957)在台湾植蔗前使用杀线虫剂(EDB和 MBr)处理土壤,使甘蔗产量增加2  相似文献   

19.
一、引种试验及推广经过川蔗13(川蔗61/408)系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用N:Co310×台糖134杂交育成的新品种。于1978年由云南省甘蔗科学研究所引至开远县试种,经品比试验后因其生势好,宿根性强,而被推广到开远县小龙潭公社及建水曲江公社种植。1972年红河州地区发生毁灭性的眼点病,该品种因抗眼点病而得到发展。1975  相似文献   

20.
正(一)糖料与糖料生产刊文范围:所有与甘蔗、甜菜和甜叶菊等糖料作物及其生产相关的研究与成果,涵盖各类糖料作物的育种、植保、农艺等研究与成果,糖料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装备与技术研究及成果,糖料发展与政策研究,其它与糖料相关的研究与成果。(二)糖产品研发与检测刊文范围:各类糖产品的研究与成果,各类单糖、低聚糖和多糖类的相关研究与成果,各类糖产品及其制备过程的检测与分析技术、标准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