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震勘探是煤田地质勘查的主要手段,对于地形起伏、近地表岩性变化大、煤层多而埋深浅且不稳定的复杂山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与资料处理难度较大。以老挝北部山区某二维地震项目为例,针对复杂山区原始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的问题,采用层析反演成像法解决静校正问题;采用叠前多域多系统组合去噪思路压制噪声,提高了原始资料的信噪比,有效改善了浅部煤层反射波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沁水盆地郑庄D区块山区煤层气三维地震勘探的成像品质,选择制约其成像品质的静校正、信噪比、偏移成像等关键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静校正联合技术、叠前多域"递进"去噪技术、"渐进+迭代"偏移速度建模技术等适用于山区煤层气三维地震资料的配套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
复杂山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严重,信噪比低,品质差异大,干扰波发育.运用绿山折射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可有效解决复杂山区的静校正问题.针对各种噪声的特点,采用叠前多域多系统去噪,提高了处理效果;通过振幅恢复与补偿和子波处理,消除了地震资料之间品质的差异,实现了地表一致性处理;常速扫描、变速扫描和超道集结合,准确拾取叠加速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震资料具有目的反射层较浅,覆盖次数较低,地表干扰较强,信噪比与分辨率较低等特点,要获得高质量的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一直是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其难点,研究出一套以叠前组合去噪技术、自适应预测反褶积技术、各向异性动校正与高精度速度分析、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处理方法,应用效果表明基于本套处理方法得出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中断层的成像效果可以满足后期精细化地质解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凹陷断裂发育,石炭—二叠系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且横纵向变化剧烈,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低。常规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但是成像方法和适应条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该地区低信噪比的地震资料,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应用全方位角深度域成像处理技术,在松辽盆地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中成像效果明显,实现了深层陡倾角构造弱反射信号的良好成像。  相似文献   

6.
李淅龙 《中州煤炭》2016,(10):95-98
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保真度、高信噪比的处理中,高信噪比是基础,提高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首要任务。叠后去噪处理能够在去噪的同时保证资料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去噪方法以及三维正交多项式拟合去噪的原理,该方法优化了扫描及拟合的过程,能够快速自动地处理大数据量的三维地震数据。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叠后去噪处理能够很好地压制背景噪声,增强目的层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和信号的能量,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并且能够清楚地刻画出地质构造特征,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原始地震资料规则干扰及随机干扰极其发育,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严重影响了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在分析研究区的原始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不同噪音的类型,提出了针对性的去噪方法,形成了一套保幅保真叠前组合去噪的处理技术。在实际处理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低频信息得到保护,去噪过程是保幅保真的。  相似文献   

8.
QN煤矿特点为可采煤层多,埋藏深,倾角变化大,区内正断层发育,常规处理方法无法准确解决此类复杂情况。为获取高保真的资料,采用新的精细处理方法对老资料再次处理。以QN84煤矿为例,介绍了炮点纠偏、自适应叠前去噪、精细速度拾取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首先采用精细空间属性定义与自适应面波噪声衰减,将面波等噪音较好的压制,使得时间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突出、能量强、连续性好,剖面的信噪比提高;其次采用精确的速度拾取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相对叠后偏移,保证了断层、煤层露头等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像归位,断层断开更明确、小的构造显示更清楚。结果表明,新技术对老资料的重新处理,能有效克服多煤层大倾角对断层识别的影响,修正断层15条,新发现20条,否定3条,为以后该地区精细处理解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叠前去噪技术及应用效果。通过对原始地震记录中普遍存在的干扰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六分法去噪技术对各种干扰波进行去除的方法技术,同时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加以应用,并对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里木盆地深层地震资料拼接处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展方法研究和对比试验,采用配套静校正、一致性处理、叠前多域逐步去噪等技术手段来解决静校正、一致性、信噪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高精度拉东变换、聚束滤波结合近道内切除消除多次波的影响,达到去伪存真的地质效果;然后通过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τ-p信号增强、低频拓展等深层信号增强技术改善深层成像。通过以上关键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塔里木盆地深层大剖面地震拼接剖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开采中,大规模采空区塌陷不仅威胁了矿区工人和设备的安全,同时也制约了矿区的经济效益。当前,地震波反射法是探测隐伏采空区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在实际探测过程中获取的地震数据往往含有大量随机噪声,这些噪声会为后续数据处理和成像环节带来较大干扰,因此对数据进行随机噪声压制和去除通常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首要工作。采用改进后的U-Net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去噪手段,在输入端除了加入一层含有高斯白噪声的地表激发地表接收的多道地震信号外,另一层则添加深度加权信息以充分挖掘深部反射信号。在中间层,通过压缩通道提取数据特征并通过扩展通道还原数据细节信息,构成由含噪数据到去噪数据的非线性映射,最终输出去噪结果。该网络的数据集由随机生成的大量地质模型正演数据组成,在GPU环境下使用Pytorch进行训练,并将最终结果与传统F-X滤波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多人主观打分评价以及基于结构相似性指标和信噪比指标的客观评价结果来看,采用U-Net深度神经网络得到的数据去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F-X滤波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金属矿地震勘探地震资料信号非常弱而噪声却非常强的地震资料的特点,以河南省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项目为例,研究了有利于提高金属矿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流程,利用不同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反复试验,确定最终处理参数,优选一套从折射波静校正—室内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综合静校正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多域联合去噪的方法压制噪音,应用球面扩散补偿技术从纵向上对能量进行补偿,联合使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对炮点、检波点振幅进行补偿使横向能量均衡。运用叠前时间偏移使反射波、绕射波等都能够准确归位。这些处理方法在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震勘探波场分离与去噪处理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鸿雁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87-90,93
地下地质结构的复杂性造就了地震波场的复杂性,有效信号与干扰噪声相伴产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把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就不能准确、有效地提取地下的地质信息,也就失去了勘探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有效信号的提取与干扰噪声的衰减显得至关重要,是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处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难点技术之一。针对地震勘探自身的特点和目前已有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阐述了一些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处理的心得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资料中背景噪声较强,有效弱信号淹没其中难以识别,且在时间域地震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又较难分离的问题,尝试将其通过Curvelet变换进行信噪分离。在Curvelet的不同尺度域采用自适应阈值函数对噪声进行压制,保留有效信号系数;同时,阈值函数中引入不同尺度域地震剖面信噪比,通过与信噪比相关的权值系数降低具有高信噪比的尺度域阈值,从而保留被随机噪声淹没的弱信号;最后对残留噪声系数再应用中值滤波,进一步压制噪声,突出弱信号。与常用于弱信号识别处理的小波变换,以及Curvelet变换的固定阈值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多尺度多方向性的Curvelet变换能够更加有效的刻画地震信号,结合自适应的阈值处理时,在弱信号识别及去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煤矿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矿井水,并可能引发水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并揭示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机理,是煤矿区水污染防控的理论基础.矿井水的水质形成及演化过程非常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微生物场和温度场多场作用控制.通过矿井水水质形成的多场作用研究和文献调研,界定了煤矿区矿井水污染场地的研究范围,提出了我国矿井水水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矿山巷道(隧道)等地下工程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安全高效开挖,需要采用有效而准确的超前预报技术来提前探明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在各类超前预报技术中,地震波反射法是最主流的方法之一,其最大的优点是探测距离远、界面识别效果好。逆时偏移(Reverse-time Migration,RTM)是一种基于地震波反射信息对地质结构进行精确刻画的先进成像理论,将其用于矿山巷道(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可以大幅提升探测精度。在逆时偏移过程中,特别是在矿山巷道复杂的观测环境下,成像条件的选择以及低频噪声的压制策略是保证最终成像质量的关键。以地震波逆时偏移理论为基础,构建了3种典型巷道不良地质体模型,对几种常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条件以及低频噪声压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oynting矢量去噪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是最适用于矿山巷道(隧道)地震波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分析结果为逆时偏移成像在矿山巷道(隧道)地震波超前探测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受技术的限制,以前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等软件在静校正方面做得很不够,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成果不尽人意。该文介绍了利用精细静校正资料处理新技术对一些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山区等)的原有资料进行再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掘地震是利用掘进机切割岩石产生的振动作为震源来进行探测,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等优点,但随掘地震探测所采集的地震记录中波组成分复杂,有效信号能量弱,且被掘进机工作时产生的强噪声干扰,信噪比极低,去噪难度大,需要对随掘地震记录去噪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改进人工蜂群(IABC)算法搜索策略,提高了人工蜂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震CT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分析了地震波在“岩-煤-岩”特殊结构中的传播路径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统计结果,得出通过地震波走时CT技术,可利用回采工作面煤岩交界面的折射波对顶(底)板纵波波速进行成像,进而间接反映煤层性质。深入分析了地震波波速和地震波波速梯度与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以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地震CT技术对煤岩体纵波波速的成像数据,评价结论以二维图像形式表现。将该模型应用于新疆宽沟煤矿冲击地压工作面,评价结论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