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鄂东地区干热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在鄂东地区地热资源热源主要来自于岩浆余热、放射性物质蜕变和地热增温,在出露的温泉附近,普遍侵入岩体的分布,特别是在英山罗田一带,温泉集中出露,根据调查,最大地热地温梯度达13.6℃/100 m,该地段地温场高和地温梯度异常明显,地温梯度是正常地壳2倍,属地热异常区,深部存在热源,可以认为鄂东地区是在挽近期仍有侵入活动的地带,可能有浅埋的干热岩体。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平顶山矿区深部地热灾害的主要防治技术方案与措施,以及确定矿井降温研究思路与方向,通过调查矿区地勘测温数据、井下煤岩温度与高温涌水情况及现用的机械降温防治技术,并结合矿区地质构造,探寻出深部地热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地温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地热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等,认为基于地温梯度进行地温预测是不准确的,深部地温(李口向斜轴部)将基本恒定,当前的主要任务及对策是在总结现有热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装备升级并开展基础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振林  徐成军 《中州煤炭》2009,(11):9-11,58
渭河断陷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末期,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盆地基底隆起及物质结构演化,有利于深部地热向地热储层传热.盆地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地热流向和高地温场的分布.咸阳地热田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心部位,隐伏深大断裂发育,基底隆起使莫霍面和居里面埋藏浅.盆地深部的热能容易通过基底隆起区和一系列断裂带向上传导,地温梯度升高,新生界巨厚的沉积物形成了多层储集层和盖层,盆地内大气降水长期汇集渗入,成为区域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源泉.咸阳地热水温度高,储量丰富,品质优越,科学开发咸阳地热资源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温能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浅层地温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该文研究了影响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布规律的地质构造、第四系空间结构及地下水径流条件,2008年6月地下水温测量结果。研究表明: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除几个地温异常区地温偏高(摄氏20几度)外,其余地区均在14.5℃~16.5℃之间,适合应用热泵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指导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合理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五亩地区煤资源预查,利用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地震测线时间剖面上地震反射波的地质解释,认识了本区的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和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初步确定了主要可采煤层的深度和范围,圈定了预查区找煤的重点区域,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豫北平原地处华北盆地边缘,具有较高的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巨厚的新生界沉积及其覆盖下的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形成良好的地下水热储层。分析了研究区地温梯度、地温分布、地温异常以及不同深度地温分布,基于此,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地热分区:太行拱断束地热分区、汤阴断陷地热分区、内黄凸起地热分区、东明断陷地热分区、济源凹陷地热分区、武陟凸起地热分区、中牟凹陷地热分区、菏泽凸起(河南部分)地热分区。将研究区地热资源开采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差的、不适宜四个等级,针对地热水不同梯级,根据温度、水质确定其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保安煤矿15号煤层的瓦斯灾害,基于该煤层的瓦斯参数测定、矿井生产资料和实测的瓦斯含量,对本煤层瓦斯在褶曲、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区域的赋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煤层瓦斯含量整体上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加,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局部地质构造影响下的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向斜部大于背斜部,正断层附近地区煤层瓦斯含量比同一标高正常区低,逆断层附近地区煤层瓦斯含量比同一标高的正常区高,陷落柱周围瓦斯含量比同一标高正常区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顾北煤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的地热地质特征,盖层为新生界松散层,热储层为第三纪砂层、太原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采用ANSYS软件对顾北煤矿的地温场特征和大地热流传导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绘制了矿井地温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大地热流在矿井中部重新再分配,数值模拟的平均地温梯度3.00℃/hm与系统测温平均地温梯度3.02℃/hm基本吻合,地温梯度整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地温呈马鞍形分布。此外还分析了岩性变化对现今地温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新义二井深部煤详查区的钻孔测温数据为基础,对勘查区的地温场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详查区地温梯度为2.37~3.24 ℃/hm,整体属地温梯度正常区,局部存在高温异常区。在纵向上,煤层温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表明详查区地层增温类型主要为传导型;而地温梯度与钻孔深度之间的关系则较为离散,两者无明显相关性。研究表明,地质构造、松散覆盖层厚度及地下水活动是详查区地温场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该文系统介绍了豫东下古生界岩溶裂隙热储层区域地质概况,对该区域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成因、地热水化学特征、尤其是地温场特征进行分析及地热资源评价,为资源区段优选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李鹏  刘丽丛 《中州煤炭》2021,(6):126-132
内蒙古西部断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由于工区内未开展过系统性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缺少地热钻孔地质资料积累,为查明工区地层结构、断裂特征、热储类型及埋藏条件,为地热井部署提供依据,研究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热条件等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内蒙西部某地的地热资源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可行性勘查,基本查明了工区地层结构、埋深及厚度、导热通道断裂构造的产状、空间展布、热储层埋深等,根据圈定的地热异常远景区,建议部署2处地热勘探井有利位置。通过在工区内首次开展系统性的地热资源勘查,勘查成果为地热资源钻井的井位、设计井深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克服单一物探方法解释的局限性,此次地热资源勘查过程中采用了重力测量、广域电磁测深、大地电磁测深与地震测量4种物探方法,以便提高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解释精度,进而达到解释成果的准确性。根据重力测量、广域电磁测深反演、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和地震反演处理结果,基本查明了勘查区地层发育状况以及断裂结构特征和热储层埋藏条件、分布特征等。通过对多种物探方法的联合综合地质解译,获得勘查区断裂、地层的热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研究为圈定地热富水有利区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加快棋盘井镇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扩大资源储量的目的,以二维地震勘探和可控源音频大地测量为主要方法,对地热田地质特征和进一步勘查孔位布设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热田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其地温场分布特征受断层、基底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多重控制;地热田的热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通过断裂带水热对流进行热传导,除主伸展断裂外,次级断裂或断裂交叉带也可起到导热构造的作用;二维地震勘探和可控源音频大地测量在控水构造识别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并根据物探测量成果提出了建议勘查钻孔位置。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勘探是地热资源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降低勘查风险,确定地热井位置。通过在贵州省金沙县某园区范围内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氡气测量,根据岩石电性特征,分析剖面电性结构,查明了区内断裂及隐伏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确定了热储层埋深。通过2种方法的结合,增加了资料解释的可靠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指导了钻探工程,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煤田地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顶山煤田存在高温异常现象,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根据平顶山煤田各个矿井的地温资料数据,分析平顶山煤田地温场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平顶山煤田各矿井地温梯度普遍偏高,高温异常区具有断裂和裂隙密集发育、褶皱隆起的特点,地温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岩石性质和盖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献县地热田位于冀中台陷和沧县台拱2个构造单元之间,热储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上第三系孔隙型热储层和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层。分析了献县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和地温场特征,从热源、地下水活动、地热流体成因和演变过程、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方面研究该地区地温场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献县地温场横向分布形态与地质构造单元相对应,纵向上受岩性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地热田的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流沿断裂或基岩斜坡进行汇集,构造格局制约热流方向,是以热传导类型为主的平原圈闭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17.
杨义栋 《中州煤炭》2020,(6):121-125
地热能是集热、矿、水为一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为保障周口凹陷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通过对周口凹陷区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的分析,阐述了该区具有经济价值的新近系热储层的赋存特征,建立热储地质模型,对周口凹陷区(周口段)2 000 m以浅的地热资源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主采热储层地热流体温度40~70 ℃,2 000 m以浅地热流体资源储存量为24 560.08×108 m3、热能储存量为104 123.24×1016 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4 234.58×104 m3/a,按照100年保证开采年限,可采热能为161.30 MW,属低温大型地热田;分析了该区地热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热水资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河断陷地热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断陷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辽河油田经过40年的勘探开发,积累了大量与地热相关的基础资料,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区地温场的展布主要受构造断裂、地层岩性、盖层埋深、水文地质条件等控制,地温温度较高,自北向南地温总体呈增高趋势。热储层位稳定,发育层系多,主要类型有碎屑沉积孔隙型和岩溶裂缝型,前者发育的层系主要为新生界和中生界;后者发育的层系主要为古生界和中新元古界。综合评价认为,辽河断陷最有利的地热田分布区为大洼-海外河地区(新近系)和曙光-杜家台地区(古生界和中新元古界)。随着辽河油田石油、天然气产量日益递减,开发利用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必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分析黄石章山地区地热资源形成机理及成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找热方向。通过研究章山温泉的地热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埋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建立探讨章山地区地热成矿模式形成机理。总结分析前人在本区找热效果不佳的原因,突破前人找热思路,提出在大冶湖断陷盆地边界寻找深循环带状型地热资源的新想法。为章山地区地热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指导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山西断陷盆地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榆次经纬厂一带位于该盆地中部,地热水资源非常丰富。应用CSAMT法在晋中断陷盆地榆次城区进行了地热勘查,获取了榆次经纬厂一带深部地层的电性结构。采集数据通过静态校正、2-D反演处理,最终确定榆次经纬厂一带基岩界面埋深500~750 m,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埋深2 000~2 700 m,勘探出未被揭露的4条隐伏断层。综合CSAMT探测结果与地质资料,确定了一眼地热井井位,通过钻孔验证,在该区成功打出第一眼深部地热井,水温95 ℃,水质分析含盐度接近海水。本次工作为该区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有意义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