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矿集团华丰井田含煤地层为上石炭太原组及下二迭山西组。矿井主要含水层为第三系砾岩、徐家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矿井涌水量12.0m3/min左右,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主采煤层为厚度6.5m的四层煤,对4煤开采影响的主要含水层是第三系砾岩含水层。为查明矿区砾岩含水层的补、迳、排条件,应用化学试剂示踪及环境同位素测定技术研究探索砾岩水的运移规律,对查明本区砾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亭煤矿目前主采煤层为煤5层,根据近期进行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并结合以往资料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矿井开采主要充水因素为地下含水层水及采空区、巷道积水.井田内含水层按其含水性、含水类型及水力特征,划分为5个含水层,其中第一、二、三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含水层,但其富水性弱,对未来井田开采影响不大;煤5层开采后所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全部没有进入第四、五含水层,因此煤层正常开采及构造不发育地段情况下,第四、五含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华亭煤矿目前开采2501采区,受工作面回采影响,部分工作面存在采空区积水,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可采煤层赋存情况的分析,对井田含水层和隔水层进行了划分,并对各主要含、隔水层(组、段)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矿井的充水因素,第四含水层为间接充水含水层,是开采浅部煤层时的主要补给水源;矿床直接充水水源为二叠系龙潭组主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长兴组岩溶裂隙水在局部地段由于开采或断层影响可对龙潭组王潘里段砂岩水进行补给。此结果为矿井今后生产过程中做好综合水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交矿区带奥灰水压开采的水害水源与突水机理,对中奥陶统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两个主要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进行了研究。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成果、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岩石学及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出不同的含水层与隔水层,通过34个水文钻孔水位和1980年以来奥灰水位的动态变化,证明峰峰组含水层实际位于其上段,上马家沟组含水层位于其中、上段,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隔水层,即峰峰组下段,两者之间水力联系差,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含水层。距离煤层较近的峰峰组含水层是影响矿区带压开采的主要水源,但峰峰组在该区域富水性弱,由于其与上马家沟组水力联系差,对矿井安全影响较小,是古交矿区带压开采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8):134-136
以贵州某岩溶发育矿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高密度电法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了勘查,得出矿区水文条件属于岩溶裂隙充水矿床,顶、底板直接进水。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吴家坪组第2段,并与该段含水层连通起来,对上覆含水层形成卸压作用,该含水层含水量较小补给能力差,顶板突水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6.
依据刘楼矿区既有地质勘查及矿山开采成果资料,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是基岩岩溶裂隙水,且第四第系下部含水层天窗式补给,其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了天窗式补给部位为防治水关键部位,为该矿井及同类矿山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彬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多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均为复杂型,矿井开采均不同程度受到水害影响。通过对各矿井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回采期间的揭露情况分析,认为目前彬长矿区各矿井主要水害为巨厚型中等富水洛河组砂岩含水层水,此含水层可通过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接受区域侧向径流的补给,补给条件良好。运用多种方法和理论对彬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涌水主控因素特点及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掌握矿井涌水规律,有助于全面认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受水害影响程度,是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水文地质依据,能够促使煤矿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摘要:山西省离柳矿区是我国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双柳煤矿地处离柳矿区西部。双柳煤矿下组煤开采过程中,主要面临上部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下部高压奥灰含水层的突水威胁,底板承受奥灰水最高水压达5--6Mpa。本文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和隔水层以及矿井充水因素,提出了双柳煤矿开采下组煤的主要防治水措施,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榆神矿区煤炭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处理好煤和水的关系,做好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的勘查和研究工作对矿井生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查明地表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沙层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郭家滩矿井在先期开采地段内布设8个专项水文钻孔,在探讨了钻孔施工工艺后,对第四系松散沙层进行了抽水试验。结果表明,郭家滩矿井主要含水层是萨拉乌苏组,井筒周围红土层隔水效果较好,含水层厚度相对较小,水量可控;改变了井筒作业原定的施工设想,为选择井筒作业方式以及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水的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在施工中,投球式松散层钻进取芯法钻探新技术、新方法得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阿刀亥煤矿内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测试,分析探讨了矿区内地质构造与矿井水文条件的关联性。根据地层和水文资料将矿区含水层划分成四组: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层潜水层;侏罗系孔裂隙承压含水层组;石炭-二叠系孔裂隙承压含水层组;寒武-奥陶系裂隙、溶洞承压含水层。各含水层组由断层的导通作用发生水力联系,断层还是导致矿井突水的重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投登封教学三矿开采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煤层时存在的底板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水威胁的情况,分析了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认为对二,煤层开采产生威胁的主要含水层为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石炭系太原组下部灰岩段和上部灰岩段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构造裂隙、采动裂隙及矿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会使各含水层之间产生水力联系.经综合分析确定,教学三矿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即以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课题组对姚桥煤矿湖上勘探钻孔及多年勘察资源的深入分析,利用地层物性特征、岩性组合、水文地质特征等指标并结合区域开采动态资料,对大屯煤田奥陶系含水层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各层段的岩溶发育特征,富水性及可能对该区矿井开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刚 《采矿技术》2021,21(2):31-33
矿井水害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针对胡家河煤矿受水害影响严重的情况,在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区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胡家河煤矿安全开采的含水层系主要为煤层顶板延安组和直罗组砂岩含水层,以及洛河组裂隙承压含水岩组。矿井充水通道主要由采面、掘面扰动后形成的顶板裂隙发育、原生断裂裂隙发育和区域性封闭不良钻孔组成,这些充水通道受构造影响相对较大。针对以上水文地质特征,建议增加工作面临排水系统,避免影响生产的接替,减小回采影响,对排水系统重新核定,必要时进行排水系统改扩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磨心坡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区的主要含水层为碳酸盐岩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和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组。矿井地下水全依赖降水补给,而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来自顶底板石灰岩裂隙及岩溶、采空区、地表水及塌陷洼地等,多以淋水、滴水或渗水的方式进入巷道、石门及采区。矿井涌水量主要受采煤面积和水位降深的影响,并随其增大而增加;此外,各水平涌水量还随掘采程度变化而变化,当下部水平掘采工程逐渐加剧时,上部水平涌水量则逐渐减小,下部水平涌水量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王瑶 《陕西煤炭》2020,39(2):68-72
黄陵矿区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北部,主要开采2#煤层,矿井生产中对各含水层特征认识不一,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针对此问题,收集整理黄陵矿区历年来的勘查数据,对各地层含水性特征进行客观分析与研究,并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详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矿区煤层采掘的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含水层和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含水层,其中,洛河组含水层对矿井采掘的影响较为突出。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属于弱-中等,弱富水性区域位于矿区的东部,中等富水性区域位于矿区的中西部。今后矿井防治水工作中需高度重视矿区中西部洛河组含水层对煤矿采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建文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9):203-204,207
准南煤田西黄草沟井田煤炭资源丰富,煤种为优质的炼焦用煤,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八道湾组下段煤层顶、底板砂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组,富水性较弱;但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间歇含水层、烧变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强,通过孔隙、裂隙向矿井充水,成为影响矿井开采的主要充水因素。因此,开展对该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止措施的探讨,对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峰二矿勘探资料,对矿井太原组石灰岩岩石学、地球物理测井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内太原组石灰岩沉积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晚期,岩性为含燧石结核、含生物碎屑的泥晶灰岩,层数3~7层.各层稳定性变化较大,平面上矿井东、西部较中部发育.各层石灰岩中岩溶不甚发育,含水性弱,对煤矿开采威胁不大.  相似文献   

18.
《煤》2013,(10)
黄村矿区含水岩层为5层,隔水层为3层,二1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沿原生断裂破碎带充水和沿采矿形成的导水裂隙充水。矿井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和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将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因。  相似文献   

19.
刘兴海 《中国煤炭》2005,31(11):44-46
分析了神东地区含水层的含水特征以及煤层开采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针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水文灾害防治思路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伯 《煤炭与化工》2021,44(2):33-37
林南仓井田水文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煤系地层上覆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强含水层,下伏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强含水层,矿井涌水以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为主,矿区软岩地层发育,岩性条件对矿井充水影响大,突水点常见于构造部位,涌水规律表现为集中小出水点较多,出水形式多为滴、淋水。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强化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提高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针对性、突出构造部位突水防治、加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等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