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高填料透水性能以平衡其水文调节和污染物去除性能是红壤区生物滞留池构建的关键。研究设计红壤填料中掺入不同比例的河沙以改变其透水性,比较分析其在不同的重现期降雨强度下对生物滞留池的水文调节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同一降雨强度重现期下,地表径流处理率随着掺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峰值削减率随沙土配合比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峰值延迟时间随掺沙比例增加而减少;硝氮的去除率随着掺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对COD的去除率则随着掺沙量的增加而下降,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影响不大;综合考虑生物滞留池的水文调节和污染物去除效果,20%红壤土与80%河沙混合是红壤区生物滞留池填料较为科学的沙土配比。  相似文献   

2.
在土壤渗透速率低、地下水埋深浅的合肥市建造2个过滤型生物滞留中试池,使用模拟路面径流作为进水,评价生物滞留池在类似的土壤地形条件下处理路面径流的效果。研究表明,在滤速分别为9.9cm/h、14.5cm/h条件下,两个生物滞留池对TP、NH3-N去除率均约为80%,渗透速率较低的池Ⅱ对SS、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3.5%和67.5%,优于渗透速率较高的池Ⅰ的76.9%和54.5%。由于填料中未经发酵稳定的有机质的淋出,生物滞留池对COD去除效果较差。实际应用时,在本试验的设计参数下,适合地下水埋深浅的地区,过滤式生物滞留池能稳定高效地削减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污染负荷,池Ⅱ具有较好的年污染负荷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填料类型对生物滞留系统水质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生物滞留柱试验,以天然土壤、建筑砂为基本填料,以木屑堆肥、沸石和无烟煤为改良材料,研究了种植土砂土比例、种植土中添加木屑堆肥、砂滤层中单独及同时添加沸石和无烟煤等不同填料组合对径流中COD、TP、NH~+_4-N及NO~-_3-N的去除效果,并对传统砂土填料及复合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在不同进流特征下的水质处理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在6种填料组合中,种植土中添加木屑堆肥及砂滤层中同时添加无烟煤和沸石对各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好;在7种进流工况下,砂土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COD、TP、NH~+_4-N、NO~-_3-N的去除率分别为70.5%~87.5%、50.0%~79.3%、84.7%~96.7%、-110.5%~23.3%,复合填料生物滞留设施的去除率分别为84.0%~93.0%、82.0%~92.0%、80.0%~94.7%、24.3%~90.4%,复合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污染物综合处理效果明显增强,且与传统砂土填料相比,复合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受进流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生物滞留池因其对雨水的调蓄、净化等功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生物滞留池的功能监测,是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但依赖于自然降雨的监测方法,监测周期过长,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根据本地自然降雨时的实际径流污染物浓度,配制雨水,采用模拟降雨的方式,为生物滞留池的水质净化效果,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浮动型生物载体在建筑中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悬浮填料简介建筑中水处理通常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池中的生物载体(填料)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关键。载体是微生物的生长地,生物处理效果与所选用的填料有直接关系。填料根据安装方式区分,可分为固定式和浮动(悬浮)式两种。蜂窝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  相似文献   

6.
论文选择当前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中的两种常见填料与三种典型的生物处理方式,在同一水源现场条件下进行中试规模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指出生物预处理是综合改善微污染水源水质的有效方法。所研究的两种填料、三种生物预处理方式中,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Ⅰ型)的净化效果要明显高于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池(Ⅱ型)和直接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池(Ⅲ型)。生物处理的净化效果与填料类型、运转方式有密切的联系。Ⅰ型生物池的陶粒比表面积大、单位容积生物池生物膜量与膜活性高是其净化效果高的根本原因。生物池Ⅱ、Ⅲ型不能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河道疏浚泥(河泥)和海洋疏浚泥(海泥)资源化用于生物滞留填料的可行性,分别以河泥和海泥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并以两种陶粒为填料搭建了生物滞留试验柱,通过径流雨水渗滤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种试验柱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和不同污染物质量浓度条件下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河泥与海泥陶粒作为填料时,生物滞留柱中COD、TP、TN和NH3-N的淋失量较低,污染物淋失风险较小;在降雨重现期为0.5 a时,河泥与海泥陶粒填料生物滞留柱出流时间分别为49 min和48 min,平均水量削减率分别为34.36%和44.87%,比传统砂土填料生物滞留柱分别提高了34.75%和75.96%;河泥与海泥陶粒填料生物滞留柱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明显,对COD、TP、TN、NH3-N平均负荷削减率分别为50.27%、99.08%、50.72%、79.15%与54.20%、99.58%、55.43%、80.86%,均高于传统砂土填料生物滞留柱。  相似文献   

8.
生物滞留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生物滞留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存在的水土流失、污染物表层累积、填料层更换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的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并与传统生物滞留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削减率方面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9%~21%和1%~32%;在峰值延迟时间方面最大延长了8 min;倒置生物滞留对TP、TN、COD、NH_4~+-N等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约6%、4%、3%、6%。研究成果可为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生物滞留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面向市政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的生物滞留设施填料,运用多目标评价方法对填料的渗透性能、污染物去除效果和经济成本进行综合评估。以我国华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市政道路径流污染特征为依据,开展生物滞留柱试验研究,得到填料优化配比为土壤、河沙、草炭土、给水厂污泥(含铝盐)、蛭石、沸石的质量比为30∶24∶6∶20∶10∶10,该填料组合能够维持较好的渗透性能,在污染物(SS、CODCr、TN、NH3-N、TP)去除效果良好的同时,具有填料本地化和固废资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许多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运行稳定、便于管理的去除原水中污染物质的生物预处理工艺。在由生物预处理和常规水处理工艺组成的净水系统中 ,应充分利用生物预处理池出水中的生化延伸效应提高其后续沉淀池和砂滤池等的除污染效果 ,即不应对生物预处理池出水再预加氯。对污染程度较高的微污染原水 ,还应对砂滤池出水再进行生物活性炭等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投加聚氯乙烯短管填料,研究投加短管填料对活性污泥工艺性能的影响,将该系统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试验研究,并与单一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短管填料可以改善活性污泥工艺性能,系统对有机物及氮、磷去除效果显著,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脱氮除磷。与活性污泥系统相比,投加短管填料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2.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s of the physico-mechanical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 used as channel fillers in the temperature compensators of convective shafts of boiler units are presented. Possible causes of influxes of air into gas conduits of the boiler through a sand compensator are analyzed. A multilayer procedure is proposed for filling of the bulk compensator, and computational relationships are presen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height of each layer and its aerodynamic resistanc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implemented at the Krasnoyarsk TéTs-2 thermoelectric power station (TEPS) during assembly of the No. 6 BKZ-500-140 boile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élektricheskie Stantsii, January, 2007, No. 1, pp. 31–35.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生物滞留系统净化效果,探讨了绿沸石、蛭石、活性炭、珍珠岩等材料用作特殊填料时对道路径流雨水中NH_4~+-N、TN、TP、COD等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静态摇床实验研究了填料对各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并建立了各填料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沸石的综合吸附性能较好,活性炭次之,4种填料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结果基本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以沸石作为特殊填料的小试结果表明,生物滞留系统对NH_4~+-N、TN、TP、COD的负荷削减率可分别达到70.59%、85.83%、79.98%、66.02%。从净化性能及经济性方面考虑,沸石作为生物滞留系统特殊填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生态浮床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无碳填料为对照,选用生物质碳源(玉米芯)与沸石制备碳源复合填料,分别添加到菖蒲+旱伞草、美人蕉+旱伞草、美人蕉+菖蒲3种植物组合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中,以研究生物质碳源复合填料生态浮床对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浮床植物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复合碳源填料对促进植物生长和提升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有重要作用。加碳源组合中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整体优于无碳组合。加碳源组合浮床对NH_4~+—N、NO_3~-—N、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88.7%、54.4%、58.7%,较相应的无碳组合去除率提高了6.9%,5.0%,18.4%,-22.3%。加碳源组合中的"菖蒲+旱伞草"组合对NH_4~+—N、NO_3~-—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6%、92.6%、60.7%,均高于"美人蕉+菖蒲"、"美人蕉+旱伞草"组合生态浮床的去除率。推荐生物质碳源与"菖蒲+旱伞草"组合生态浮床用于水体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启动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挂膜试验。进水流向为上流式,挂膜方式为复合接种挂膜,即先用活性污泥闷曝接种,然后逐步提高进水流速,直到滤料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结果表明:33 d后挂膜成功,在温度为16~24℃,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h,DO为6 mg/L的情况下,陶粒BAF对CODM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23%和80%;沸石BAF的去除率分别为27%和84%;组合填料BAF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32%和92%。  相似文献   

16.
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架设不同填料和不同进水流量组合的工况下,利用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HABR的第一格室液相流态进行了研究,测得反应器内升流区关键截面的流场数据,获得了架设不同填料的液相速度、涡量强度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同时研究了相关流场特征,包括速度矢量图、流线图谱和涡量场。结果表明:对于HABR,合理的选择填料类型可以保证良好的进水流态,有效地防止局部沟流和污泥流失,确保HABR高效稳定运行。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出在反应器填充悬浮球填料时,反应器整体流态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雨水径流渗蓄处理系统的填料筛选及多填料分层组合渗蓄处理径流的效能试验,分析了陶粒、稀土瓷砂、沸石、石英砂对城市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COD及重金属Pb、Zn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多填料优化组合快速渗蓄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陶粒、稀土瓷砂、沸石较石英砂具有更好的径流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离子交换等性能。将陶粒、稀土瓷砂、沸石组合作为径流渗蓄池的填料,3种填料各填装一层,每层厚度均为30 cm,则自上而下填料不同的填装组合方式,会导致径流渗蓄处理的效果有明显差异。渗蓄池填料自上而下的最佳分层组合为陶粒-稀土瓷砂-沸石,此时,径流COD、SS的渗蓄去除率分别高达94.82%、97.82%,对Pb、Zn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1.05%、75.64%,处理出水的COD约为50mg/L、SS约为25 mg/L、Pb、Zn浓度均约为0.13mg/L。对城市雨水径流的处理,该多填料优化组合快速渗蓄池较传统石英砂快滤池更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