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技术简介供水管网监测窄带物联网技术是福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先进传感技术、精密加工制造与研发能力和新兴的NB-Io T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优势而研发的,并率先提出在自来水行业进行应用。二、应用范围自来水行业的量化漏损水量(包含物理漏损和商业漏损)及提供一站式漏损评估到漏损定位。  相似文献   

2.
潘艺  吴玮  黄天寅  王骁 《给水排水》2021,47(8):160-166
在分类用户用水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选取5个特征流量进行水表误差曲线重建,对水表误差值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水表误差曲线重建的表观漏损量估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苏州市研究区域内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工业、商业、学校和医院等6类用户的水表误差进行修正,各水表的误差修正值分别为-0.25%、-4.1%、-4.59%、-2.03%、-5.74%、-0.34%,据此计算得到各类用户的表观漏损水量分别为7.41万m3、103.42万m3、292.50万m3、28.29万m3、167.83万m3、2.82万m3.与传统方法相比,建立的方法考虑到用户用水模式对水表误差曲线的影响,对表观漏损水量估算更为准确,能为用水行为类似的苏南地区的表观漏损水量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水资源浪费与节水控制问题,对物联网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平台的节水监管平台系统.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和计量表具采集管网设备运行数据和用水数据,利用学习算法建立用水模型,实现了远程用水检测、分析、统计和漏损报警等功能,达到节水目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供水漏损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也直接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衡阳市供水管网系统实际情况,通过水量审计分析,掌握表观漏损、实际漏损及免费授权用水量等分布状况,提出了衡阳市供水管网自来水漏损控制策略,并在衡阳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620个城市2008年的管网漏损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处理,分析几处典型代表地域管网漏损情况,并对辽宁省和广东省供水管网漏损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相比于国外城市我国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珠三角地区的管网漏损情况普遍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农村供水管网漏损问题比较突出,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控与定位研究对于解决管网的漏损问题至关重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农村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全面梳理了供水管网漏损监控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求更加适合农村地区的管网漏损监控模型。  相似文献   

7.
受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有效控制管网漏损率已成为供水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课题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对漏损控制模型:水力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关于漏损控制模型的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1991~1999年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值为原始数据,分别建立传统灰色模型、无偏灰色模型、等维灰色模型和改进等维灰色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等维灰色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适合用于供水管网漏损的预测。灰色模型的应用对有效控制管网漏损、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及其控制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供水管网漏损率是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和供水企业对此均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1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我国于2002年首次制定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管理的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管道系统漏损控制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供水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针对国内外关于供水管道系统漏损控制方面的现状,从管网故障监测技术及设备、泄漏定位模型方法、信号辨识与算法寻优、健康维护和智能管理等视角梳理了管道系统泄漏监测与漏损控制技术的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各检测方法用于管网泄漏问题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从实用角度提出了管网漏损控制值得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向如下:(1)针对漏损的监测和预警,应研究面向漏损监控的管网网络组建优化布置及快速预警技术;(2)针对小泄漏的定位模型,应研究管网漏损区域辨识与基于水力反问题分析的主动检测理论和方法;(3)针对检测设备研制,应重点研发基于探地雷达、光纤传感和内窥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关键设备;(4)针对管网健康维护和智能管理,应研究复杂管网独立计量区域划分方法及管网健康评价和优化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