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双端不同步数据的故障定位的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传输线节点导纳方程,提出了一种利用双端不同步采样数据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电流边界条件建立求解不同步角差的方程,然后通过搜索迭代的方法搜索满足非故障相故障过渡电流等于零的解,来确定不同步角差,进而得到故障距离。该方法采用分布参数的线路模型,使用相参数,弥补了双端同步法的不足。该算法通过引入不同步角差δ来考虑双端数据不同步的因素。EMTP仿真结果表明,测距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线路参数不确定性对测距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参数估计的自适应双端测距算法;利用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故障前后的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写出测距的冗余方程,将线路的正序参数连同故障距离和非同步误差都作为未知量求解,从而实现自适应参数变化的双端测距算法,从原理上克服了现场和实际因素造成的线路参数不准确或变化对测距结果的影响.仿真实验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了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3.
使用输电线双端数据的故障测距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分布参数做为高压输电线路的模型,对双端输电系统提出了解了一次方程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将线路两端电压电流基频分量分解成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首先根据不对称故障故障点处电流各序分量之间的关系,求出两端数据采样不同步角,进注解一次方程出故障集团。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波的输电线路双端测距算法只用到到达故障线路两侧母线的第一个故障初始行波波头,其可靠性较高.但行波波速对其定位精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实际的波速受到线路参数频变及地理位置、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在线测量行波波速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新型双端测距算法.大量仿真表明与常规双端行波测距算法相比较,该算法测距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10kV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的新方法,进而建立了单相接地故障状态下的数学模 型,并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故障测距,实现了对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判断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接地选线困难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大量10 kV模拟实验验证,深入研究了该型故障的特征,着重研究了电弧接地故障时暂态零序测量电流的特征,以及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暂态零序测量电流之间的关系。为了提取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和故障测距的暂态故障特征量,基于ATP仿真系统软件,搭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配电网络仿真模型并综合考虑不同短路时刻和不同接地电弧电阻两个因素,对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大量仿真。这些暂态特性可为研究基于单相接地故障暂态分析的接地选线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故障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双端测距时所面临的数据匹配问题,研究故障线路两端匹配数据内在特征的关联性,提出基于数据匹配技术的故障类型判据、负荷电流判据与合闸角判据,通过这三重判据的联动提高数据匹配的可靠性。结合贝叶斯分类算法与突变量电流检测算法各自的优缺点,设计一种突变点检测组合算法,能准确求取相关判据参数,实现故障起点检测。仿真算例表明:在不同故障状态下,突变点检测组合算法具有很好的检测精度与抗干扰能力;运用三重判据进行故障数据匹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不同步双端测距算法,结合非线性状态估计法和采样数据比值法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并对两种算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评估.通过ATP仿真和Matlab计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测距方法在多分支输电线路上故障测距误差较大或不适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行波波速的故障测距新方法。它以单端行波原理为基础,结合双端非同步信息推导出一种修正行波波速的计算方法(理论上为实际波速)。利用插值算法提升信号采样率来减小量化误差,从而提升波头识别精度,保证修正行波波速的计算条件,进一步提升波速的计算精度。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而且克服了双端法需装设同步时钟的缺点,与传统波速计算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简单且波速计算精度更高,可以实时计算波速。使用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长线路故障测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压长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根据正序故障分量电压沿线分布规律,通过搜索迭代将故障点界定在一段短线路上,从而将分布参数长线测距转化为集中参数短线测距。该方法理论上不受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不要求双端数据同步采样。采用反映各种故障的正序分量,不需事先确定故障相别。ATP仿真显示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