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陈喆华 《建筑与环境》2007,1(2):144-14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掀起了大规模的建造活动,当时被称为“摩天楼”的高层建筑尤为引人瞩目。本文就此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种角度进行阐述,试图再现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形象本质,并借由“摩天楼情结”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出“摩天楼”作为“魔都”上海的一个典型符号在普通市民心目中乌托邦式的幻想地位,以此来揭示其长盛不衰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近代上海的人口增长、地价增高及建筑高度控制与高层建筑建造有着深刻关联。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试图找到驱动上海成为美国以外摩天楼建造数量最多城市的基本动因,通过对近代上海商业摩天楼的发展与空间分布梳理,探讨其与土地价值的内在关联,并以样本地块地价数据为基础.论证建造高层商业建筑对地段土地价格变化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垂直城市--上海摩天楼的发展历程及现象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直城市”是对新的上海城市肌理的概括。摩天楼的存在与发展是形成这种肌理的主要原因,20余年来,上海的巨大变迁与摩天楼的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上海摩天楼发展历程与现状的解读,剖析其对上海城市形象,城市空间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田晶  赵晨 《时代建筑》2005,(4):55-59
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的摩天楼概况,并尝试从“标志性”的角度探讨摩天楼与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互动平台     
《建筑机械化》编辑部:您好!我一直在关注SWFC(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信息,《建筑机械化》开辟的这个“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进行时”系列报道太好了,我会每期看的,希望贵刊坚持下去!我关注SWFC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喜欢她美轮美奂的外形。和其它的摩天楼建筑比起来,她简洁明快、浑然一体,刚劲的直线与轻柔的弧线交织,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美丽的晶体。浑厚的体量与顶端空灵通透的梯形门虚实相生,透过门洞可以看到大楼背后的蓝天,天融于楼、楼融于天,亲密无间,两相偎依—这简直是摩天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相形之下,别的摩天楼造型,迫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2008,23(12):107-107
国外媒体2008年10月7日报道,迪拜开发商Meraas公司公布了在迪拜建造以摩天楼为主的Jumeirah花园项目。这个投资额为950亿美元的项目核心部分是“迪拜1号”摩天楼。这座号称“世界上最高和最大建筑之一”的大厦即将与Nakheel计划的1km高摩天楼一争高下。这个庞大的开发计划还将修建“公园街1号大厦”,面积60万m2以及“公园门大厦群”(ParkGate,6组大厦,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探索———我看摩天楼张统生李华钊1神洲竞建摩天楼。摩天大楼也叫高楼,在建筑学上称作“超高层建筑”,但叫摩天大楼最富有诗意。每一栋摩天楼建成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事件,它都在叙述一个从“穷汉”变成百万富翁的成功故事。摩天大楼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商业社...  相似文献   

8.
孙乐 《室内设计》2015,(5):28-35
摩天楼的出现与人类历史发展的 都市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它在 城市的选址与垂直生长都对城市空间发展与 土地利用影响深远。随着19世纪美国都市 化进程加快,大批摩天楼的快速建造引发 了严重的都市环境问题。文章讨论了从19世 纪90年代的纽约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公共 租界出台的高度控制法规对摩天楼设计的 影响,包括控制法规的出台过程、具体细则 以及对摩天楼设计的高度、体量及形态上 的影响,在历史的比较中发现上海公共租 界在城市建设法规制订过程中向西方的学 习,以及在实践中的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9.
应朝 《新建筑》2000,(5):70-73
摩天楼-20世纪建筑奇迹,百余年来经历四个阶段,全世界现有及在建的高度超过300m的摩天楼有20座,目前我国第一高楼为上海金茂大厦,展望下一世纪,人类仍会追求楼宇高度的工程极限。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2013,(2):108-108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2073英尺(约合632m)高的上海塔将于2014年落成。这座摩天楼由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将成为世界上的第二高楼。在具体建造方面,上海塔采用了一系列富有革新性的21世纪工程技术,将成为未来超高层建筑的标准。日前,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揭秘如何建造这样一座令人吃惊的摩天楼。上海塔依靠3个相互连接的系统保持直立。第一个系统是90英尺×90英尺(约合27m×27m)的钢筋混凝土芯柱,提供垂直支撑力。第二个是钢材料“超级柱”构成的一个环,围绕钢筋混凝土芯柱,通过钢承力支架与之相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从城市空间的结构、景观、功能、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两者的互动关联,并初步建构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谢浩 《新建筑》2003,(6):17-19
在肯定摩天大楼为人类创造文明、不断丰富着城市天际线的同时,从7个方面阐述了它可能成为城市建设上的“败笔”,特别是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留下诸多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今后摩天大楼发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彭赞 《时代建筑》2005,(4):23-27
文章对21世纪摩天楼的全球化/地域主义倾向,高技倾向,独石式倾向,动力学倾向,图像学倾向,媒介化倾向,生态倾向等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正迅猛发展,但由于地下室工程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渗水,极易影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及细部防水工程的施工三个方面论述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涂君辉 《华中建筑》2006,24(3):91-94
建筑能耗逐年上升.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的开始即加以考虑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该文主要针对杨经文先生生态摩天楼的建筑实践作一些分析,阐述其在高层建筑中的生态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解读雷姆·库哈斯主持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近期完成的三个摩天楼作品,从巨构之塔、垂直城市、流动文脉这三个方面,阐释作为现代性表征的摩天楼在当代发展的趋势和特质,进而对其先锋的姿态做出崭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梳理1884年~1984年间的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回顾第一座高层建筑的概念界定以及高层建筑与技术、城市和形式有关的三次转化和变革,对这100年间的高层建筑历史进行了图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In a skyscraper construction, a great number of workers and materials must be vertically transported to the proper positions depending on their roles. Particularly, the optimal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of lift cars for workers at peak tim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hance the entire project performance in a skyscraper construction. For achieving this objective, the zoning‐based concept can b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of lift cars for workers at peak time in a skyscraper construction. In developing the zoning‐based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s an environmental index as well as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operating time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cost effectiveness.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olving the time–cost–environment trade‐off problem in establishing the zoning‐based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of lift cars for workers at peak time in a skyscraper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的生物气候学--杨经文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丹 《新建筑》1999,(4):72-75
系统地介绍了高层建筑的生物气候学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从分析环境,在素出发,对高层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及其他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进而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低能耗建筑。  相似文献   

20.
The high density, high rise city is explored as a 'green' option for urban settlements. A new kind of skyscraper is presented as requiring reduced land consumption, reduced overall energy use and reduced transport demand. Ken Yeang consider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creating the bioclimatic, lower energy skyscr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