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开展堤坝白蚁防治概况我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适宜白蚁生长繁殖。在水利工程上,它营巢于堤坝内,在背水坡觅食,到迎水坡吸水。随着蚁龄的增长和群体的发展,蚁路逐年扩大,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以致串通堤坝内外坡,当水库水位升高时,水便通过蚁路流出(见图一)带走泥  相似文献   

2.
白蚁防治是确保水库堤坝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在长期从事白蚁治理的实践工作中针对堤坝土栖白蚁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和活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了寻找蚁道蚁巢的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永州市对全市上型号的土坝和土石混合坝的白蚁进行了普查,共查水库486座,有白蚁危害的254座,其中中型水库12座,小(一)型水库95座,小(二)型水库147座。 土栖白蚁对大坝的危害 白蚁的种类很多,栖居在堤坝上的白蚁多为土栖白蚁,它对堤坝危害很大。土栖白蚁中,又以黑翅土白蚁危害最为严重。如新田县塘下水库,有一窝黑翅土栖白蚁,主巢位于大坝中部正常水位以上0.19米处,巢径1.3米,巢位深3.5米,主巢道呈半圆形,内径40厘米,坝内有一条主蚁道由主巢伸向内坡水位以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土栖白蚁在堤坝体内修筑的蚁道四通八达,主蚁道往往贯穿堤坝上、下游。由于其隐蔽性非常大,故不易被觉察。遇高水位时,背水坡就会出现窨潮、漏水,甚至发生管涌等险情。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则会造成巨大损失。如1973年四川省牛家湾水库垮坝失事,1981年广东省漠阳江决堤,均为白蚁危害所致。  相似文献   

5.
堤坝蚁害     
堤坝产生蚁害的原因主要有:坝基原存蚁穴未清除,给堤坝带来了隐患,巢内白蚁因取水取食而穿通堤坝,使建成后的堤坝形成早漏现象;堤坝内外的草皮护坡是白蚁生活所喜爱的食物,吸引白蚁定居筑巢;周围环境和房屋蚁害的蔓延等。几种土栖白蚁能在江河堤围和水库坝内密集营巢(有的巢穴能达2米以上),  相似文献   

6.
洪勇 《治淮》1998,(11):24-25
黑翅土白蚁属于土栖性白蚁,喜在江河堤防和水库土坝中营巢栖居。它对渠堤坝的危害十分严重,如不及时治理,汛期一旦水位大幅度上涨,堤坝易发生严重漏水,甚至发生塌堤决口,酿成大灾。所以必须加强白蚁的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堤坝白蚁的产生,除了建造堤坝前未清理堤坝基础内的蚁巢和管理不善招惹白蚁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由干土质堤坝的背水  相似文献   

7.
挖掘堤坝处理土栖白蚁巢的利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概述立栖白蚁主要有黑翅上白以和黄翅大白蚁两种,土栖白蚁对水库堤坝的危害十分严重,它营巢于坝体粘土心墙内,造成堤坝工程质量的隐患。灭治堤坝中士牺白蚁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杀灭、毒液灌浆填补巢穴和堵塞空洞、套并责土回填、挖掘蚁巢毒上回填蚁穴等。目前对水库堤坝土栖白蚁巢的处理上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认为找巢挖巢捉住蚁王、蚁后就能灭治堤坝白蚁的效果。其实这个方法并不可靠,笔者从白蚁习性和工程实例,分析挖掘堤坝处理白蚁的利弊,并提出加强管理防止白蚁繁殖的措施。1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特性分析挖掘蚁巢的利弊白蚁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雨量充沛,适于白蚁生长繁殖。白蚁在堤坝内浸润线以上建巢穿洞,吸水寻食。随着蚁龄的增长和群体的发展,蚁路逐年扩大,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以致串通堤坝的内外坡。当汛期洪水高涨超越浸润线时,水便浸入蚁巢通道,并将土粒带走,造成堤坝渗漏、滑坡以致溃决的危险,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所以必须防治白蚁对堤坝的危害。本文简单介绍牛尾岭水库防治黑翅土白蚁的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扬州市地处江淮下游,属土栖白蚁边缘地区,白蚁危害堤坝现象时有发生。该市自1983年开展堤坝白蚁防治工作以来,在江苏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技术指导下,堤坝白蚁防治工作成绩斐然。全市530多km流域性堤防和65座中小型水库,查出有过蚁害的堤长达88.3km,水库达28座。累计灭杀蚁巢451巢,其中人工破巢277巢,捉获  相似文献   

10.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国南方诸省,土栖白蚁(主要是黑翅土白蚁,水利部门惯称为堤坝白蚁)对水利工程土工建筑物危害严重.据前些年不完全统计,我省的江河堤防及水库主坝受土栖白蚁危害的在80%以上.由于土栖白蚁在堤坝内部营巢筑洞,若不及时除治,幼龄巢发展为成年巢后,随着群体的扩大,蚁道纵横交错,有些甚至贯穿堤坝(以堤防和山塘为多),当水位上涨时,浸润线提高后,蚁道充水,渗径缩短,因而产生管涌、流土,甚至跌窝、塌坡等险象,若抢护不及时,便造成堤坝溃决,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为此,必须积极开展专业与群众性相结合的防治堤坝白蚁工作,力争早日消除蚁患,确保堤坝安全,为促进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土栖白蚁对堤坝的危害白蚁种类繁多,在我县堤坝上发现的主要是土栖白蚁。它活动隐蔽,过群体生活,筑巢于粘壤土中。我县在堤坝内发现蚁巢巢体有0.2~1.5立方米大,巢深1~4米,一般一个群体白蚁有上、下两个巢,上半年在上巢,即在浸润线以上,下半年在底层下巢。为觅食、取水、分群,向坝外打洞,有主蚁  相似文献   

12.
石路水库是我县建库较早(1958年冬)收效较快的一座中型水库工程(总库容1290万立方米),迎水坡已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坡,背水坡面采用草皮铺盖,在20余年的运行中,只发现坝体有少量渗水,原以为坝坡出现渗漏,是建坝时工程施工质量粗糙所致。1984年夏季,全县对白蚁危害水利工程开展普查工作,重点检查了石路水库大坝,发  相似文献   

13.
白石水库干砌石护坡土坝的白蚁防治胡启明(乐清市水电总站)在我国南方,大部分水库为土石坝,干砌石护面的甚多。由于雨量多、气候温湿,这些土坝受土栖白蚁的危害,特别是沿海地区,更为严重。温州地区的堤坝90%以上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蚁害。乐清市水电总站所属的5座...  相似文献   

14.
现在,全国各地已掀起冬修水利的热潮,特别是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已全面铺开加固,加高防洪堤坝。1998年我国以上流域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洪水,有些防洪堤坝出现集中漏水后过度到管涌而垮堤坝,堤坝出现管涌的原因很多,但蚁穴兽洞危害是危及防洪堤坝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我国已发现白蚁的种类较多,分布较广,遍布于南北各省,其中以栖居在堤坝上的上栖白蚁对堤坝危害最大,严重影响防洪堤坝的安全,因此,必须对白蚁进行了解、掌握它的分布规律,土栖白蚁的蚁巢分布与地势、土壤、植被情况、水分和气象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各地总…  相似文献   

15.
堤坝工程白蚁防治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准确判别蚁巢的潜伏位置,只有蚁巢的潜伏位置有了正确的判断,才能事半功倍地进行根治工作。其方法是: 1.利用白蚁喜食的食品进行跟踪观察。用木糠加糖水放在坝面上或坝体附近,引蚁出洞,跟踪寻找蚁穴洞口,打桩标志。 2.利用天敌寻找蚁巢。白蚁的天敌是黑蚁,有白蚁的地方,一般都有黑蚁在捕捉白蚁当饲料,黑蚁蚁巢在表层,而白蚁蚁巢则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南方各省,土栖白蚁对水利工程的土堤、土坝为害严重。江河堤围及水库土坝,由于土栖白蚁在内部营巢筑洞,蚁道四通八达,甚至贯穿了堤坝的上下游坡,当洪水期水  相似文献   

17.
白龟山水库顺河坝白蚁危害严重。为准确、快捷、方便地探查、修复蚁巢,采用探地雷达对堤坝可疑区域进行探测,定位异常点。在不开挖的情况下,根据探得的蚁巢定位,将含防白蚁药剂的浆料,使用压力灌浆机灌注至蚁巢和蚁路中,杀灭白蚁的同时,充填空洞,修复坝身。该技术可供其他类似白蚁防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白蚁是世界性的大害虫之一,有人称它是无牙老虎。不仅对房屋和家俱等有危害,它还可以攻穿巨大的堤坝,导致水库大坝和江河大堤发生管涌渗漏、塌窝和滑坡等险情,严重者还能酿成崩堤垮坝,所以人们称堤坝白蚁是水利工程的凶恶敌人。堤坝白蚁属土栖白蚁,主要来自:(1)兴建堤坝  相似文献   

19.
《治淮》1991,(5):31-32
70年代初,我市在浦口区新民大堤上发现白蚁,之后相继在不少水库和堤防上发现了蚁害。目前全市有148座水库和27公里的堤防遭受蚁害。从70年代中期起,我市一直将堤坝白蚁防治作为工程防洪保安的重要课题进行摸索研究,现将取得的一些成果介绍如下: 一、土栖白蚁的主要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王静 《人民长江》2003,34(7):56-58
云南省勐海县勐邦水库建成后一直遭受白蚁的严重危害,水库不能正常运行,成为典型的病险水库.为了查清白蚁的分布现状,首先采取了钻孔、挖探坑等常规办法,但未查清蚁穴、蚁路的分布情况,后又采用地质雷达法结合浅层地震反射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查清了主、副坝内白蚁蚁穴、蚁路的分布情况.通过实例说明,在堤坝蚁穴的探查中,使用物探手段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