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燃煤机组节能减碳,提出了基于热能深度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机组耦合供热系统,建立了基于热分析法的热电联产机组供电和供热能耗评价模型,基于热力系统集成优化软件(thermal power integration scheme, TPIS)仿真计算了热电联产机组耦合供热系统的能耗,研究了耦合供热系统的变工况运行能耗,结果表明:不同耦合供热方式变工况运行可实现供水温度范围为44~90℃,热指数随着机组负荷升降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耦合供热方式的机组热效率均随着600 MW亚临界湿冷机组的负荷增加而降低,均随着660 MW超临界空冷机组的负荷增加而增加,机组热效率为63%~80%。研究成果可为热电联产机组变工况运行优化和节能减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喷射器辅助供热的背景下,为了研究喷射器变工况特性,对国内外有关喷射器的计算方法进行调研,建立了喷射器计算模型并将模型与高背压机组进行耦合,得到喷射器变工况时工作蒸汽、引射蒸汽、喷射器背压、喷射器开度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器工作流体压力从0.25 MPa增至0.45 MPa,工作流体质量流量先变大后变小,在工作蒸汽压力为设计工作蒸汽压力时喷射器性能最佳;引射蒸汽压力提高,临界背压提高;引射后的混合流体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喷射器的工作,也会影响凝汽器工作;相比抽背机组,高背压耦合喷射器机组低压缸最小冷却流量最大可降低140 t/h,供电范围提高43 MW。  相似文献   

4.
抽凝供热机组抽汽参数往往高于热网所需,热损失大。高背压供热机组利用排汽余热供热,增加供热能力,减少供热抽汽量。单转子运行和双转子互换是大型汽轮机高背压供热改造的2种主流方式,为研究不同方式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某350 MW机组为例,采用Ebsilon仿真软件建立高背压供热汽轮机变工况计算模型。结合单耗理论进行不同改造方式下供热季与非供热季经济性及能耗对比。结果表明:和单转子方式相比,双转子互换方式在供热季发电量多200万 kW·h,平均发电煤耗低0.24 g/( kW·h),最大供热量少6.48 MW,非供热季其火用效率高于单转子方式。但考虑到双转子互换方式供热季优势并不明显,且每年需要2次更换转子,因此对于大型热电联产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首选单转子方式,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用于供热,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以某33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建立了回收乏汽余热的高背压供热机组热力性能计算模型,对比了高背压供热方式和传统供热方式的性能,分析了主要因素对供热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供热方式相比,高背压供热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高品质抽汽,可使汽轮机的发电功率增加21.8 MW,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22.9 g/k W·h。随着热网返回水温的升高,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发电功率逐渐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率逐渐升高,高背压供热方式更适合热网返回水温度较低的供热系统。热网水量增加,使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发电功率减少,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高背压供热方式更适合于热网水量大、供热量大的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6.
常立宏 《黑龙江电力》2012,34(6):421-423,427
为提高北方机组供热能力,介绍了高背压供热概念,并在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提出对亚临界300 MW湿冷机组进行空冷化改造,以使亚临界300 MW湿冷机组适应高被压运行的要求,实现高背压供热的目的。本次改造中,研究了亚临界300 MW湿冷机组空冷化改造范围,验证了空冷化改造后机组轴系的安全性,分析了改造后几个主要系统的适应性,最终找到了机组优化运行方式,实现了提高300 MW汽轮机供热能力。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供热机组变工况特性分析的特点、理论基础,然后用循环函数法设计了供热机组变工况特性分析的方案,并完成了基于该方案的通用软件,最后提供了该方案的应有实例。该设计方案及软件目前已在热工教学中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以及离线或在线分析。  相似文献   

8.
鉴于供热机组常在非额定工况下运行,建立了供热改造机组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国能泉州电厂300 MW凝汽式供热改造机组为例,分析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运行的热力特性,并从能量品位的角度定量计算了变工况条件下供热机组的?效率和局部?损失率。结果表明:在特定热用户条件下,随着主蒸汽流量的增加,热电厂的总热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发电热效率和?效率均提高;主蒸汽流量不变时,随着第1级回热抽汽(一抽)流量的增加,热电厂的?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最佳的一抽供热抽汽量,使得机组热力性能最优。汽轮机组实际工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热用户需求和机组热力特性,选择合适的主蒸汽流量和抽汽供热流量,以确保热电厂保持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胡波 《广东电力》2001,14(6):37-40
通过对广东省茂名电厂 1× 2 0 0MW机组除氧器的选型 ,阐述了旋膜除氧器的原理和构造 ,并通过分析其良好的技术特性和进行投资比较 ,说明了旋膜除氧器在茂名热电厂以煤代油热电联产技改工程中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大型纯凝汽轮机供热改造节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型纯凝汽轮机供热改造过程中,由于中压缸级数相对于设计的供热机组少,导致中低压缸联通管打孔抽汽压力远远高于所需求的供热压力,造成可用能的节流损失。该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即增加背压机,将较高压力的抽汽先做功发电后再进行供热。分别针对单机型和双机型大型纯凝汽轮机的供热改造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结合实际300 MW机组的案例分析发现,采用增加背压机做功的模式,对单机型改造,可以在不影响供热效果的前提下,回收供热抽汽的动力,同时由于不与另外机组耦合,设备结构简单,运行控制简便;对双机型改造,设备连接虽相对复杂,但采用热网加热器的串联模式,能量的梯级利用更加合理,保证供热的条件下,回收了更多的供热抽汽动力。结果表明,新型的供热改造模式可以收到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蒸汽压力过高而造成高品质蒸汽能量浪费的问题,提出了增设功–热汽轮机以回收利用供热蒸汽中的高品质能量.针对某300 MW机组供热蒸汽余压发电改造方案,结合采暖期机组热网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在分析选取功?热汽轮机的进汽参数、排汽参数及进汽量时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核算确定了功?热汽轮机的主要技...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供热面积和提高机组热效率,某化工生产企业自备电厂采用高背压真空加热器吸收机组乏汽余热,对热电联产直接空冷机组进行了供热技术改造。改造后,机组减少了冷源损失,提高了循环热效率,供暖循环水温度升高了15~20℃,厂用电率下降了1.5%~2%,经过整个供热周期的考验,机组及供热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达到了改造目的。并给出了机组继续进行热、电、冷三联产深度节能技术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偏微分理论和汽轮机变工况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从汽轮机功率方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了主蒸汽参数变化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数学模型。以N600-16.7/537/537-Ⅰ型汽轮机的运行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使用简便,在给定汽轮机蒸汽运行参数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繁杂的变工况计算。这不仅为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大大方便了凝汽式汽轮机经济性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4.
300MW级机组以其具有的热电比高、技术成熟、可靠性好等优点,成为热电联产机组的主流机型。针对热电联产机组的选型问题,提出选取适当的抽汽调节方式是首要问题,以渤海项目为例,介绍了回热抽汽管道开孔抽汽、从高温再热管道上开孔抽汽、压力匹配器、旋转隔板、座缸阀等几种抽汽方式各自的特点以及如何选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三北"地区供热期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运行模式所形成的电热耦合运行约束造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大量弃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热网与建筑物储热来解耦机组电热耦合运行约束的方案。通过对促进风电消纳的潜力估算以及与现有几种消纳弃风方案的投资对比,分析了所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并通过构建热电联合调度模型给出了技术实现方法。以东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为背景,结合市场运营规则的归纳与抽象,分析了方案实施对市场各主体的出力和深度调峰辅助服务费用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实施该方案给各主体个体和系统整体所带来的效益。通过算例进行的验证表明,在个体层面热电联产机组有意愿利用所提方案主动参与调峰,进而能够在整体层面实现系统稀缺调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将热电站背压式机组热力系统进行加装换热器的改造,在低负荷供热状态下将机过热排汽的显热用于加热锅炉给水,而将其潜热用于供热,从而增加机组的的进汽量,以达到提高机组发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直接空冷传统抽汽供热热电联产机组及热网供回水温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抽汽-乏汽联合供热系统,并经全面性能耗计算分析了抽汽-乏汽供热与传统抽汽供热的经济性。通过技术改造后数据得出,抽汽-乏汽供热系统较抽汽供热方式节约发电煤耗约26 g/kWh、发电机功率可增加20.36 MW、可增加供热面积约70万m2,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8.
马婉玲  丁明  吴红斌  包敏 《发电设备》2008,22(2):106-110
为协调热电联产中热、电负荷的变化,解决热电供需不平衡问题,对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的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化。在传统"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两种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添加辅助设备的方式来补充热电联产的运行方式。通过对优化前、后联产系统的总热效率进行的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并对热电联产子系统的运行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