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流花生物礁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组流花生物礁位于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带上,主要由红藻石粘结礁灰岩、珊瑚骨架礁灰岩、礁角砾灰岩和生物屑灰岩组成。可划分为礁核、礁基、礁坪和礁前塌积等亚相和微相类型,属台地边缘丘状生物礁沉积.并以礁核微相的礁灰岩为最有利储层发育,次为礁基和礁坪滩微相的生物屑灰岩。该生物礁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生物骨架孔、原生粒间孔,次为各类溶孔,其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2.
川东五百梯长兴组台缘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发育台内海槽、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 个相带,其中环海槽发育的台地边缘相带贯穿整个川东地区并绵延数百公里,是寻找生物礁滩型气藏最有利的相带。以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滩为例,可将其划分为礁基、礁核、礁顶、礁前和礁后等诸亚相,其中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亚相为礁核和礁顶亚相,储集岩主要为礁滩相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在地震剖面中利用丘状杂乱反射和气烟囱效应可对礁相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是控制礁型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形成优质礁相储层的基础,而裂缝则大大提高了储层的孔、渗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长兴组生物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珍芹 《南方油气》2006,19(2):15-18
普光气田长兴组的生物礁是继飞仙关组溶孔鲕粒白云岩之后的又一有利储集体,生物礁沉积序列纵向上由礁基、礁核及礁盖三部分组成,储层主要分布在礁核和礁盖中,礁核由下部的礁灰岩和上部的礁白云岩组成,在礁白云岩中溶孔丰富;礁盖处于蒸发沉积环境中,岩性以溶孔白云岩为主,孔隙非常发育,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套很好的储层。生物礁的造礁生物主要由海绵、苔藓虫及藻等三类组成,沉积相主要是海绵障积岩亚相及海绵骨架岩亚相,成礁模式属于碳酸盐台地边缘缓坡点礁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录井资料,对川东地区台地内生物礁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地内部发育台内点礁和丘礁,区内点礁以涧水沟和老龙洞生物礁最具特色,造礁生物组合特征也十分一致,其沉积相分布对称。在纵向上表现出两个颗粒岩-障积岩-骨架岩组成的沉积旋回;主要发育泥晶海绵礁灰岩,礁体多由障积岩组成;造礁生物以囊状海绵、串珠状海绵为主,造礁生物间充填灰泥和少量生屑;可划分出礁基、礁核、礁坪诸亚相;礁体的发育规模小,大多数发育于长二中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鄂西-城口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对长兴组-飞仙关组台缘带及台缘礁滩特征取得了新认识:①长兴组-飞仙关组为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东向西依次发育盆地相、斜坡相、台缘礁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②发育一条长兴期—飞仙关期的台缘带,长兴期以台缘礁组合为主,飞仙关期以台缘鲕滩为主,礁滩分布连续、厚度较大且延伸范围较广;③长兴期台缘礁由礁基、礁核和礁盖组成,礁核主要为粘结礁和障积-骨架礁,礁基和礁盖主要为生屑砂屑滩,分布于万源蜂桶、宣汉盘龙洞、开县满月、奉探1井和见天坝一带,迁移特征不明显;④飞仙关期台缘滩以鲕粒白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分布稳定、范围大,向盆地方向,台缘滩由飞二段逐渐迁移至飞四段,飞二段台缘滩主要分布于万源八台、开县满月、万州双河、寨沟湾和石宝寨一带,飞三段台缘滩向东迁移至宁厂一线,飞四段台缘滩迁移至孔家沟一线,飞二段台缘滩与长兴期台缘礁叠合,白云岩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中奥陶统鹰山组生物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鹰山组上段中发现生物礁(丘),造礁生物主要为Calathium,其次为钙藻、苔藓虫、海绵等。生物礁发育于开阔台地内隆起部位,属于台内点礁,形成于海退的大背景下,但未见暴露痕迹。礁体无礁前、礁后和礁翼之分,但自下而上可划分出礁基、礁核和礁盖3 个亚相,礁基以棘屑灰岩为主,礁核以Calathium 障积岩、藻-托盘粘结障积岩、缝洞及沟道充填物为主,礁盖以亮晶砂屑灰岩为主。生物礁演化经历了5 个阶段,发育2 个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7.
礁滩相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沉积相带,摸清台内礁滩相带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川东地区台地内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广安华蓥山地区天池涧水沟剖面长兴组生物礁滩进行精细写实和详细研究的同时,对其礁滩内部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精细刻画出礁滩内部结构和发育模式,指出礁滩体内部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剖面上识别出了 3 期生物礁生长旋回,均由粒屑滩沉积的礁基和障积礁或骨架礁组成的礁核构成,分别对应于 3 个向上变浅的准层序组,总体构成加积-进积型生物礁,其中第 2 期生物礁最为发育。 各期生物礁生长旋回顶部的礁滩复合体白云石化作用强烈,有利于储层形成。  相似文献   

8.
1987年3月25日,江汉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海相室沉积相组,许植南等人在江南隆起上的湖南辰溪,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辰溪熊首山上二叠统长兴组为生物礁相沉积。其造礁生物主要为串管海绵、纤维海绵、藻类及苔藓虫等,礁灰岩呈灰白。表色面粗糙,地貌呈小石林。礁灰岩普遍白云化并夹白云岩层。该礁体礁基为长兴组长一段顶部棘屑滩,礁体发育良好。成礁期沉积总厚良大于100米,出露范围约三千米。  相似文献   

9.
流花X-1油藏是在台地边缘上发育起来的生物礁灰岩岩性油藏,为孔隙-裂缝型储层,裂缝和次生溶孔发育。利用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GVR)资料对该区裂缝及次生溶孔进行定量评价,据此建立电阻率成像测井裂缝有效性评价标准,并结合实例对该标准进行了验证。结合GVR资料对该区裂缝发育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该区裂缝在平面和剖面上发育特征有较明显的规律性,裂缝发育程度受局部构造控制,礁核部位主要发育溶蚀缝和孤立缝,礁后部位主要发育成组缝,远离礁核方向,裂缝角度变高,裂缝有效性变好,次生溶孔的发育一定程度上受控于裂缝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川东地区高峰场长兴组已钻资料,对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川东地区高峰场长兴组生物礁储集岩主要为白云岩类,储集空间有孔隙、溶洞、裂缝3类,其中晶间孔、晶间溶孔、溶洞和粒间溶孔对储层的作用最大.根据野外剖面及钻探资料研究,将长兴组生物礁相划分为礁核(骨架)相、礁滩相和礁顶潮坪相,并对高峰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进行了预测;高峰场生物礁为点礁,礁区域的南部和东部储层更优;在岩隆(生物礁)相带较可靠的相带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紧靠礁前附近和凉风垭附近.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见天坝生物礁等地面露头剖面和井资料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地震模型正演、地震剖面地震相等的详细研究表明:川东北黄莲峡地区处于二叠系长兴期城口-鄂西海漕与川东开阔台地相的结合部位;黄莲峡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地震异常具有典型的台地边缘进积型层序地层特征,飞仙关组有可靠的上超现象,礁核内部为杂乱反射特征,是台地边缘礁的反映;城口-鄂西海槽向川东碳酸岩盐台地内部万县、云阳方向延伸,台地边缘礁异常沿城口-鄂西海槽边沿分布,边沿礁异常发育,且成藏条件优越,可与开江广旺地区对比,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宣汉盘龙洞长兴组生物礁剖面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区域构造、地层概况、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背景资料,对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地层剖面进行了观测描述.通过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识别出主要岩石类型为礁灰岩、礁云岩、生屑灰岩、颗粒灰岩及晶粒白云岩.根据露头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认为该剖面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露头地质建模方法得到的模型为二维概念模型,不能满足当前油气生产的需要,而基于数字露头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国外已比较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一间房剖面礁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测量了 9 条测线,划分了 10 个地层单元,识别出 10 种沉积微相;实测孔隙度与渗透率资料均显示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相控性,礁基与礁基(特粗滩)均有利于孔隙发育,台缘滩、礁坪和礁翼均次之,礁核和台内中高能滩均相对较差,而台内中低能滩和滩间海均不利于孔隙发育。利用激光雷达对露头进行扫描,得到礁滩复合体的三维激光点云图,并在其中进行地层追踪、解释及加载地质信息,建立了三维数字露头。 在 GoCAD 软件中,根据三维数字露头的地质信息,以相控储层建模的思路建立了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其清晰地展示了礁滩复合体的沉积微相、孔隙度和渗透率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情况。该模型可运用于井下,为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储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搜集大量沉积相标志,系统分析了伊宁地区的生物礁相,发现在伊宁地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中存在生物礁。生物礁形成于活动陆缘碳酸盐台地缓坡边缘,生物礁相由5个沉积韵律旋回组成,单体厚39 m,叠加总厚度大于176 m,平面规模大于3 km,内部相带发育齐全,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碎屑泥灰岩,厚层块状构造,下部见纹层、变形纹层构造。单个礁体为浑圆形,沿走向成串珠状分布。造架生物主要为藻类、珊瑚、有孔虫等,粘结生物主要为藻类,附礁生物有海百合茎、角石、腕足类以及腹足类等。生物礁的发现对该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细化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伊宁盆地的油气勘探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生物礁相储集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的特点,应用岩心分析、测录井等相关资料,对储集层特征、优质储集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白云岩是气藏的主要优质储集岩,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或晶间溶孔为主。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大多为滩相溶蚀孔洞型和潮坪相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礁盖、礁顶和礁后。有利沉积微相(滩相和潮坪相等)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基础,白云石化作用和多期溶蚀作用是形成其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5 井下奥陶统隐藻类生物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塔中5 井所钻遇的下奥陶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即:灰岩段、角砾白云岩段, 上白云岩段和下白云岩段, 其中第二岩性段(角砾白云岩段)由隐藻类粘结形成的叠层石、凝块石、层纹石和核形石组成的隐藻类生物礁, 其中,叠层石和凝块石具抗浪组构。该礁经历了一个礁基形成期、三个礁生长期和二个间歇期,生长期表现为礁前亚相和礁核亚相交互发育。隐藻类生物礁具一定的储集能力, 钻井中有活跃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7.
川东上二叠统生物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礁体经历了海底、潮坪、陆上、浅-中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而礁间相和非礁相沉积直接从海底成岩环境进入浅-中和深埋藏成岩环境。礁灰岩中的大量原生孔隙被海底和埋藏成岩环境中多期胶结物充填而丧失殆尽。礁间生物屑灰泥沉积物微孔隙在压实过程中逐渐消失。礁体的白云岩主体是埋藏成岩环境中形成的,一般孔、渗性良好。礁顶发育2—7m厚的潮坪白云岩,则孔、渗性很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板东构造板东4井等长兴组钻探资料,对长兴组的生物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板东构造长兴组储集岩有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白云岩的物性最好,其次为礁灰岩。综合储集岩物性特征、区域钻、测井资料及野外剖面,总结了生物礁的形成与演化模式-由礁基、生物礁、生物屑滩及潮坪构成。在建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储层识别模式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了预测。预测资料与实钻、测井资料证实板东4井生物礁为点礁。  相似文献   

19.
川东—鄂西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对该区生物礁白云岩的成因认识还存在争议。为此,以该区见天坝生物礁白云岩为例,采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生物礁白云岩的成因。岩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白云岩与石灰岩的过渡带上,一些白云石晶体沿缝合线分布或覆盖在缝合线上。通过测定礁白云岩、溶孔中鞍状白云石、石灰岩的微量元素与稳定同位素含量、包裹体温度,发现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氧比海水的稳定同位素氧数值明显地偏负,白云岩中的Mn和Fe含量比被交代石灰岩中的Mn和Fe含量要高,而Sr和Na含量则相对更低。结论认为:1该区礁灰岩的白云石化作用是在埋藏条件下发生的,具有埋藏白云石化的特征;2鞍状白云石两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Th)介于190~210℃,高于长兴组的地层温度,这一异常现象说明白云石化作用与下伏深盆地低温热液有关,见天坝生物礁白云岩可能是热液白云岩。  相似文献   

20.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主要发育生物礁相和生屑滩相储层。生物礁与非生物礁地层由于生长环境、形态及岩石结构特征差异,测井响应特征不同。利用电成像和常规测井资料,对这些特征差异进行了详细描述,论述了滩核、滩缘和滩间的测井响应特征。长兴组气藏礁相地层沉积模式纵向上表现为礁基—礁核—礁盖—礁核—礁盖,共发育2期礁盖储层,优质储层主要集中在礁盖。滩核、滩缘与滩间测井响应特征的区别在于滩间处于低能沉积环境,自然伽马较高(30~80API之间)、呈指型和尖峰状,滩核和滩缘处于高能和较高能沉积环境,自然伽马为低值(小于20API);滩核与滩缘区别在于滩核电阻率呈隆起状、电成像可见交错层理、溶蚀孔洞发育,滩缘电阻率呈锯齿状,为低角度层理,夹少量溶蚀薄层。滩体分布广泛,但优质储层主要集中在滩核,滩间几乎不发育储层。整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建立了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及生屑滩的测井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