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在当今丰富多彩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需要把来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与源自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一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重视研究本土数千年源远流长建筑历史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现代建筑应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现代化的建筑技术,而反映传统和地方特色只是副产品。作者将当前国内的现代建筑分为“画蛇添足型”、“仿古型”、“国际型”及“新现代中国型”四大类,分别作了分析;并希望我国建筑师“食古早化,食洋早化”。  相似文献   

3.
寻找现代文化建筑与中国传统艺术文脉的契合正是宁波市鄞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构思的切入点。设计通过形似“弦琴”来延续中国传统的艺术之脉,通过形体的通透玲珑来展现当代文化艺术的时代朝气,通过合理、紧凑、巧妙的空间组合来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建筑师力图通过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神韵。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枝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大陆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传播和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延续之“双重维度”视域,阐述“新派”建筑师通过结构理性、功能主义与文人生活审美价值的融合,对现代中国建筑之“形态功能”范畴的求索与开拓,呈现1950—1960年代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5.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大陆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直接继承发展了1930年代以来在学院派与官式建筑传统之外探寻现代中国建筑道路的思想新芽,系统呈现了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主流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全面碰撞融合的理论图景,亦成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之余绪在现代中国建筑理论探索中的映射,具有多重重要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本文将发掘本时段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余绪与现代建筑社会属性多重交叠下的理论探索,论述其对“复古思潮”的抨击抵抗及其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理论内涵,呈现其从“型造人”到“建筑文化自觉”的启蒙主义理论建构演进目标,总结这一群体及其理论建构作为现代中国建筑发展图景重要组成的意义与价值,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6.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居环境审美探源——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形态之"三美"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美特色的分析研究,来揭示人居环境对美的表达,把民居之美概括为“民族之美”、“实用之美”、“群体之美”,唤起建筑师向传统民居建筑的人居环境学习“诗意的栖居”,从而实现当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向更加完美的形态发展同时,使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11月3日,“招传统建筑之魂,筑现代建筑之梦”暨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锦秋先生出席,并为“辽宁省优秀女建筑师”颁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传统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人们热衷于求“大”、求“洋”、求“奇”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是当今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致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建筑特色逐步消逝。在此情况下,我们的建筑师该何去何从?该如何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该如何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以梅兰芳京剧院为例,来阐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师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