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特征及其勘查与评价的要点。计算评价这类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开采状态下的河水入渗量是其关键点,应注意地表河流的正确处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及在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还对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做了分类并列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傍河取水是能够兼顾供水水量和水质状况的1种取水方式,其选址的适宜性是水源地质量的前提保证。针对傍河水源地选址的适宜性问题,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实现对水源地选址适宜性的准确评价。基于对哈尔滨市利民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安全距离、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河流年平均径流量、河流水质、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埋深8个指标构建了傍河水源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与评分分级标准,利用ArcGIS计算平台分析傍河取水适宜性指数,并根据傍河取水适宜性分级标准对研究区进行适宜性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利民区万宝镇至陈家一带,南到万乐,北至张家店,可作为适宜的傍河水源地。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结果来看,本次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傍河水源地选址适宜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频频出现的断流现象给沿岸城市的供水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根据近年在郑州市北郊黄河滩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中 ,几组大型抽水试验所获得的地质信息 ,论证了傍河地带的地下水资源潜力 ;细颗粒含水地层中的成井技术 ;傍河开采地下水可能诱发的水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文章的结论是 :黄河下游沿岸地带 ,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大规模开采傍河地带的地下水所诱发的环境负效应十分有限 ,具有建立傍河地下水源地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是傍河工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对地下水控制工程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目前行业研究方法存在问题,重点考虑建设工程的特点及需要,以在建的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妫水河隧道工程为例,提出了利用傍河抽水试验来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的一种便捷方法。首先,详细分析了隧道沿线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凹形与凸形两类河岸对河流沉积作用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布置了傍河抽水试验;根据傍河抽水试验获得的数据,分别从水位降落漏斗形状和△h~2-lgr曲线规律两个角度定性分析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并对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然后考虑傍河工程施工中地下水控制工程实际需要,根据镜像法原理,提出了利用河流补给边界位置来定量评价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的一种思路;最后,利用镜像法反演了河流对地下水影响的河流补给边界位置,反演结果得到了隧道沿线地质条件及相关经验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数学模型的精度,增进对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认识,减小因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需要对数学模型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区以辽宁省北票市某傍河水源地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选取含水层的给水度、渗透系数、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降雨入渗系数、模型边界的水力传导系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模型边界的水力传导系数比较敏感,从而为傍河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布置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三门峡辛店水源地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正确分析和对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正确认识及边界条件的合理概化,建立地下水流二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对开采性抽水试验地下水位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刻画傍河型水源地地下水流场的变化,用来对水源地开采动态进行预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同类地下水源地的数值模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阳市公共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将微污染河水经絮凝沉淀与人工湿地处理后回灌补给地下水并建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具有河水处理-再利用-调蓄开发三位一体的优势。通过构建一套絮凝沉淀-人工湿地-地下水回灌系统,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系统运行各阶段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地下水回灌与开采供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絮凝沉淀-人工湿地处理后,浊度、TP、TN、COD_(Mn)、NH_4~+-N均可达到工程设计回灌水质要求。地下水回灌-开采供水系统对原生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有限,人工湿地-地下水回灌-供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咸阳市区傍河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水质的时空变化及其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可得,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流动力场发生变化,致使渭河污水和周围的劣质水向水源地流动,潜水污染严重,承压水中个别井也有潜在污染。  相似文献   

9.
周春华  任静  王金山 《山西建筑》2014,(27):129-130
针对地源热泵取用地下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的相关规定,结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特点,对地下水地源热泵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别于一般地下水取水水资源论证的关键论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金堤河对地下水污染演化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污染的濮阳市金堤河水直接影响附近地下水水质 ,尤其威肋即将投入使用的李子园水源地的安全。作者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初步分析了金堤河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黄河滩地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滩地和河床下蕴藏着较丰富的浅层淡水资源 ,这个淡水资源来源于黄河渗透水 ,经过试验研究 ,初步探明了黄河滩地及河床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揭示了这一淡水资源主要接受黄河渗透激发补给 ,评价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取水方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磊  方维萱  刘增仁  鲁佳  张立新 《矿产勘查》2020,11(10):2283-2292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典型干旱荒漠生态脆弱区,水-岩-土-植生态景观异质性及耦合作用,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该文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通过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生态样方测量等综合调查方法,研究生态区划、水文地质与植被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高中山荒漠基岩裂隙水、中山侵蚀山地裂隙孔隙层间水、山前洪-冲积扇盆地孔隙水、河流阶地孔隙水4个主要生态水文景观类型。高、中山区及河流阶地绿洲受大气降水及地面蒸发作用控制,冲洪积扇缘绿洲受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地下水水位变化控制。以期对乌恰-康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建设、绿洲生态稳定及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贵萍  祁泽学  杨丽茜  温川 《矿产勘查》2022,13(11):1695-1704
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区有着巨厚的第四系砂卵砾石层,形成了良好的储水空间,研究其含水层系统特征、地下水循环演化及资源开采潜力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动态长观等资料,将含水层系统进行了划分,并对地下水的循环演化进行了阐述。运用补给量总和法、排泄量总和法以及断面径流量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潜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与地下水经历三次转换,主要模式分为:中高山区模式、冲洪积扇区模式、冲湖积平原区模式;含水层系统可分为:局部循环系统、中间循环系统和区域循环系统三个子系统。研究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06.75×104 m3/d,开采潜力达103.38×104 m3/d,可为下游的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平平  王晓丹  陈海龙 《矿产勘查》2020,11(11):2555-2560
苏干湖湿地位于甘肃省苏干湖盆地西部,属典型的内陆河干旱性气候区,强烈的潜水蒸发加快了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和积累。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与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有密切关系,非盐渍土-中盐渍土包气带岩性单一,重盐渍土和特重盐渍土包气带岩性为双层结构,土壤盐渍化与包气带岩性中的颗粒大小有关。地下水位埋深在0.5~1.0 m时,土壤盐渍化最严重。如果研究区东侧补给量继续呈增加趋势,盐渍化土壤在中盐土区、重盐土区、特重盐土区面积有扩大趋势。提出了改善湿地盐渍化程度的方法。为“引哈济党”调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规模论证和调水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地下水浅埋区的盐碱地改良和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 ,基本查明了陈化油污土的分布特征 ,且不同深度上油污土的物质组成基本相同 ;陈化残油主要有挥发 ,淋溶及微生物降解三种去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和水样测试分析,在淮河流域的周口-项城-沈丘一带,地下水质量具有垂向分带性,其原因主要有城市“三废”的排放、地表水的污染、污灌回渗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结果;并在平面上呈现点状、带状或面状污染地下水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三工河流域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流域发源于天山博格达峰,是独立的小流域。而流域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单元的完整性,具有大流域的分布规律。目前流域供水水源以河道来水和开采地下水为主,由于长期的超采地下水,已经造成该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本文在系统地阐述流域地质条件以及含水层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流域多年基础资料,采用水均衡方法,对现状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地下水平衡分析、耗水量平衡分析,构建出合理地下水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地下水水位、水量远景预报,确定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合理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根据流域的不同地貌单元,制定出不同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与保护区,按照限制开采、调蓄开采、调控开采和禁止开采等四个区域确定地下水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分析大沽河下游李哥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MODFLOW的SEAWAT模块建立了研究区的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运用水位和浓度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检验。在示范区内进行了咸水修复试验,但效果不够显著,因此利用模型对修复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两种方案。结果表明,抽注水方案一和二对于示范区咸水体的修复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系统停止运行后的自然状态下,修复效果能够长期维持下去;抽注水方案二更为快速、彻底,且总抽注水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