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建筑与媒体     
<正>《时代建筑》从创刊至今走过了30年,这30年也正是中国当代建筑和与之相伴的建筑媒体迅速发展的30年。因此,本期杂志选择"建筑与媒体"作为主题。媒体,在记录、展现、影响和推动建筑学科发展上的作用不言而喻,早有国内外学者研究建筑和媒体的关系。媒体不是独立于建筑学科之外的旁观者,而是深深介入其中,呈现"建筑—媒体"的共生状态。随着媒体形式的发展演变,媒体与建筑的交互作用日益深入和多元,极大促进了建筑话语的生产和建筑学内容的丰富。本期聚焦"建筑与媒体",特别是在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2.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要对整个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历史加以评论并非易事,所以我选取了一些关键点和关键人物。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建筑评论.那么我主要关注以下6部分内容:1.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  相似文献   

3.
北京首届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开幕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建筑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阵痛的一种折射.这一届建筑双年展几乎拉开了掩盖中国当代建筑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帘幕,而不仅仅涉及当代展览体制和建筑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堂建设的现实需求巨大。但在中国当代,大量的基督教建筑建设仍以仿哥特式风格为主,这不仅不符合中国当代的时代性,而且也不利于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发展。相比而言,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文针对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的历史困境,对仿哥特式教堂建筑进行了分析与批判,进而指出了其关键问题在于现代性不足;并以近十年来新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基督教建筑为例,阐述了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的现代性趋向。  相似文献   

5.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0,(6):144-145
文章对西班牙当代建筑师和理论家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的工作坊和讲座的内容进行综述,并结合对《建筑在西班牙》一书的解读,讨论当代西班牙建筑与中国建筑交流的可能性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时代建筑》杂志自创刊30年以来,始终记录并参与中国建筑的当代叙事。《时代建筑》聚焦当代中国,以批判性的媒体内核、多层次多角度的选题策略、高水准的学术品质、多元的传媒平台与当代中国建筑形成了良性互动,推动了当代中国建筑学科的繁荣与发展。文章对《时代建筑》30年历程进行总结和剖析,并勾画未来发展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刘松茯  李鸽 《华中建筑》2011,29(6):12-14
该文简要地梳理出"先锋"与"建筑"组合到一起的整个经历,清晰地勾勒出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的前身--先锋派建筑,从最初的理念形成,到发展成熟,并最终失去了"先锋"身份的全过程.并且通过对"先锋"本质的深入解析,描绘出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陈曦 《建筑师》2011,(1):96-101
本文首先区分了与"建筑遗产"概念紧密相关的若干概念,又通过当代大量国际会议文件梳理了建筑遗产概念及其价值判断的发展脉络;其次,通过对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两大重要思潮的解读,分析了"真实性、完整性"等核心概念的相应突破;基于这些突破,阐述了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趋势,最后以若干案例来证明理论发展对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奖能够直观反映出获奖作品所彰显的价值立场,中国建筑长久以来在国际建筑奖中处于缺席地位,直至新世纪之后,中国建筑师才开始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WA中国建筑奖关注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成立10余年间见证了中国第四代建筑师群体的崛起。2014年中国建筑奖的扩容则折射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关注岭南建筑创作中的"现代性"根源。分别从西方建筑思想的现代性内容、岭南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及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历程等方面,分析、思考了岭南建筑创作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原点——气候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乡土建筑入手,回顾建筑学与气候相关的历史,探讨乡土建筑对气候的反馈特征及现代气候建筑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杨晓龙  胥琳  于莉 《华中建筑》2012,30(4):175-178
灯塔属现代交通建筑范畴,是当时从欧洲引进的新建筑类型,功能性很强,多数地处海岛,建筑材料运输困难,现场施工难度很大。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开展灯塔等沿海航标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一百多座灯塔。早期建造的沿海近代灯塔建筑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如1895年建成的北渔山灯塔,采用预制装配式铸铁结构,是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引进西方现代建筑类型、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典型案例,同时体现了当时欧洲现代主义建筑萌芽时期革新与守旧并存的建筑形式,是中国近代建筑史早期特定建筑领域的特殊建筑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重构建筑学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建筑现代转型问题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家与建筑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一关联的现代转变及其影响至今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还鲜有讨论。本文考察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性质的变化对中国现代建筑专业的影响。文章论证,在近代中国,伴随着外来势力和文化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多元的公民社会出现并成为建筑商品化和多元化建筑价值取向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的话语权的把持者,即建筑职业标准和审美评判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建筑师职业在中国社会分工中的独立。传统国家与建筑业的主宰与被主宰关系被以租界为代表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取代,建筑形式从传统等级社会的制约下获得了发展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之后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不仅延续了外国租界对于建筑活动的法制化管理方式,还出于国家认同和改造国民的需要,推动了建筑中关于民族风格的探索以及对于政府行政建筑、纪念物和国民教育空间等特殊类型建筑的建造。国家与建筑学形成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国家与建筑再次经历了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多元化格局为中国建筑业的繁荣提供了新的条件,国家正在重建与建筑之间管理与被管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卢庆旼 《南方建筑》2014,(4):109-115
通过近代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来考察仁川清租界建筑文化的形成,为理解亚洲建筑近代化的进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仁川清租界内近代建筑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中国本土建筑的联系、对后来韩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仁川的开埠和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第二部分概述仁川清租界规划的形成及发展。第三部分根据建筑用途对清租界的近代建筑进行分类,分析它们的建造背景和建筑特点以及所受海航线的影响。最后,探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对韩国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丛笑  张永青 《华中建筑》2010,28(10):157-159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原之江大学)的近代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建筑领域里一个生动而丰富的缩影。该文着重分析研究近代之江校区的规划和典型建筑实例,发掘蕴藏其中的建筑创作思想与风格,为今后的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北京近代银行建筑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合 《华中建筑》1999,17(4):128-129
文章在现场实际调查基础上,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对在北京近代建筑历史上有较重要地位的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的,横滨正金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麦加利银行以及东,西交民巷部分银行的建筑和建筑师进行也考察研究。同时,依据新近研究成果对出版于1993年12月上的《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北京篇》中的某些史实及提法进行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8.
徐怡静 《华中建筑》2012,(8):159-161
探寻城市及建筑的个性特色是目前城市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特定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尤为必要,这将给建筑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及思路。该文概述了武汉市区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分类、现状,从表象出发进而思考武汉市区传统建筑文化现象所蕴涵的地方特色,分别从刚柔并济、大气开阔、浪漫自由三方面举例并总结了武汉传统建筑中的“意”,期待能为武汉城市建筑特色的营造提供一些借鉴,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真正体现出文化传承和地域神韵。  相似文献   

19.
过渡空间是建筑联系内外环境的空间要素,在岭南现代建筑中被创作出大量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形成通透、开放、融合自然的建筑风格。按照空间界面、尺度等特征差异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过渡空间可分为“灰空间”、内部开放空间、外部延展空间三类。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的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岭南建筑过渡空间的“人本”设计核心,并尝试从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角度,探讨过渡空间对激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的意义,为当代岭南建筑实践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泰顺传统建筑木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磊  刘杰 《华中建筑》2008,26(7):157-164
该文在以现代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地区的传统建筑及其形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当地建筑的木作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了当地传统建筑在木作技术方面的特点,以期为当地传统建筑的保护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