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的研究表明 ,潮汕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大型残留坳陷 ,其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等 3套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含油气系统有别于珠江口盆地其它凹陷 ,其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均为中生代地层 ,并具有大型构造圈闭 ,且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匹配良好 ,将成为珠江口盆地最有希望的后备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2.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存在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烃源岩为上侏罗统黑色泥岩,储层为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砂岩,区域盖层为始新统泥岩。东部坳陷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为始新世,各种油气成藏地质事件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坳陷中、东部区域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而坳陷西部区域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小,油气资源前景较差。  相似文献   

3.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成藏要素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是该盆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朝鲜已在盆地东部发现油气,而我国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勘探资料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3套烃源岩,上侏罗统为主要烃源岩,其次是古近系和下白垩统。存在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为主要储层,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泥岩为区域盖层,关键时刻为始新世末。分析认为东部坳陷最有希望的油气勘探层系在下白垩统,其次为古近系和上侏罗统。  相似文献   

4.
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近年的研究表明,潮汕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大型残留坳陷,其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等3套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含油气系统有别于珠江口盆地其它凹陷,其烃源岩、储层和益层均为中生代地层,并具有大型构造圈闭.且构造与油气远聚关系匹配良好,将成为珠江口盆地最有希望的后备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上含油气系统剩余资源量大,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看好。台北凹陷喀拉扎组(J3k)斜坡带上超型三角’洲前缘砂体隐蔽型圈闭;中侏罗统(J2s、J2x)岩性和岩性一构造复合型圈闭;下侏罗统的低幅度构造以及侏罗系底界的潜山型圈闭是盆地近期隐蔽型油气藏的主要勘探方向。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下含油气系统在盆地广泛沉积,发育巨厚的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烃源岩,火山岩储层成带展布,大型的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发育,是近期现实的勘探突破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根据阿姆达林盆地主要地质特征及已发现油气田的分布特点,分析了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并结合成藏要素分析,预测了有利区。阿姆达林盆地油气田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构造和岩性等因素控制,并表现出油、气差异聚集特点。纵向上,上侏罗统基末里—提塘阶膏盐岩将含油气层系划分为盐下和盐上2套体系。盐下大型油气田的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和局部构造控制,而膏盐岩区域盖层的减薄以及走滑断裂的活动控制盐上油气田的分布。受储层、盖层和油气来源等因素综合影响,阿姆达林盆地最有利的勘探潜力区是位于南部木尔加布坳陷的盐下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层系,尤其是具有构造背景的生物礁建造。  相似文献   

7.
图尔盖盆地阿雷斯库姆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哈萨克斯坦图尔盖盆地的阿雷斯库姆坳陷,是一个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和古生代碳酸盐岩基底上发展起来的裂谷型坳陷。坳陷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其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分布,在平面和纵向上发育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从坳陷中部到凸起顶端,均位于有效运移距离之内,有利于油气聚集。良好区域性盖层和输导体系的合理配置,使得油气运聚效率很高。该坳陷主要存在4种油气成藏模式,中下侏罗统岩性油气藏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8.
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唯一发现油流的沉积坳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油气藏形成时间将决定该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油气勘探方向。通过烃源岩的油气生排烃史和油层的砂岩包裹体研究,综合分析推断了东部坳陷油气藏成藏时间。研究表明,东部坳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和排烃期为渐新世,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砂岩储层包裹体的油充注时间为早中新世。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综合分析推断,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油气藏形成时间为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济阳坳陷深层油气勘探的地质构造问题,我们综合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重新厘定了深层构造层序。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深层(古生界至沙四段)可划分为6个构造层序,即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中—下侏罗统、上侏罗—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Ek—Es4)。它们反映了以下深层构造事件: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O)和构造抬升作用;克拉通坳陷的海陆交互相沉积(C—P)和印支期的挤压造山运动;板内造山后中小型坳陷盆地沉积(J1-2)和燕山早期挤压运动;中小型走滑断陷盆地沉积(J3—K1)和燕山中期裂陷作用;残余盆地沉积(K2)和燕山晚期构造挤压收缩变形作用;断陷盆地沉积(Ek—Es4)和沙四后期构造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华北盆地黄口凹陷构造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口凹陷是南华北盆地的油气远景区之一。平衡剖面研究成果表明其具有复合叠加盆地结构 ,太古界—早元古界结晶基底和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沉积构成盆地的双层基底 ,中、新生界是盆地的主要沉积盖层。凹陷的形成与演化大致经历了 6个时期 :挤压拗陷期(J—K11)、剪切拉张初始裂陷期 (K21)、抬升剥蚀期 (K2 —E1)、剪切拉张裂陷扩张期 (E2 —E13)、裂陷消亡期 (E23)和区域坳陷期 (Q N)。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BASIMIS盆地模拟研究成果 ,综合分析凹陷的含油气系统 ,认为成熟烃源岩主要是石炭 二叠系煤系泥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湖相泥岩 ,下古生界 (寒武系—中奥陶统 )海相碳酸盐岩也是潜在的烃源岩 ;青山组和下第三系砂岩是主要储集层 ;盖层条件较好。油气生运聚期与圈闭形成期匹配良好 ,有利于原生油气藏的形成。由于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 ,油气藏的后期保存条件是决定油气能否富集的至关重要因素。预测凹陷中西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一个油气勘探程度很低的含油气大型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纪结晶陆块与古生代褶皱双重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侏罗纪扭张和白垩纪伸展2个主要演化阶段,发育断陷和裂谷两种类型;以众多的相互分隔的小型沉积凹陷为主要特征:存有中一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及苏红图组3套含油气系统,每个生烃凹陷构成独立的分油气系统。从油气地质条件来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及外围盆地的侏罗系与盆地基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淦 《新疆石油地质》1994,15(4):298-300,308
准噶尔盆地及其15个外围盆地的侏罗系是一套具有一定含油气远景的层系。中下侏罗统为烃源岩和储层,上统为储层及区域盖层。根据基底性质可将它们分为以前震旦系老克拉通为基底的中间地块盆地和以海西期新克拉通为基底的山间盆地两大类。前者多为继承性盆地,含油层系多、远景好,后者多为残余盆地,含油气情况复杂。准噶尔盆地下石碳统均为未变质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泥盆系除个别地区外,也均未变质。因此这套地层应属盆地盖层,而  相似文献   

13.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从盆地形成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 对烃源岩的生烃史、储集层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研究, 认为焉耆盆地主要有2 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在博湖坳陷, 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和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 纵向上可划分为侏罗系原生型含油气系统和古近-新近系再生型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类型及展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由海陆过渡相、泻湖相和河流相沉积组成,烃源岩发育,具有生、储、盖、圈、保的良好配置条件。中、晚石炭世和二叠纪,准噶尔古陆块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的碰撞,形成了西缘、南缘、东北缘三大前陆盆地系统。由于三个不同地区前陆盆地系统的发育,构成了以二叠系风城组、下乌尔禾组为主要烃源岩的三大盆地级含油气系统。根据对形成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充要条件──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的分析,确定出了以三个盆地级含油气系统为单元的七个盆地内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都有着各自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按其空间展布,又可划为同期并列式、同期交叉式、异期叠合式、异期重合式四种形式。这些形式的有效组合,构成了准噶尔盆地内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构造—地层组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构造-地层组合特征,对寻找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盆地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将它划分为前震旦系基底构造-地层、震旦系—下二叠统海相克拉通盆地构造-地层、上二叠统—中、新生界前陆盆地构造-地层三大组合系统。前震旦纪基底性质南北有别,南塔里木地块以前长城系的混合片麻岩、麻粒岩为基底,而北塔里木地块则以中、上元古界的浅变质岩为基底。基底的南北差异造成盆地盖层中构造-地层组合的差异,震旦纪—早二叠世为海相克拉通盆地发育期,震旦纪发生板内裂陷形成库鲁克塔格—满加尔坳拉槽,早寒武世—奥陶纪和石炭纪是盆地两次大的海侵期,沉积了富含烃类的碳酸盐岩建造;晚二叠世—中、新生代为前陆盆地发育期,晚海西运动使南天山全面崛起形成库车前陆盆地,中、新生代随着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不断南移,前陆盆地也不断向南推进、扩展,沉积了巨厚的含煤、含油建造。  相似文献   

16.
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板块作用机制入手,基于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和沉积建造等综合分析,把晚三叠世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以来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机制下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佐奈歧板块斜向俯冲机制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发育阶段;3)晚白垩世-古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的伸展盆地发育阶段,包括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古近纪断陷盆地发育阶段;4)新近纪喜马拉雅造山作用机制下的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关于古近纪箕状断陷(群)的发育过程,强调了NWW向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和NE向逆冲推覆体系分别对盆地形成和箕状断陷发育的控制作用,从建造-改造-保存的角度指出了海相油气系统赋存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型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为主要储集层。盆地曾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强烈沉降、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强烈抬升和第三纪的再次沉降。因此,造就了侏罗纪末期和第三纪两次主要的成藏期。侏罗系油气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演化阶段,即侏罗纪末原生油气系统形成阶段、白垩纪油气系统调整破坏阶段和第三纪油气系统调整再生阶段。侏罗纪末期是盆地主要成藏期,当时古油田的分布主要受流体势的控制,由于白垩纪的调整和破坏,到第三纪油气发生了再次充注,但油气系统的南北分异使盆地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且以背斜油气藏为主;盆地南部则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型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为主要储集层。盆地曾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强烈沉降、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强烈抬升和第三纪的再次沉降。因此,造就了侏罗纪末期和第三纪两次主要的成藏期。侏罗系油气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演化阶段,即侏罗纪末原生油气系统形成阶段、白垩纪油气系统调整破坏阶段和第三纪油气系统调整再生阶段。侏罗纪末期是盆地主要成藏期,当时古油田的分布主要受流体势的控制,由于白垩纪的调整和破坏,到第三纪油气发生了再次充注,但油气系统的南北分异使盆地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且以背斜油气藏为主;盆地南部则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2004,25(5):463-467
楚雄盆地属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 气盆地,沉积了海相、海陆交替相和陆相三大类多套含油气组合;盆地及其四周形成了超岩石圈、岩石圈断裂、壳断裂、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体系,创造了优良的油气运移通道;具备了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两类多套油气源叠合富集的石油地质条件;形成了以背斜为主的多种圈闭类型;盆地后期保存条件好;是一个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中型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