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状态说明(1)金杆农装公司的大型拖拉机用CCTB甩刀,工件的热处理状态为锻造后调质处理,材质为65Mn弹簧钢。调质处理工艺:采用箱式多用护加热保温淬火,加热温度820℃,加热时间2h。淬火冷却介质为等温淬火油,出淬火油后立即进低温箱式回火炉,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380℃,回火时间3h。  相似文献   

2.
淬火弯曲的高速钢工件,校直最佳时机一般认为,在奥氏体状态或300℃左右为好,也有的认为,下贝氏体等温淬火后冷态校直好。而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在相变时校直可取得最佳效果。 1.淬火冷却过程中热压校直的时机 批量淬火时.常因人员和校直设备有限,使各工件在硝盐槽中冷却的时间差超过1h,因此工件在校直前的内部组织是不相同的。W18Cr4V钢随冷却时  相似文献   

3.
工件回火后是否达到技术要求,性能怎样,主要看回火过程是否得当,而这就要看回火规范确定得如何。回火规范包括正确的加热温度、合理的保温时间、恰当的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的热处理特点是要求加热温度准确,同时还必须保证炉膛内各点温度均匀。对于铸造铝合金,其热处理工艺规定的淬火加热温度上下限在±5℃以内。铝合金热处理的另一特点是要求经过加热和保温后的工件能迅速淬火冷却,以避免工件在空气中停留过长,导致温度降低而影响热处理质量。根据不同的铝铸件,要求淬火操作时间必须在5~20秒内完成。针对上述要求,我们设计制造了一台炉内空气强  相似文献   

5.
调质件都是在淬火后空冷一段时间,再放入炉中进行高温回火。我厂只有一台箱式电阻炉,因此,需将淬火后的炉温降至高温回火温度后,再装入调质件保温。这样,炉子的一大部分热量散入空气中。后来,我们采取工件从淬火介质中拿出后,根据季节的冷暖来确定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或根据工件出淬火介质时的温度来确定,一般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因离子束刻蚀基片的温度效应,采用冷却液和氦气冷却相结合的冷却方式,对离子束刻蚀的基片进行冷却,解决了一般冷却液冷却不充分导致基片升温过高的问题,且根据该冷却系统原理设计出工件台和控温系统,装载至M431-12/UM型离子束刻蚀设备上。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证明无论是八英寸硅片还是铝制基片盘,在冷却液和氦气冷却相结合的冷却方式下,冷却效果良好,表面温度均未超过50℃,而铝制基片盘表面温度仅为38℃;同时,若将冷却液换成换热类液体,可实现工件台温度控制,其可用于离子束沉积系统等薄膜生长设备的基片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1.热处理冷却曲线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其中加热是为了让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保温是完全奥氏体化,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因冷却速度不同而分别转变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或混合组织。通常淬火时希望得到马氏体,回火时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别得到回火马氏体(低温)、托氏体(中温)、索氏体(高温)。共析钢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如图1所示,基本反映了共析钢在不同温度下转变需要的孕  相似文献   

8.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一次正火、两次回火热处理条件下,正火温度、正火冷却速度、一次回火温度、二次回火温度及回火时间对ZG04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ZG04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在1040℃正火时强度和塑性较好,正火冷却速度快和一次回火温度高有利于屈服强度的提高,但一次回火温度升高降低了抗拉强度,二次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时间增加均不利于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厂筛网条自动机上模(见图)材料为T12A,原来采用780~800℃加热4分钟水淬硝盐冷却(硝盐温度140~80℃),低温回火,硬度HRC59~60,常因掌握不好变形很大。后改为900~920℃快速加热,时间40秒到1分钟,水淬或水淬硝盐冷却(温度140~180℃),低温回火后硬度HRC 62~64,变形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氮化发蓝复处理(Nitroblue)与氮碳共渗类似,系渗氮和发蓝同时进行的处理。美国底特律的一家公司获得了专利权。这种复处理工艺是在A_1临界点以下的铁素体区域施行的热处理方法,用流态床在氮化气氛下进行。温度为370℃,炉内温度控制偏差在±1.5℃内,冷却也是在流态床内用氮化气氛进行的。处理工件预先经过淬火回火处理。由于处理温度低,工件在氮化发蓝复处理后,其硬度和机械性能不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化学成分和淬火温度、回火温度、淬火冷却速率及回火冷却速率等热处理工艺参数对1Cr10Mo1NiWVNbN转子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钢中碳、氮含量宜控制在中下限,钒、铌含量宜控制在中上限,镍、锰含量宜控制在上限,铬含量宜控制在下限;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强度不断增加,韧性下降;随二次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下降,塑性略有增加,冲击功增加,但为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二次回火温度需高于690℃;随淬火冷却速率的降低,强度、塑性、韧性均降低;随回火冷却速率的降低,强度略有增加,韧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淬回火工艺对高速钢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淬火温度升高,高速钢韧性下降。在高速钢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加热系数(即加热时间)变化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淬火加热时间过长有损高速钢的韧性,提高淬火冷却速率可提高高速钢淬回火后的韧性。回火不充分或过回火,都将降低高速钢的韧性。高速钢在560℃回火1小时可获得最大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13.
4.回火脆性多年前,人们已经认识了回火脆性现象。这是一种当某些合金钢在371~593℃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冷却时引起的脆性。当回火脆性出现时,韧性-脆性断裂能和断口形状的转变向较高的温度位移。韧性-脆性转变温度向上偏移量是评定回火脆性严重程度的尺度。转变温度的提高可能达到华氏几百度。冲击的上平台能量一般不受影响,屈服强度也不会受回火脆性的影响。当钢中存在象Sb、P、Sn和As之类杂质元素时就会出现脆性。在Ni-Cr钢中,Bi、Se、Ge和Te等元素也会导致脆性。合金元素影响到钢的回火脆性。例如锰含  相似文献   

14.
在淬火温度不变情况下,通过调整DJ4机车螺旋弹簧用钢——51CrV4的回火温度及冷却介质,比较其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获得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860℃油淬——480℃回火——空冷。  相似文献   

15.
我厂过去对高速鋼車刀、長刃鑽头等長形工件,是在淬火、回火冷却过程中来校直变形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工件的热处理在鹽浴爐中进行,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在550℃等温处理5~10分鐘后,把工件取出,擦去表面上沾附的鹽浴和少量的氧化皮,放  相似文献   

16.
等温淬火(包括分级淬火 Marguenching)是根据钢的等温转变曲线的知识,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淬入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一定温度的热浴中等温足够的时间,使工件获得细珠光体,贝氏体以及马氏体组织,然后把工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或加上一道回火工序,根据工件要求的力学性能不同(等温淬火所得到的组织不一定是马氏体,这是与其他淬火方法不同的地方),等温温度的选择分别在 C~C 曲线的高温区,中温区、低温区,由于等温温度不同,所得到的组织状态也不同,所以,严格地说,等温淬火应根据等温处理后的组织状态进  相似文献   

17.
张启军 《现代零部件》2006,(1):73-74,76
由于热处理零件生产规模及生产投入等方面的原因,采用普通箱式电阻炉加热后选用盐水(包括一定浓度的淬火液)或N32号全损耗系统用油冷却仍是现场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但在工件用料、使用设备及冷却介质等条件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工件加热温度及工件人、出水温度是防止齿轮淬火开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1.状态说明试压塞体件用于石油管道及阀门性能测验,材料本身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该产品的材质为42CrMo中碳低合金调质钢,工件内孔直径900mm,外圆直径1800mm,重量达850kg,热加工要求调质处理。对于这种大型工件,当时采用的调质工艺是:箱式多用炉低温入炉,缓慢加热至850℃温度保温5h,然后出高温炉膛入前室预冷淬火,淬火冷却介质采用的是等温淬火油;淬火后在200℃  相似文献   

19.
冷绕弹簧后一般都要经定型回火,然后发蓝,我们将定型回火与发蓝合并成一步完成。方法是:将固体苛性钠(工业用)放在铁槽中加热熔化,再加入亚硝酸钠(工业用)10%(重量比),待全部熔化后用水银温度计侧温,当温度符合回火温度(我们用350℃),即将经过清洗、烘干的弹簧置于铁丝筐内,沉入液中,几分钟后工件表面就依次出现淡黄→金黄→蓝→黑色氧化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問]高速鋼淬火回火后,硬度不足,产生反修报廢,这是什么原因?怎样解决? (葛相楼) [答]高速鋼淬火回火后,硬度不足,可能有下列几个原因: 1.原材料含碳量过低,可将工件退火后分析一下成分。 2.由于測量仪表失灵或使用不当,使淬火温度控制不准确,低于一般标准淬火温度(厶18:1270~1280℃,厶9:1220~1240℃)。如果是測温仪表有毛病,可以用廢品制成試片,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和正确的回火,然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