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云南大理是白族人的聚集地,千百年来,白族人民汲取其他民族建筑文化的优势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艺术。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白族民居的建筑思想与审美意识都与自然相关并融入其中,在苍山洱海间,白墙灰瓦错落有致,雅致的山墙花点缀其中。本文以此为灵感来源,总结和提取白族民居的建筑元素,探讨其在创意女装上的构成以及形态表达。  相似文献   

2.
辽代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辽代铜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研对其形制、纹样、图案构成等多个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对其形制纹样进行梳理,提取纹样设计因子,融入现代文创产品之中,探索辽代铜镜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使之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创产品行业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壮族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地域性极强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但同时还发现了民居建筑上的装饰艺术也是各具特色。正文主要从民居建筑的屋面形式、屋脊图腾构件、檐下挑手造型、雕刻艺术、白墙彩画等部分来分析壮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上的装饰艺术。从这些传统民建装饰艺术的研究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壮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认知,同时对强化壮族传统的民居文化的开发性的保护和创新性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江南民居的形制入手,对书斋的选址、类型,以及室内空间构成等几个部分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试图展现明清江南书斋的原始风貌。其中,本文联系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来分析传统书斋室内布局以及装饰陈设,尝试揭示人与居住空间互动的传统人居环境的居住意趣。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木雕艺术已经有将近七千多年的历史,它所表现的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变迁,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雕艺术自出现以来在建筑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装饰方面,本文讲述木雕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性和传统民居建筑中体现的木雕艺术的社会性、艺术性、文化性特征。再重点从木雕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中的梁、柱及门窗上面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从应用的角度升华木雕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建筑室内装饰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大屋民居的建筑结构、空间布局、防火排水、雕刻装饰等独特的特征,反映了大屋先民对建筑审美的艺术追求及其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和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木雕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当地木雕艺术的产生背景,木雕装饰纹样的图形系统及当地独特的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结合实地考察及文献参考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旨在让更多人全面了解当地民居建筑中木雕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为当地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建议,引起社会对和田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宁波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宁波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的有效途径,为明确宁波建筑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的西南部,三面环海,南部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第三大半岛。雷州半岛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题材丰富、古朴典雅、寓意深刻,是岭南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和活力地域文化之一。本文梳理雷州半岛东林村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传统民居建筑地域特征,重点研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探寻雷州民居建筑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确立其在岭南民居建筑中的地位,为进一步研究雷州地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闽南古厝为基点,探索闽南古厝与现代室内装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着重从闽南古厝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构成的创新运用角度进行剖析,力求探寻闽南古厝元素的充分可利用性,使之为现代室内设计增色,并且对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运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闽南古厝在室内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以现实生活创作需求为基础,将当代室内设计与古厝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结合,力求疏导闽南民居艺术对当代室内装饰的贡献,唤起人们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苏州传统民居是苏州古建筑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是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传统民居大多依水而建,布局与河道关系密切,其建筑充分结合绘画、雕刻、园艺等造型艺术以及文学、诗词等艺术形式,创造出了融自然、艺术意境于一体的空间环境,是世界民居建筑苑中的一枝奇葩。同时,传统民居从一个侧面记录下了苏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程,是研究和了解苏州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传统民居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元素之一,并且至今仍焕发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建筑装饰是一个凝固的艺术,而门窗则是点睛之笔。文章主要基于设计符号学的视野下,研究岭南传统门窗的形式特征,并分析其图形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更好地运用符号学来研究岭南传统门窗的艺术形式;挖掘岭南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背后的文化魅力,传承历史精华,发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月梁"是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地区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大木作构件之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徽州建筑月梁形制与纹饰在形制种类、工艺质量等方面皆为翘楚,它们不仅与传统造物装饰艺术"二维与三维共为一体""依托三维空间而存在的立体图案以实用性为主"等传统造物理念相吻合,还暗示了平面纹饰可以在形制的三维空间作用下形成立体纹饰,是对徽州建筑认知的重要符号。研究徽州建筑典型月梁形制与纹饰或可窥见传统造物与其装饰图案维度空间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川民居的形成及特点入手,着重对四川民居中空间构成、结构构造、造型特征和材料技术四个方面进行类设计要素的总结提炼,希冀能为四川民居在现代建筑中的延续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慕云舒 《中国皮革》2024,(1):110-113+117
窑洞是我国西北部地区极具地域性特征的建筑。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核心,对皮革材料在现代窑洞民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进行分析,着重强调了皮革材料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应用优势,对窑洞这种中国传统民居与皮革材料的融合思路进行总结,认为皮革材料与现代窑洞民居室内设计需要着重强调发挥皮革材料的视觉与材质特征,将皮革材料与窑洞造型、民居需求等进行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6.
《红搂梦》中大观园的建筑环境蕴含着丰富的园林建筑环境艺术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审现这些特征,来探讨中国传统的建筑环境的艺术追求,借鉴其对建筑与环境,建筑环境与自然,建筑环境与人等几对关系的把握,有利于我们构建和谐的现代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7.
四合院是北京最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遍布了城内的每条胡同。古往今来,上至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下至格局紧凑的小户人家,北京城内的四合院始终承载着十几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历史的长河赋予它悠远淳厚的京韵。与此同时,传统四合院也见证着北京城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与之共同进步,适应为现代四合院。本文结合恭王府和古建筑改造项目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两个建筑实例,用其研究传统四合院和现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分析二者的共性,探究在新时代和发展语境中现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在传统文化上的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8.
湖湘传统民居建筑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建筑造型优美、建筑功能实用,而且还具有特色的建筑装饰。这些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主要有木雕、石雕及绘画等,是湖湘民居建筑最具有艺术特色的部分,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儒家文化、乡贤文化,彰显了湖湘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福建闽中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分支,除拥有绝妙的建筑装饰外,其室内亦蕴藏着深厚的传统装饰艺术文化.本文以福建闽中民居彩映庚为例,通过对彩映庚的过厅、天井及正厅的装饰题材、寓意、室内陈设及家具的装饰材料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剖析以形成对福建闽中民居室内装饰艺术的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是一个集聚大量传统民居的文化宝地,建筑内部绚丽的装饰艺术在不同地域文化与人文意蕴的滋润下各领风骚.下屋村作为江西代表性传统村落之一,其室内装饰题材丰富、寓意深刻,是赣派文化中拥有鲜明特色和生命力的艺术典例,具备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并对现代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下屋村的地域环境、建筑特色,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