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月姣  吕钊  黄霞 《丝绸》2024,(1):120-128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出土于尼雅遗址,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意蕴独特。目前对于此织锦上动物图案身份的研究,众多学者仍结论不一。文章以此织锦中争议较大的动物图案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对汉代不同文物上同种类型的动物图案与文献的比较分析,对此织锦上争议较大的动物图案,如鸾鸟、鸵鸟和青龙的身份进行探究,并探讨了动物图案的寓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的创造性转化,增强民族自信,并实现织锦的创新性发展,本研究通过结合资料与实物的方法对该织锦的纹样、色彩和铭文元素进行研究,并结合流行趋势对这些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与思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参考范式。结果表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中内涵丰富的纹样、古朴沉静的色彩及寓意独特的铭文具有极高的识别度与转化度,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不仅可实现对“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的保护与传承,还促进其文化创新活力,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精髓并培养大众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3.
成都的墓出土的蜀锦——落花流水锦王斌 在成都近郊的明墓中,曾发掘出1件紫红色的锦衣,揭棺时衣服完好。由于四川雨水多、气候潮湿,特别是成都地区地下水位高、环境湿度大,丝织物极难保存,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几乎没有发现过1件完好的锦衣。因此,这件锦衣的出土,十分可贵。经过分析研究后确认,它是我国宋、明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蜀锦——“落花流水锦”。这块蜀锦是在蜀地织造的,蜀锦艺人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著名的锦样。“落花流水锦”,最早出于北宋,是蜀锦艺人根据唐代诗人的著名诗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相似文献   

4.
在成都近郊的明墓中,曾发掘出1件紫红色的锦衣,揭棺时衣服完好。由于四川雨水多、气候潮湿,特别是成都地区地下水位高、环境湿度大,丝织物极难保存,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几乎没有发现过1件完好的锦衣。因此,这件锦衣的出土,十分可贵。经过分析研究后确认,它是我国宋、明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蜀锦,叫“落花流水锦”,这块蜀锦是在蜀地织造的。  相似文献   

5.
20多年前,我曾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织锦产地作过研究,认为大都产自蜀郡(今四川成都地区),并对蜀锦在汉-唐时期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加以分析(见《文物》1984年6期).尼雅古墓出土的织锦具有东汉织锦风格,时代当在3世纪上半叶(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这与尼雅遗址出土文物标本的C14测定年代距今(以1950年为准)1921±60年也相符,其产地即在蜀地.在纹样间嵌织吉祥文字,是东汉织锦流行风格之一.这两件织锦的文字与通常所见的不同,明显与某一时期的特定历史事实有关.我个人认为,其历史背景应与这一时期蜀地历史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我曾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织锦产地作过研究,认为大都产自蜀郡(今四川成都地区),并对蜀锦在汉一唐时期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加以分析(见《文物》1984年6期)。尼雅古墓出土的织锦具有东汉织锦风格,时代当在3世纪上半叶(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这与尼雅遗址出土文物标本的Cl4测定年代距今(以1950年为准)1921±60年也相符,其产地即在蜀地。在纹样间嵌织吉祥文字,是东汉织锦流行风格之一。这两件织锦的文字与通常所见的不同,明显与某一时期的特定历史事实有关。我个人认为,其历史背景应与这一时期蜀地历史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纺织业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到汉唐时期是我国纺织品生产的极盛时期之一。从丝绸之路出土了大量实物。汉代织物出土以甘肃武威和新疆民丰为主,品种繁多,棉、毛、丝、麻俱全,织物的纹样题材丰富。当时民间织物,大量是麻葛。大宗的丝绸在官府手工业作坊生产。除官营织造外,也有少数高级手工业者织造丝织品销售。唐代织物出土以甘肃敦煌、新疆吐鲁番、巴楚三处为主,其中的晕裥锦、联珠纹锦、蜡缬、绞缬、夹缬等极其精美。在伊朗(古代安息国)、意大利(古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8.
傣族织锦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民族支系和地域分布广泛,其图案具有明显的支系和地域特征。为深入挖掘傣族织锦的纹样艺术特征,分析和研究制定傣锦数字化技术标准及矢量化呈现,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文章重点分析了云南境内傣族3大支系的傣锦图案特征,以及云南傣族2个地区的傣锦图案特征,并用Matlab设计出了适合傣锦自动矢量化的软件。通过研究发现:云南境内的傣族主要有傣讷、傣泐、傣雅3大支系,分布在西双版纳和德宏2个地区;傣锦在艺术风格和图案内容上主要形成了动植物纹样傣锦和几何纹样傣锦两大类型,其中西双版纳傣锦主要以动植物纹样为代表,德宏傣锦主要以几何纹样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王静  王宏付 《丝绸》2013,50(2):54-58
将佤族“万物有灵”宗教观中体现的物体崇拜和织锦纹样相结合,通过对佤族波形纹、十字纹、牛头纹、菱形纹、松鼠牙纹及茅草纹等织锦土布代表性纹样的来源、图案特征及色彩特征进行详细解说和分析,得出佤族宗教“万物有灵”说对佤锦土布图案的影响,认为“万物有灵”观铸就了佤族的纹样和色彩,彰显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图案.既加深了人们对佤族“万物有灵”宗教观的了解,同时也使人们更加具体地感知了佤族丰富的织锦纹样和色彩运用,对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苗族的文化自古以来都是通过服饰进行传承的,而织锦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苗族织锦图案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巫术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4方面,对苗族织锦纹样进行梳理和考证。研究认为,苗族由于受到织锦机的限制,其图案的构成只有大花锦和小花锦两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苗族织锦图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简单趋向于华丽,图案由表意功能逐渐演变成辅助烘托。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21,(10)
铭文锦作为汉代最富特色的纺织品,是汉代铭文装饰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文章以发现文字在汉代织锦上的作用,以及织锦中的文字与图案选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汉代墓葬中出现的铭文锦进行整理,发现汉代铭文锦的主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分为寓意性、叙事性和纹样性几种。且同类主题的铭文锦不仅有相近的文字内容,在图案选择上也会使用同一套动物组合,对各图形、文字在构图中的排布也常采用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二、蜀锦传统工艺织机古代光彩夺目的蜀锦 ,是蜀锦艺人采用特殊的提花工艺和织机生产的。人们从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 ,从考古出土的大量蜀锦文物以及流传日本等国的“蜀江锦”传世珍品的有关分析考证 ,特别是从四川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流传至今的丁桥织机 (即多综多蹑织机 )和花楼蜀锦织机的调查研究 ,我们认为可以从设备的发展方面进一步证明 ,蜀锦从古老的彩条经锦逐渐转向以纬线起花的纬锦为主的织造方式的演变方向。这两种传统工艺织机在古代都是世界上当时最早、最完善、最先进的提花织锦机 ,是现代提花织机的祖先。它们不仅代表了蜀锦 ,同…  相似文献   

13.
王晨 《丝绸》2008,(2):46-48
以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菱格纹暗花绮"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该织物的结构特性,阐述了相应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并就该织物的图案、织造工艺作了具体研究,尤其是制织工艺技术的详尽分析和阐述,为揭示该文物的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成都近郊的明墓中,曾发掘出1件紫红色的锦衣,揭棺时衣服完好.由于四川雨水多、气候潮湿,特别是成都地区地下水位高、环境湿度大,丝织物极难保存,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几乎没有发现过1件完好的锦衣.因此,这件锦衣的出土,十分可贵.经过分析研究后确认,它是我国宋、明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蜀锦,叫"落花流水锦",这块蜀锦是在蜀地织造的.  相似文献   

15.
黄修忠 《四川丝绸》2005,(3):51-52,54
纹样和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也就是有相应的提花织锦机和生产技艺,才能实施提花织锦。而织锦机和生产技艺同样经历了织锦工匠们多次改革的漫长历史进程,从现有的考古史料或实物分析,蜀地的花楼织锦机从踞织机、斜织机、多综多蹑、丁桥花绫织机、束综纹  相似文献   

16.
“八达晕”纹样是中国织锦中有代表性的纹样之一,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纹样构成分析和纹样创新上,涉及纹样的创新应用方面较少。为了探究传统纹样的创新应用路径,文章从宋锦中八达晕纹样的骨架、骨架纹样、装饰纹样、填充纹样、纹样色彩五个方面入手,分析并总结了其构图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每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和整合,设计出了一款八达晕纹样,最后通过CLO3D软件将设计的八达晕纹样进行了面料及服装穿着状态虚拟。文章从传统服饰纹样入手,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并完成服装的虚拟展示,为传统服饰纹样的发掘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史料分析和文献考证,对尼雅东汉蜡染棉布的产地进行了分析。用内外史结合的方法,从宗教、人种、语言文字、文化交流等角度对汉代尼雅和贵霜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汉末尼雅的当地居民在人种、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均与贵霜帝国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蜡染棉布应为尼雅当地的产品而非从贵霜输入的商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制丝的国家,古代西方称中国为“赛里斯”(丝国)。殷商已有绢、文绮、刺绣。周代有罗、纱。战国的经线显花织锦已于临淄、长沙发现。汉代丝织工艺空前提高,出现彩锦。汉代丝绸,无论从织造规模、工艺、品种、纹饰都比战国时有飞跃发展。当时民间织物,大量是麻葛,大宗的丝绸在官府手工业作坊生产。长安皇宫有东西织室,齐郡临淄两汉设三服官供宫廷需要。当时临淄丝织业发达,齐人“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1]临淄三服官,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发展与沉淀,传统纹样在历史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其中几何纹样作为青铜器上非常常见的纹样在我国的传统纹样中成为典型纹样。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已经把墓葬中青铜器的出土视为祥瑞之兆。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文化传递遭遇到了断层,而到汉代,之前的文字与器物人们基本已不能辨识,如张敞所言:"臣愚不足以迹古文"。所以,古代人才一直对青铜器以及上面的铭文进行研究,直至近现代,才逐渐有研究者把目光着眼于青铜器艺术层面的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20.
汉代的织锦图案题材以云气动物纹样为特色,多为祥瑞图案,其中禽鸟纹是一类,且图案排列方式大多为横列形式,但禽鸟纹的种类和形态尚缺少深入细致的复原研究。文章对汉代织锦图案中各种类型的禽鸟纹在织锦上的表现作了复原,并与汉画像石上的同类形象进行比较,对其归纳分析后发现其主要包括三足乌、雁纹、凤凰、朱雀纹、鹤纹、孔雀纹、鸿鹄、鸳鸯,以及一些不知其名目的禽鸟纹。这些禽鸟纹的排列形式主要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其中以二方连续纹样出现最多。二方连续纹样又可分为单鸟二方连续和对鸟二方连续两种,而四方连续纹样则可分为单鸟四方连续和多鸟四方连续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