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超低空辐射测量探测器是为重大或特大核事故应急辐射监测而设计。事故发生后在交通阻断或高辐射剂量率水平下,监测人员无法进入事故发生地时,超低空辐射测量探测器可通过无人机载带到事故区域上空(飞行高度1~100m)进行定点监测或按照规划路径进行巡测(图1)。其可实现辐射剂量率水平连续稳定运行监测以及实时回传监测数据,为核应急行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项目研制的超低空双GM管辐射测量探测器剂量率测量范围为100nGy/h~10Gy/h,利用137Cs伽马点源对该系统进行定位精度测试,其GPS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田湾核电站自动辐射监测系统设计中,将辐射监测系统的功能分为工艺监测、场所监测、沾污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功能分类明确清晰。扫描式液体、气体γ谱仪首次应用于核电厂现场,减少了人员现场取样,并能快速实时获取数据。超设计基准事故的高量程γ测量仪的设置,为福岛核事故后的核电厂设计提供了参考。采用数字化技术,辐射监测信息及相关的工艺信息,可以集中显示在一个工作站和同时分类显示在不同的工作站;另外各工作站也具有控制功能,能实现远程操作辐射监测仪表,完成辐射监测信息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3.
设计实现了核事故应急辐射环境实时移动监测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车载辐射环境现场数据监测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和监测中心数据处理系统.通过现场多次测试证明,系统满足核应急监测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辐射防护》2022,(6):636-636
为配备辐射探测器、照相机和GPS装置的无人机开发的方法和仪器已在日本福岛县的实际状况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目前可在日常或应急情况下实际使用。根据这一经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随时准备协助有关成员国开发和实施用于核或辐射应急后的放射性测绘技术。无人机配备了辐射探测器、照相机和GPS装置。无人机起飞后,辐射读数和其他相关信息将与其精确的GPS位置同步,并实时发送给地面站的控制人员,同时也存储在机上。着陆后,所有的详细数据被恢复,照片和地理信息与修正后的辐射测量值一起被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5.
核应急期间的辐射环境监测是核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岛核事故后,田湾核电站根据国家提出的安全改进要求,为确保核事故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开展场外应急辐射监测,对核应急监测车及车载系统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车载系统主要功能有实时数据采集、数据趋势分析、车辆实时轨迹跟踪、应急计划区展示、车载谱仪、微波数据传送等功能。文章介绍田湾核电站核应急环境监测车及车载系统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香港天文台参加国际辐射防护协会第10届大会的体验。天文台在大会上介绍了香港天文台在辐射监测方面的工作:包括香港境内的天然陆地辐射空气吸收环境γ剂量率的普查、香港应急辐射监测措施概览和香港空中辐射监测系统的发展。天文台合并分析了过往不同来源资料,得出香港环境辐射水平在地域上的变化。因应广东大亚湾核电厂的投产,香港天文台制定了应急辐射监测计划:在核事故早期,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迅速侦测和证实是否有放射性物质进入香港境内。至于在事故的中期及后期,监测重点集中在食物及食水的监测。香港天文台的空中辐射监测系统,可以迅速地追踪辐射烟羽,亦可量度地面辐射污染,找寻热点的位置及受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7.
福岛核事故期间西藏地区辐射环境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西藏辐射环境监督站在拉萨立即展开辐射应急.通过对γ辐射剂量率,以及气溶胶中137 Cs 、134 Cs 和131 I 活度浓度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福岛核事故未对西藏地区的辐射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利用Android系统手机实现野外环境监测设备和室内监测中心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方法及其在放射性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Android系统架构并设计了监测预警通信方案;其次在放射性污染监测现场数据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蓝牙通信技术实现监测仪器与android手机的蓝牙通信,接收由监测设备所测量的数据(辐射监测结果);最后,通过GPRS技术实现了Android手机与室内监测中心的计算机进行文字、现场测量数据文档、图片、视频等信息的相互通信和相互的远程控制。在应用层上设计了一套协议用于实现多种类型信息一次性收发的功能,实现了现场数据的连续采集,并达到智慧状态把数据发送至监测中心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方案具有较好的通信功能,能够满足实际中各种远程通信的要求,把辐射监测系统用户化推进一大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福岛核事故期间浙江地区空气中放射性水平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在浙江省境内开展了空气中放射性水平的应急监测.本文介绍此次应急监测的内容,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为类似辐射应急监测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辐射监测对于核事故医学救援至关重要。做好核事故医学救援辐射监测工作应重点掌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辐射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对辐射监测结果进行正确分析。本文通过分析辐射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就如何做好核事故医学救援辐射监测工作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香港天文台参加国际辐射防护协会第 1 0届大会的体验。天文台在大会上介绍了香港天文台在辐射监测方面的工作 :包括香港境内的天然陆地辐射——空气吸收环境γ剂量率的普查、香港应急辐射监测措施概览和香港空中辐射监测系统的发展。天文台合并分析了过往不同来源资料 ,得出香港环境辐射水平在地域上的变化。因应广东大亚湾核电厂的投产 ,香港天文台制定了应急辐射监测计划 :在核事故早期 ,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迅速侦测和证实是否有放射性物质进入香港境内 ,至于在事故的中期及后期 ,监测重点集中在食物及食水的监测。香港天文台的空中辐射监测系统 ,可以迅速地追踪辐射烟羽 ,亦可量度地面辐射污染 ,找寻热点的位置及受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对人员无法进入的强放射性环境的数据采集,本文设计了机器人代替测量人员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的无线移动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履带机器人为硬件载体,加载音视频采集设备和放射性环境参数测量设备,以无线通讯方式与电脑终端进行交互,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该系统能够监测环境中辐射粒子放射性强度的分布情况,为辐射现场放射性强度的安全测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周程  赵福祥 《核技术》2011,34(4):278-282
介绍了在我国某废弃铀矿区开展的环境放射性污染调查,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固体样(含铀矿渣)、土壤、水、底泥和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及空气中氡等根据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分析,同时对铀矿区居民所受年辐射剂量影响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最后根据该铀矿区污染源的特点,提出合理的辐射防护和治理手...  相似文献   

14.
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国大陆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总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环保系统陆地辐射环境监测结果;结合大气环流资料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CTBTO)国际监测系统(IMS)的监测结果,通过与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监测数据的对比,对我国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采用《电离辐射源与效应——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2000...  相似文献   

15.
区域γ监测仪是核电站厂房区域γ监测及厂区环境γ监测的一类重要监测仪器,本文简要介绍了区域γ电离室监测仪、G—M计数管γ监测仪及半导体γ监测仪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生产的γ电离室、G—M计数管探测器及半导体探测器区域γ监测仪的主要技术性能及其优缺点,阐述它们在核电站辐射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如何有效搜寻放射源、显示γ放射性污染区域强度分布,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提高国民生活以及核设施的安全性,需发展γ相机探测技术来计算、分析和判断,快速查找放射源和放射性污染区域。编码孔径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研制新型辐射成像设备提供了理论依据。γ相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编码孔准直器、闪烁体晶体探测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及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核能和核技术应用事业的不断发展,水体环境受到了放射性污染的威胁,尤其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水体环境放射性污染问题备受公众关注,因此,有必要开展水体环境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水体环境中放射性污染来源、核素种类及其测量方法,包括实验室采样分析法、拖曳式水下γ谱测量系统、走航式γ测量系统、浮标定点式γ测量系统,讨论了水体放射性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核探测器闪发故障频发,且故障后数据分析困难,构建了一套核探测器监测及故障诊断装置.该装置由核探测器、放大电路、峰值检测保持电路、高速数据采集卡、温湿度传感器、低频辐射在线监测仪与辅助诊断软件组成,能够实时监测核探测器的工作情况并记录故障前后的核信号数据,还能使维护人员迅速掌握发生故障前后探头温湿度及其他环境参数的变...  相似文献   

19.
以某核电厂的改造项目为例,在现役运行核电厂控制区出入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对现场运行设备进行联网改造并增加相应的集中控制管理软件,增设视频采集模块采集测量沾污人员的面部信息,实现对现场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及设备报警后的人员响应,提高现场辐射安全管控能力。为核电厂控制区出入监测系统及类似系统的联网升级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截止到2013年8月底公布的海洋、地下水中放射性水平监测资料,以及采取的对策等资料,分析了福岛核事故后海水和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总结了TEPCO和日本政府针对地下水入侵导致污染水日益增加的情况采取的战略对策及具体防治措施,为核事故下水体放射性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